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探析

    赵彩玲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文章旨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分析新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双重影响,并提出构建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策略.首先梳理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发现新媒体既提供了丰富的心理健康资源,促进了教育内容的广泛传播,又导致信息过载、虚拟社交泛化、自我认同迷失等问题出现,加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基于此,文章提出三条创新路径:一是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数字化传播渠道,二是通过虚拟社区增强学生的心理支持网络,三是创新心理健康内容的交互式教育形式.为了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文章进一步提出构建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策略:一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与新媒体技术培训,提升教师运用数字工具的能力;二是建立跨部门协作的心理健康支持机制,整合学生事务、心理咨询与信息技术部门的资源;三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系统化与规范化发展,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统一性;四是促进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表明,新媒体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重要机遇,推动了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发展,但只有在系统化策略的支持下,其才能有效实施并发挥积极作用.文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建议.

    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创新虚拟社区数字化传播

    短视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结构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赵杰申玉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短视频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短视频受到广泛欢迎,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全面了解短视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结构和内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结构指标体系尤为迫切.文章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作为一级指标,依据道德价值观的基本心理结构,确定了包含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 4 个二级指标和法律法规、尊重欣赏、自我控制、互动交流、价值导向等17 个三级指标的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结构指标体系.邀请价值观研究、短视频平台管理、内容制作等方面的专家,判断道德价值观各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并构建比较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构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结构指标体系,为调查短视频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现状及发展水平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研究工具,为探讨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道德价值观短视频结构指标体系大学生层次分析法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黎凤
    15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思政教育教学方式逐渐显现出与教育需求不符的局限性.新媒体新技术的引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及实践形式提供了创新的契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文章研究如何通过短视频、H5 页面、VR技术等多样的数字化媒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互动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推动思政课向智能化和个性化教学方向发展.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综合分析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并总结其局限性.重点考察了教师技术素养、教学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平台管理与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挑战.基于此,文章提出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升教师新媒体素养,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字化工具与技术;促进教学内容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丰富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以及结合线上线下形式,提供更多互动和实践机会;整合多样化思政课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建立教学效果评估体系与强化质量保障,确保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突破.以上策略的提出,旨在帮助高校思政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新媒体新技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策略探究

    续伟
    16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空距离,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即时共享,为文化传播、思想交流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快捷渠道.这给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带来诸多影响.面对新媒体带来的信息洪流,高校辅导员需准确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探索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策略,不仅能有效推动思政教育改革,还能助力学生思想成长.基于此,文章以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为研究课题,深入剖析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发现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不仅能拓展高校思政教育边界,丰富思政教育形式,深化思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舆论走向,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文章认为,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还要积极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强化家校合作与社会联动.要坚持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巩固并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家国情怀、强烈社会责任感以及卓越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新媒体高校辅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路径探讨

    宁瑞
    165-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凭借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获得迅猛发展,应用广泛,对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生活学习方式、思想行为等产生了深远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辅导员应积极主动适应新媒体发展大势,创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章立足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系统总结网络思政教育的内涵外延、辅导员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深入分析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创新路径和对策.此外,文章还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特点,指出去中心化、碎片化、情感化等特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认为,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拓展高校思政教育渠道、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加强组织保障,完善制度建设,为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支撑,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新媒体辅导员网络思政高校教育学生管理

    青少年期刊编辑素养提升的路径探索

    许淑瑶
    170-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站在信息时代、媒体融合时代和素质教育的交汇处,青少年期刊编辑既是媒体人、出版人,也是教育者.为了促进青少年期刊编辑调动自身沉淀的素养、能力和优势,成为广大青少年读者的领路人,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服务,引领青少年心智、"三观"等健康发展,文章以读者为中心,立足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基于众多学者研究形成的坚实理论基础,从笔者深耕十年的实践经验出发,探索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期刊编辑素养提升的多元路径.在选题策划上,青少年期刊编辑应增强信息意识与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发现潜在选题,创新常规选题,强化内容策划的能力;在重大主题宣传上,青少年期刊编辑要善于发现重大主题与青少年之间的切实连结,找准情感共鸣点,强化青少年的参与感,牢固树立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媒体融合上,青少年期刊编辑要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特质和兴趣偏好,提供内容价值、资源价值、情感价值等社群价值,同时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借力打力,打造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产品,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在责任意识上,青少年期刊编辑应怀有育人育才的情怀和使命,按照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少年期刊信息素养重大主题媒体融合育人育才

