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IGC赋能"新闻+服务"质效提升策略探究

    吴韧瑜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GC作为一股新兴力量,对新闻传播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激发了新闻工作者对媒体深度融合的新思考.文章探讨AIGC技术在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对"新闻+服务"模式的影响及实践应用,以明确AIGC技术对新闻传播业发展的重要性.文章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法,深入分析AIGC技术如何改变传统新闻传播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以及如何推进新闻表达形式创新.研究结果表明,AIGC技术以其卓越的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不仅为新闻媒介提供了智能化处理手段,还为用户带来了个性化、精准化的新闻体验.同时,AIGC在内容推荐、动态感知、智能问答等方面的充分应用,丰富了新闻传播内容和形式,满足了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然而,AIGC技术在"新闻+服务"中也面临信息传播失序、价值导向失控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提升新闻服务的即时性与准确性、创新和拓展新闻表达形式以及提高新闻工作者专业素养等策略,旨在揭示AIGC技术在媒体深度融合中的积极作用,为传统新闻工作者的技术创新及应用提供启示与参考.

    人工智能技术AIGC媒体融合"新闻+服务"质效提升

    人工智能大模型背景下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变革路径探究

    徐经纬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背景下,新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重大挑战.文章结合媒介技术发展,文章总结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变革路径,这对转型中的新闻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对新闻行业、新闻人才培养进行长期参与式观察,同时对新闻机构专家、新闻专业学生展开深度访谈,进而提取信息、凝练观点,总结出新闻人才培养的三重现实危机、价值重塑思路、教学变革路径.首先,新闻专业教育面临三重危机: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改变了新闻生产的传统业务模式,新闻生产的内容自动化与传播过程的互动性改变了原有新闻生产的创作与传播机制;二是媒介技术发展使新闻教育的历史脉络、理论框架和实务技能更新迭代,需要推陈出新,以满足新的传播渠道与受众的需求;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数据逻辑和人机关系,给新闻伦理和新闻真实带来了挑战.其次,新闻教育的三重危机呼吁人才培养价值重塑.一要正视人工智能给新闻专业带来的危机,重构并强化专业认同;二要主动拥抱新技术,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与新闻生产.最后,新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变革教学路径.一要提升新闻人才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二要提升新闻人才的创新与深度报道能力,三要搭建新型教学实践平台.文章回应了技术前沿视角下的新闻人才培养问题,为新闻专业教育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背景下的适应性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新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人工智能新闻教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

    AI环境下的传媒实验教学模式和过程探讨

    朵天林梁甜田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理念到技术,传媒实验整体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不能满足创新型高素质传媒人才的培养需求.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传媒实验的改革和创新带来了契机.传统媒体实验存在内容程式化、实验内容脱离业界需求、实验环节缺乏有效指导等几个突出的问题,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教学效果差,是培养高素质传媒人才过程中的短板.针对传统媒体实验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文章探索AI环境下的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的定位,设计AI环境下的传媒实验教学模式,为强化实验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模型和实践指引.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归纳推理和模型设计的方法,充分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思想、先进方法和新兴技术,设计AI环境下的传媒实验教学模式和过程模型,并设计各个模块的功能,分析各模块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文章设计的AI环境下的传媒实验教学模式将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潜力的发掘者,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寻者,教学资源从单一纸质教学资源转变为形式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AI环境下的传媒实验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人机协同,智慧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具备资源共享、即时反馈、人机交互、统计分析等功能,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智慧化的实验空间,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可为其他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

    AI环境教学资源传媒实验人机协同实验评价

    新媒体时代女性新闻工作者崛起现象探析

    程浩楠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女性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角色更加重要,她们成为媒体行业的中坚力量.文章通过时代变迁的纵向对比、同时代的横向比较,以及对新闻实践中女性新闻工作者的成功案例进行剖析,分析新媒体时代女性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创新能力及未来前景,探讨女性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和女性优势、魅力和潜力.从媒体发展的趋势来看,女性新闻工作者在行业中的作用和地位还有提升空间,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她形象"价值升华,找准新闻流量密码,打造更多的"新闻女王",让她们在新闻行业的专业叙事中成功"出圈",这既是其价值的体现,也是新媒体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面对新技术、新渠道、新平台,媒体关注和报道的方向和内容有了新的变化,软新闻、暖新闻、短视频新闻、趣闻新闻、服务资讯等新闻报道更有利于女性新闻工作者发挥才能,有助于"她力量"的崛起.文章探讨女性新闻工作者在媒体行业的优势,旨在为新媒体时代新闻行业发展和女性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新媒体时代女性新闻工作者南国早报优势传播力

