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媒体时代高校第一二课堂协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耦合机制研究

    唐唯朱涛龙又嘉张少毅...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搭建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网络载体.多维度、多视角构建第一二课堂协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耦合机制,对高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具有重要积极作用.文章基于扎根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以同时承担第一二课堂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和接受第一二课堂教育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Nvivo14 计算机辅助软件对 26 份访谈文本中465 个代码参考点展开逐级编码和质性分析,探究新媒体时代高校第一二课堂协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耦合机制.研究表明,高校"交往交流交融"互促网络、交互耦合模式和运行保障体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体系中发挥协同治理效应.通过Nvivo14 软件对三级编码节点进行关系建构和项目可视化图谱分析,形成在利益状况、社会资本、管理制度和信息技术影响因素调控下的"交互式"三交网络、"协同式"教学场域和"共同式"运保体系的"三段式"协同耦合机制.

    新媒体时代质性分析协同治理第一二课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耦合机制

    东坡文化的家国情怀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

    熊祥梅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坡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深蕴的家国情怀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担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境界,不仅彰显了东坡心系苍生、勇于担当的高尚情操,更凸显了中华文化崇德向善、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新媒体时代浪潮滚滚袭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新机遇,也存在诸多挑战.探究东坡家国情怀的丰富内涵,挖掘其跨越时空的当代价值,创新其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对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高尚品格,激发其使命担当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此,文章从新媒体视角下东坡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入手,探索新媒体时代东坡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探析新媒体环境下东坡家国情怀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及案例,力求为推动高职思政教育守正创新、提质增效提供富有东方智慧和艺术魅力的范式参考.

    新媒体环境东坡文化家国情怀高职思政教育时代价值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者跨文化智商培养策略研究

    张红玉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者跨文化智商培养策略,以适应数字时代跨文化交际的新要求.文章立足于新媒体新技术快速发展、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通过系统梳理国内相关研究文献,深入考察新媒体对跨文化智商培养的影响机制,全面分析大学英语学习者跨文化智商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系统的培养策略.研究发现,新媒体凭借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等特征,从根本上重塑了跨文化接触方式.其中,交互性促进了文化间的双向对话,即时性打破了时空限制,开放性拓展了文化资源获取渠道,多样性丰富了文化体验形式,为跨文化智商培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文章指出,当前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智商在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发展困境.认知维度表现为文化知识体系不完整、文化意识较为薄弱等,动机维度表现为学习兴趣不持久、参与意愿不够强烈等,行为维度体现在跨文化交际策略运用不当、应对文化冲突能力不足等.新媒体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真实的交际情景和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机会.文章基于新媒体新技术的特点,构建认知提升、动机激发和行为培养的三维策略体系.具体包括运用短视频平台构建文化知识库、利用社交平台开展文化探究、开展数字化情景训练等.文章研究表明,新媒体环境下,跨文化智商培养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培养体系,实现认知、动机和行为协同发展.

    新媒体跨文化智商大学英语新媒体运用培养策略

    曹文轩英译作品副文本的海外传播研究

    秦静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文轩作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因为汪海岚的翻译在国际上备受关注.文学的传播涉及诸多环节,体现出多方合力的效果,而副文本作为将作者、译者和读者联系起来的纽带,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协同作用.文章采用比较分析法,横向考察汪海岚英译曹文轩作品副文本的海外传播路径、方法和效果,并纵向对比英国本土儿童文学作家杰奎琳·威尔逊作品副文本的传播,分析内副文本中的封面、封底、插图、序跋,外副文本中的译者访谈、读者书评、营销推广等.研究发现,曹文轩译作的内副文本既保留了中国特色,又体现了目标语元素,对译作的海外传播起到了良好的协同作用;而外副文本中的书评和网页推广等传播途径,仍以成人读者或专业人士为主要目标,尚未做到以儿童读者为中心,传播方式和最终效果相较于目标语作品有待改进.文章提出,智能信息化时代,出版发行机构应真正深入海外市场,提高原作和译作的曝光度;更应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技术和多模态手段,通过网页、智能平台等途径加强读者和作者、译者之间的互动,在创新的传播方式和多元的表达模式下打造新型的副文本.只有译作的文本和副文本因素互相协助、共同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目标.

    曹文轩英译作品内副文本外副文本海外传播

    深圳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共情策略探究

    李静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际传播舞台上,共情策略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远的影响,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促进相互理解的桥梁.文章深入剖析深圳如何利用北京冬奥会等国际体育赛事的广泛影响力,以及原创舞剧《咏春》的独特魅力,向世界展示自身风采.通过精心策划与精准传播,深圳成功激发了跨文化间的情感共鸣、情绪共振,不仅打破了不同文化的认知壁垒,更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了国际形象.文章还细致剖析了深圳在国际传播中巧妙运用共情策略的具体实践:如何借助体育赛事展现科技创新,如何通过文化作品彰显岭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传递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非凡吸引力.这一策略的实施,不仅加深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理解,而且为深圳在国际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多维度、多元化且极具吸引力的城市形象.文章探讨共情策略在塑造城市国际形象中的核心作用,力图展示深圳在国际传播中取得的显著成就和创新实践,展现深圳如何传播自身文化特色、历史底蕴及发展成就,旨在为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持续发展和战略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体育赛事《咏春》城市形象共情国际传播

