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匡镜明

月刊

1001-960X

adge@bit.edu.cn

010-68912292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5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Journal Academic Degrees & Graduate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高等教育专业理论刊物。贯彻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方针,围绕研究生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开展研究与探讨,交流各高校、科研单位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学术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跨越边界: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探索

    汪霞周凝朱林牛淑锋...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析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人才的真实内涵,以"扬子江菁英计划"为例,研究其通过跨越边界创新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模式.新模式以"宽基础、重交叉、强应用、拓格局"四位一体为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与创新型企业家为目标,以"三高""三有""三在"为人才培养原则,以跨越组织边界促进"政产学研用"相互渗透和深度互动为主线,以提升研究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抓手,构建了"双选择、双导师、双课程、双身份、双考核、双资助"的"六双"协同培养模式,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案例和经验.

    产教融合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扬子江菁英计划协同培养

    "交叉协同"团队式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姚志友邹雪王源超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单兵式导学培养模式自我封闭的局限日益明显,团队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交叉协同优势逐渐凸显.立足需求共振、主体协同、资源融汇、团队聚合及要素交叉五个维度,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科构建了"交叉协同"团队式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采用"交叉协同"团队式"2646"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面提升了农科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交叉协同科研创新团队研究生教育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耕读教育视域下农科研究生"四融合"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祁婧侯顺王满囷张献龙...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科研究生教育事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涉农高校在农科研究生教育中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特色,应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优势,结合国家复兴战略对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价值引领,突出知行合一.华中农业大学在百年办学历程中,不断践行"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校训精神,凸显中华农耕文化自信,以精神塑造为引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科教融合、产业实践及农业国际化为路径,建构了农科研究生"四融合"培养体系,培养出的研究生具有突出的知农爱农情怀、强农兴农本领和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精神.

    耕读教育乡村振兴农科研究生教育

    从"实践教学"走向"具身学习课程":教育硕士"三习一训"一体化研制进路

    谢翌朱梦梅程雯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教学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培育实践素养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旨趣.然而,大部分培养院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一直倚重学术性课程,实践课程普遍存在目标模糊、内容零散、实施碎片化、过程性评价和管理缺位等问题.实践素养的生成需要有结构化、统整化的课程任务支持,因而需要对实践课程进行一体化构建.基于课程统整的视角,将现有的"三习一训"实践教学转化为以"学"为中心的过程性课程任务群,通过多主体协作、多资源统整、多场域协同,共同支持实践课程各环节的系统规划与有效运作,进而形成关联的、连续的、统整的、进阶式的多路向实践素养发展通道,助力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育硕士实践教学实践课程教育实践能力具身学习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及其创新发展

    覃鑫渊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杂性是贯穿事物运行始终的客观存在,其具备的非线性、动态性、关系性等特征是推动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源自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研究生的知识建构、道德认知与社会角色较本科生更为复杂,非线性的知识建构、动态性的道德发展以及多层次的社会互动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愈发复杂.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认识不足,容易导致知识探求的未知性加剧研究生的不确定性、价值导向的功利性加剧研究生的内卷化、社会角色的复杂性加剧研究生的分散性等现实问题.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承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在不确定性中找寻确定性,在内卷中激活内生动力,在分散性中强化集体关怀,以此来回应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发展.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

    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环境生态:基于风险与保护因素的大数据研究

    邓丽芳虞洋洋王姝怡裴蓓...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质性分析和机器学习对大数据文本进行分析,探讨新时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特征和环境风险与保护因素,构建了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环境生态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特征呈现出"心理症状""日常适应"和"积极心理特质"三维取向,"抑郁""焦虑"和"畏难"是研究生提及最多的负性情绪;"家庭冲突""恋人矛盾"和"就业形势严峻"是研究生心理健康风险的重要来源,"良好的科研氛围""和谐的导生关系"和"亲密关系稳定"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保护作用.基于研究发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教育工作者要重视通过情绪信号识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风险,强化校园环境的保护作用,规避家庭环境中的潜在风险,多方合力为研究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支持.

    研究生心理健康特征环境风险因素环境保护因素

    专业硕士的焦虑来源及其影响因素

    高耀曹连喆许丹东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22年全国硕士毕业生离校调查大样本数据,从"以学生为中心"的内部视角对我国专业硕士心理焦虑来源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第一,专业硕士的焦虑来源主要集中在毕业设计/论文、就业问题及经济负担等方面,且不同专业类别/领域的焦虑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第二,"双一流"建设高校、女性、全日制就读、推免和调剂入学、未婚、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焦虑程度显著更高.第三,专业实践参与情况及其满意程度对焦虑来源存在"双重影响效应",既显著提升专业硕士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焦虑的发生率,也能显著降低专业硕士就业问题焦虑的发生率,且经管类、人文类实践基地落实率和实践导师配套率存在"双重洼地"现象.

    专业硕士焦虑来源焦虑程度研究生教育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当前进路

    高利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受到学科规训制度和知识规划制度的夹持,学科规训构筑了学科壁垒,并形成了以学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惯性;交叉学科相关政策的实施是知识规划向学科规训发出的"挑战",意在弱化学科规训的利己性和排他性,强化知识规划的公益性和融通性.人才的现实需求是适应现在和引领未来,明确的目标定位迫使人才培养方式必须从学科导向向解决综合复杂问题导向转变,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能力的、能缝合学科裂缝的"操刀人",但面临着交叉资源缺乏和体制机制受限的现实困境,下好工程博士先手棋,注重系统化顶层设计,构建交叉学科及其人才培养的运行保障机制是当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应对方向.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跨学科思维工程博士

    论交叉学科的范式建构与行动路径

    朱小平张家军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叉学科是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而产生的以复杂性知识生产为逻辑起点,以知识生产、学术组织、制度体系和文化形态四维度协同为逻辑表征的新生学科.交叉学科范式建构应依循"知识—组织—制度—文化"四重逻辑向度,着力推进知识融合创新、组织跨界协同、制度共建共享和文化弥合认同,构建具有跨学科知识体系、超链接学术组织、立体化制度形态和多元化文化共在的学科范式,使交叉学科成为一个多主体参与、多维度协同、多层次交叉、全方位发展的学科共同体.

    学科交叉学科范式建构行动路径

    博士生教育规模推演:2012-2025年中国为例

    董渊王任模钟晓征韩芳明...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博士生教育链式反应规律,提出由历史数据估算学位授予率和退出率的方法,给出以实际或预测的指导教师、招生规模为输入,推演在学规模、学位授予规模的方法.以中国为例,实现"十四五"期间指导教师、招生、在学规模和学位授予规模的综合定量分析,数据表明:新时代"稳定规模"到"稳步扩大"调控已完成;"十四五"末博士学位年度授予规模有望突破 10 万,从而超过NCES传统统计口径下美国学术类博士学位数.建议重点改革指导教师选聘和直博招生方式,探索专业学位博士生培养模式,深入开展基于数理方法的规律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博士生教育链式反应规模推演数值模拟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