    多维度视角下图书编辑主观能动性提升策略研究

    李月娥
    17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书出版过程环节众多,图书编辑作为其中的核心角色,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对适应新媒体时代变化、确保图书质量、满足读者需求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采用系统分析、质性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结合相关理论,从选题策划、内容审校、作者资源、宣传推广四个方面,提出图书编辑提升主观能动性的一系列策略:认清自身特点,精准定位,结合出版社情况选择出版方向,做好图书市场的调研并分析市场数据;多渠道开发作者资源,扩展人际网络,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和表彰机制、提供合理的培训和支持等方法维护作者资源;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和素养,认真仔细修改文稿,积累工作经验,以提高稿件审读和编辑加工能力;积极参与后期的营销和宣传,提升宣传推广图书的能力;等等.同时,文章提出编辑要保持创新精神、深入了解读者需求、增强沟通能力等建议,旨在提升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使其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多具有"双效"的、引领时代潮流的精神产品,推动出版业的发展.

    图书编辑策划宣传出版主观能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中高校编辑的角色困境与能力重塑策略探究

    彭楚涵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场域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场域是一个逻辑自洽、规律显著的专门场,高校编辑是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中的一类重要行动者,是"三全育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出版工作的客观要求,以及场域中的位置、关系和行动者惯习,决定了高校编辑在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中"把关人""传播者""引路人"的角色定位.然而,高校编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参与度不高,开展效果不佳,加上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出版行业等现实问题的存在,给高校编辑带来了诸多挑战.文章立足于高校编辑这一职业角色,创新性地将高校编辑置于场域理论的研究范式中,着重以问题为导向,分析高校编辑在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中所面临的困境,旨在探索一条有效解决问题的实践进路.文章研究认为,面对新挑战、新要求,高校编辑应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明确并坚守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中的定位和职责,积极化解矛盾冲突,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多维凝聚协同合力,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在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发展的同时,推动高校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角色能力重塑

    教育出版新业态下教辅编辑建构积极身份认同的策略研究

    王泽冰
    185-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辅编辑作为教辅产品的策划者、生产者和把关者,肩负着教育出版的重大责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使命,是教育出版领域的重要主体.近年来,教育出版领域发生急剧变化,教辅编辑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身份认同危机.鉴于此,文章结合身份认同理论,深入剖析教辅编辑在新业态背景下的主体身份认同困境和职业发展困境,并从个人层面提出教辅编辑建构积极身份认同的策略:通过坚守编辑专业身份,做内容的引领者,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教育产品;通过建构产品经理复合身份,做市场的开拓者,寻求在新业态下实现突围的路径;通过塑造数字出版主体身份,做创新的实践者,主动参与数字化转型.

    教辅编辑教育出版身份认同职业发展出版新业态

    医学期刊青年编委的遴选、管理及作用探究——以《现代医药卫生》杂志为例

    钱程华刘芹毕丽孙廷...
    190-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青年编委对医学期刊的影响,从而促进期刊繁荣发展,文章以《现代医药卫生》杂志为例,首先介绍青年编委的遴选条件、遴选途径保证,然后介绍青年编委的管理,包括推行年度考核、形成激励和惩罚的约束机制、加强互动沟通、强化指导及培训,最后分析青年编委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出青年编委可以提高工作执行力和效率,对稿件提出准确到位的意见,减少与规避利益冲突,运营微信公众号宣传期刊,发布专刊,进而提高期刊声誉的结论.基于期刊的发展离不开高效、履职尽责的青年编委会队伍,文章认为医学期刊应破除遴选编委的传统思维方式,重视对青年编委的遴选和青年编委会的组建,促进人员素质和期刊质量的提升.同时应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对表现优秀的青年编委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在医学期刊审稿及其他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此外,应加强与其他期刊和学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使青年编委在助推期刊发展的同时得到成长,从而促成期刊和青年编委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青年编委医学期刊遴选管理作用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