    融媒体时代地质文化传播策略探索

    颜桉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地质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在适应、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球的过程中,与地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创造的文化形态.发展地质文化是地质行业乃至全体人民的殷切希望,繁荣发展地质文化,加强地质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新闻与传播视角,通过系统梳理地质文化建设历程与发展现状,发现地质行业虽然高度重视地质文化建设,并积极通过多种媒介进行宣传和推广,但是融媒体时代地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仍存在内容单一化与深度缺失、传播渠道受限与新媒体潜力未挖掘、品牌地质建设滞后与战略规划缺失、宣传意识淡薄与全员参与度低等情况.基于上述问题,从构建融媒体传播矩阵、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创新内容表达与受众高效互动、注重受众细分与精准传播策略性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地质文化传承与发展、构建地质文化新标杆,以文化软实力驱动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旨在促进地质文化的深度传承与广泛弘扬,为地质工作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地质文化文化宣传地质行业新闻宣传融媒体

    数字视域下南昌舰主题公园传播策略探究

    郭海燕王婧伶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当下,数字技术可以有效赋能红色文化传播,推动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迈上新台阶.红色旅游是一种兼具教育与休闲功能的特殊旅游产品,是在独特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南昌舰响应国家发展红色文旅的政策,依托独特的军事文化与历史背景,打造南昌舰主题公园,并特别推出"英雄舰·英雄兵"数字沉浸式体验项目.该项目运用 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视觉感应等技术实现数字化升级,在红色基因的基础上增添"科技蓝",通过"红蓝双色+旅游"的形式传承红色文化.文章阐述南昌舰主题公园的特色以及传播的价值和意义,并基于传播学的"5W"理论,分析南昌舰主题公园传播的关键要素,同时结合数字化升级项目特色,提出传播策略,包括:以主流媒体为主导,多元传播主体协同;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数字化再现故事情境;构建媒介空间,突破时空限制;建立情感连接,增强红色文化认同.文章认为通过实施这些优化传播策略,南昌舰主题公园才能在支撑内部数字化升级的同时,更好地适应外部快速变化的数字媒体环境.文章旨在促进南昌舰主题公园的红色文化传播激发新活力,使之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同时为创新传播红色文化提供启示.

    数字化赋能南昌舰主题公园"5W"理论红色文化传播策略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与治理策略研究

    胥秋童赵炜怡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舆情特征,并提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舆情模型.研究发现,高职学生网络舆情从产生到消亡经历了议题出现期、议题存活期、舆情整合期、舆情消散期.在议题出现期,大学生对与切身利益及社会公平相关的议题有较大兴趣,但其卷入度局限于符号消费层面.在议题存活期,网络圈群成为舆论发酵的重要场域,与此同时大学生在讨论议题时易陷入"后真相"式窥探与克制心理的悖论中,其克制心理的产生与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在舆情整合阶段,高校尊重事实、及时发声,能有效避免网络意见分化,完成意见整合,进而推动舆情进入消散期.基于模型中高职学生网络舆情呈现的表征,文章为高职院校治理学生网络舆情提出四大策略,旨在提高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治理能力.第一,掌握舆情周期规律,实现全过程动态监测.第二,借力学生干部群体,规范圈群管理.第三,完善系统培训,提升师生网络媒介素养.第四,尊重事实,及时发声,提升校方话语权威性.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舆情周期治理

    融媒体视域下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生"五育"并举的对策探索

    郝则好潘琛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化时代,融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思想传播和价值观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融媒体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使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思想和观点,但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价值观混乱的问题,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分析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五育"并举(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意义,揭示其中存在的不足,包括:德育和智育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联系,导致学生兴趣不足,教育效果有限;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占比较低,资源和形式匮乏;传统教育覆盖面有限,学生在课外缺乏个性化支持,尤其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为应对这些不足,文章提出融媒体与大数据结合的解决方案: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兴趣,推送个性化的德育和智育内容,并结合融媒体丰富的传播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融媒体还可以通过直播、短视频、虚拟现实等形式,使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更生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此外,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学生的情绪状态,提供心理辅导,实现心理健康服务的主动化和个性化.

    融媒体"五育"并举大数据赋能个性化教育

    人类、类人与超人:AI时代新闻业人机耦合研究

    李梓涵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下诞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辅助"角色,已慢慢融入新闻媒体的日常新闻生产甚至创新创作之中.人类、类人与超人的碰撞耦合,使新闻业全流程效率提升、多语言及特殊领域应用更加便捷、新闻的个性化应用更加凸显、不同内容的新闻生产也更加深入.文章从打造虚拟主播"拟人格"及其身份、创新应用虚拟与现实交织新场景、定制人文关怀道德彰显的专属栏目出发,聚焦新闻本身,凸显对人文主义与社会价值的挖掘,寻求新闻新人群、新场景,探究高效的人机协作新范式,挖掘适应智能时代人机关系转型发展的新场景.

    新闻业人工智能超级智能人机耦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