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知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知识
新闻知识

杜耀峰

月刊

1003-3629

xinwenzhishi@126.com

029-82267260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新闻知识/Journal Journalism Knowledg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正确引导新闻舆论,传播业务知识,交流采写经验,繁荣理论研究,促进新闻改革,培养新闻人才。读者对象:新闻从业人员、新闻院系师生、企事业单位宣传干部、广大通讯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报贯彻实践党管媒体思想的实践面相——基于党的十八大以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文本的考察

    朱清河张慧青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体中最能体现党和政府喉舌功能的《人民日报》,以其立场鲜明、集思广益、精见迭出的社论,不断践行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之"党管媒体"思想.本文将《人民日报》"社论"文本置于新时代的整体社会背景中,考察其话语形塑与外部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后发现:精准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地宣传党的理论政策,遵循真实、客观、全面的新闻传播规律,是其切实落实党管媒体原则的必由之路与必然之举;同时,亲和力和可读性日益增强,客观性和准确性不断提升,更是其根据新时代党管媒体思想的不断丰富发展做出的具有现实针对性和时代呼应性的应然动态调整.

    党报党管媒体党报社论话语分析

    官员直播带货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21场官员直播带货的分析

    蔡岚陈果
    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响应国家以高质量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官员直播带货在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问题上做出了亮眼成绩.但作为一种政务服务的创新举措,官员直播带货也出现了直播翻车、直播空场、强行摊派、强制消费、虚假宣传等诸多问题.为探究官员直播带货效果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集了覆盖全国135个市、县(区、旗)的221场官员直播带货样本,从地方经济发展、官员个人特征、带货产品特征、直播平台特征四个维度,用Spearman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各因素对官员直播带货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个人特征、带货产品特征与直播平台特征因素中的多数因子对官员直播带货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此,从直播带货主体、产品、平台三个角度分别提出了培养电商扶贫政务人才队伍,促进本土特色产品品牌化与产业化,实现全流程透明、全平台联动传播的建议,为更好地实施官员直播带货这一政务服务创新举措、更高效助力电商扶贫、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政府官员直播带货影响因素

    城市文化对内传播的功能与策略探析

    费爱华王飞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文化的对内传播是对外开展传播的基础.开展面向城市内部受众的城市文化传播活动,可以促进城市内亚文化的沟通和融合,具有和谐、同化、传承和进化等社会功能.城市文化对内传播通常采用理念提炼、典型驱动、媒体动员和社区传播等策略.

    城市文化对内传播媒体动员社区传播

    作为媒介的网络游戏:藏族青少年网络空间交往实践探究

    次仁群宗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媒介技术的网络游戏,对人际交往模式产生了显著影响.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网络游戏作为一个共享空间,如何为藏族青少年提供一个重要的社交平台.研究发现,网络游戏的参与使藏族青少年获得情感支持和自尊满足,促进其现实的社会交往;同时,游戏的匿名性特征鼓励玩家成为游戏共同体,共享并认同这一文化身份.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社交媒介,有效促进了藏族青少年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接触和适应机制.

    网络游戏藏族青少年社会交往身份认同

    自我确认与情感疗愈:研学实践中的新老年人情感结构研究

    林晟炫郭欣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活化路径,对于影响和构建个体的情感结构产生新的内涵.近年来,研学参与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新老年人继青少年后成为又一核心活跃群体.本文基于情感视角,探究新老年人通过研学活动实践进行情感疗愈.研究发现,新老年人依托研学平台完成经验建构、意义交换和情感疗愈的过程,是以自我确认作为情感疗愈的基础,通过研学活动实现从情感缺失到自我认同与关系连接的转化,从而完成情感的疗愈.研究结论:中国新老年人研学实践的内在动因是社会支持的缺失,新老年人在研学活动中主要进行自我确认与情感疗愈,这对于研学活动的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实践意义.

    自我确认情感疗愈研学新老年人

    共情与狂欢:"卡塔尔小王子"形象传播策略

    方亭李睿祯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卡塔尔世界杯第一次在北半球冬季的阿拉伯地区举办.世界杯的举办不仅向全球展示了阿拉伯文化,而且塑造了全新的卡塔尔国家形象.世界杯开幕期间,"卡塔尔小王子"形象暗合体育赛事中吉祥物兼具本土与全球的特征,在场景建构、迷因扩散、互动仪式链构型、审美共通等方面引发了情感共鸣与网络狂欢,从文化共性探寻、媒体奇观构建、整合碎片化传播的角度,为降低文化折扣和以柔性传播的方式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建构国家形象提供启示.

    卡塔尔小王子IP衍生场景构建互动仪式链国家形象

    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众认同与传播路径

    李青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示.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众认同和传播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文章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公众认同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性的传播路径,旨在推动新时代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新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传播

    青春书写、平民演绎与新主流表达——新世纪以来丝绸之路题材电视剧的叙事新变

    吉平郑博博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世纪以来,丝绸之路题材的影视作品数量与质量稳步攀升,逐渐成为了当下影视圈中引人注目的新生力量.在新世纪之前,丝绸之路题材电视剧拘泥于宏大叙事的表达,叙事模式较为陈旧,叙事视角也相对单一,受众面较窄.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语境的变迁,传统的丝绸之路题材电视剧已然不适合现代观众的欣赏趣味.面对这一情况,丝绸之路题材电视剧不断求新求变,与之前相比,新世纪以来的丝路题材电视剧叙事对象注重对青年群体的书写,叙事视角转向平民大众、叙事手法上也呼应着"新主流"范式的创作,呈现出了焕然一新的叙事面貌,已然成为输出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影像化载体.

    丝绸之路题材电视剧青春书写平民演绎"新主流"表达

    娱乐聊天主播与粉丝的准社会关系研究

    蒋丽璇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移动互联网"直播+"时代,主播与粉丝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准社会关系.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抖音平台10位娱乐聊天主播粉丝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及分析发现,主播的颜值人设、话语表达、情感互动促进了主播与粉丝准社会关系的建立.这种准社会关系满足了粉丝的情感需要,从而激发粉丝进行打赏行为和情感劳动,呈现出多平台、双向性、持久性的特征,但并不稳定,在时间的消磨下,粉丝会产生社交媒体倦怠,进而与主播的关系走向"流动型"疏远.

    准社会关系网络直播情感劳动社会认同媒体倦怠

    成为"群众的报纸":瑞金时期《红色中华》办报模式转型

    王志辉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瑞金时期,在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办报实践中,既有的办报模式不能适应新环境的需要,以《红色中华》为代表的党报党刊发生模式转变,逐渐形成依靠群众的办报模式.本文以《红色中华》为视点,通过该报在瑞金时期的报刊实践发现,《红色中华》从创办之初以公示和政论为主的"命令和指令的机关"转变为信息多样、贴近群众的"群众的报纸".这一转变反映了根据地成立之初党报从城市到农村的变化过程,同时表现出党内对列宁党报理论经历了从认识与改造到结合苏区斗争实践的反思过程.这一转变也与延安时期群众办报的观念遥相呼应.

    《红色中华》党报模式转型集体的组织者瑞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