    网络媒体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研究

    周展峤李新颖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与案例研究法,深入探讨网络媒体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关系.文章首先概述网络媒体企业的基本概念及特点,同时强调环境保护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随后通过分析网络媒体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揭示网络媒体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文章提出三条可持续发展策略:一是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导原则;二是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降低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三是将企业文化与环保意识相融合,形成企业内部环保共识.基于此,文章进一步提出网络媒体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策略:积极推广绿色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创新技术手段,提升环保效能.以上策略的实施,既有助于网络媒体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竞争力,还能在全社会形成环保示范效应,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朝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网络媒体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促进网络媒体行业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企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协同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法学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胡馨平王再军袁瑜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影响尤为显著.当前网络诈骗案件频发,部分大学生因法律知识欠缺和法律意识薄弱,极易受骗,这对高校的法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法学素养培养策略,以积极迎接新媒体环境下法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文章采用调查法,分析法学教育和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包括增加法治教育课程比重、促进专业课程与法律选修课程结合、研发网络文明素养培育课程、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积极的法治教育环境以及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与互动交流等.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丰富的法律学习资源、组织法律知识竞赛与模拟法庭活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量、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运用能力.文章提出以上策略,旨在增强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具备较高法律素养的学生,为高校的法学教育提供参考.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法学素养法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与路径创新研究

    李宁娅张颜梅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渗透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大学生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文化思潮的冲击,尤其是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对大学生的思想和意识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讨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系.梳理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主要包括劳动教育课程现状、劳动教育课程思政现状以及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劳动教育课程存在单一化和形式化现象,且劳动教育多元协同机制不够完善.在此基础上,文章着重挖掘劳动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育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思想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和实践层面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媒体给大学生劳动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只有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新时代劳动者.文章探索新形势下劳动教育的课程思政元素,旨在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完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模式,从而构建新形势下"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的新格局.

    新媒体网红现象大学生劳动教育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数智媒体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维逻辑透视

    刘晨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平台迅速崛起.数智媒体从技术领域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数智媒体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转型与创新发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的焦点话题.从实践维度来看,数智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数智技术驱动、场景变革引领、人机交互创新及教学方式革新等多重机遇,有效拓宽了思政信息传播渠道,优化了育人环境,革新了交互关系模式,丰富了教学手段.然而,数智媒体赋能也伴随着认知偏差、行为聚众及主体工具化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文章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创新思政教育方式、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强化思政教育队伍及构建数智媒体监管体系等对策.文章旨在拓展数智化场景边界,创新整合资源供给,提供数智化人才支撑,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数智化工具并建立数智化管理机制,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创造性、针对性和丰富性,使高校更好地适应社会数智化变革的总体趋势.

    新媒体数智媒体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运用新媒体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范艳香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新媒体时代,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备受瞩目.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教学方式都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媒体的兴起,使媒介环境更加复杂多元,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其一方面为他们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又导致他们出现兴趣泛化和精神空虚等问题.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塑造、价值引领、行为引导的重任,必须适应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时俱进地开展教学改革,使课程内容更具特色、课程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模式更加多样、教学效果更加突出.基于此,文章从分析运用新媒体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入手,探讨运用新媒体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三大原则,即生活性与政治性相统一的原则、知识性与智慧性相统一的原则和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文章强调,在遵循三大原则的基础上,要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为重要抓手,运用新媒体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多维平台、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资源、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体协作.

    新媒体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元宇宙社交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路径探索

    蔡霖张江浩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宇宙技术日新月异,深刻重塑了传播的格局与范式.元宇宙社交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在国际传播领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将国际传播从跨文化传播和人际传播的角度延伸至人的认知层面.在元宇宙与社交媒体紧密结合的背景下,元宇宙社交媒体的知识生产与传播展现出诸多优势,包括创造性、自发性、低成本、再创造等知识生产优势,以及沉浸式、交互式等知识传播优势,这进一步推动了知识生产与传播的相互促进.基于元宇宙社交媒体平台不断发展,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法,以国际传播为视角,梳理元宇宙社交媒体的发展脉络以及理论与实践内涵,分析元宇宙社交媒体沉浸式、交互式、虚拟化、分众化、建构式的内容与运营呈现,并探索其内容生产与传播特色,提出元宇宙社交媒体的知识生产与传播优势.要推动国际传播发展,通过元宇宙技术拓展国际传播渠道,在国际传播中积极争取技术创新优势和技术理念优势,须积极推动元宇宙社交媒体不断发展壮大,深入探索元宇宙技术的创新应用,充分发挥知识生产内容的独特优势,并着力加大文化建设力度,为知识生产与传播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元宇宙社交媒体知识生产媒介研究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