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月刊

1007-5968

xxdj@163.com

027-50769366

430079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78号18楼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ournal Xuexiao Dangjian Yu Sixiang Jiaoyu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系统唯一党建期刊,受到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国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专家、学者的关心和重视。它以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服务学校党政领导、政工干部、辅导员为宗旨。宣传典型、传播经验、探讨问题;突出理论性、前瞻性、实用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的结构模型与优化路径

    刘辉徐小霞王平祥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师生党支部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可以将结对共建的高校师生党支部看作一个由适配机制、价值机制、协同机制、制度机制等维度构成的社会行动系统.研究发现,该系统目前存在环境适配度有待提高、价值认同感有待加强、资源协同有待优化、规范性制度有待完善等现实困境.基于此,高校可通过加强顶层谋划、坚守价值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制度创新等举措,完善优化高校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路径.

    高校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社会行动理论

    "三全育人"视角下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研究

    朱晓闻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三全育人"视角下,推动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还可提高高校党建队伍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育人水平.高校可从引领新思想、构建新模式、整合新环境等角度入手,做到强化全员育人、落实全过程育人、执行全方位育人,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全育人"研究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

    高校四维一体劳动教育目标实践路径刍议

    刘澈杨亚玲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同时,加强劳动教育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要明确高校四维一体劳动教育目标的核心要义,理清高校四维一体劳动教育目标的逻辑理路,分析高校四维一体劳动教育目标的现状问题,构建高校四维一体劳动教育目标的实践路径,推动新时代高校四维一体劳动教育目标的实践.

    四维一体劳动教育目标实践路径新质生产力

    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国家认同的实践路径

    汤杏林王军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认同内蕴文化认同、使命认同、制度认同、情感认同等结构要素.基于此,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国家认同,要多维度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的国家文化认同,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注重传统文化体验,推进语言交流与培训;全景式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的使命认同,提供定制化的教育资源,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促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立体化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的制度认同,完善制度教育内容,运用新媒体做好制度宣传工作;递进式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的情感认同,强化他们热爱祖国的显性情感表达,注重具有国家象征意义的情感再现,组织彰显国家治理效能的情感实践.

    高校港澳青年学生国家认同

    高校思政课教师评价的发展特点及改进策略

    王妮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开展思政课教师评价、建立正向激励反馈机制、促进教师形成落实课程使命内生动力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评价呈现出重视课程教学工作的独特性、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评价指标的多维度等特点.但现实中依然存在评价主体的界分不够明晰、评价内容的设计不够周详、评价结果的运用机制尚待完善等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师评价的效用发挥.对此,可通过建立正向激励的评价理念、丰富评价指标要素内容、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优化评价结果的运用等策略,以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和课程建设质量提高.

    高校思政课教师评价同行评价

    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优化运用——基于红色场馆的考察

    谢若扬宋俭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运用好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以红色场馆为载体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在淡化历史文化的时空距离感、深化历史认知和理论思维、强化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引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运用的充分性合理性有待加强、互动参与式探究的教育意义有待彰显、质量和效果有待跟踪反馈.基于此,需强化红色场馆与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深化资源的系统整合及构建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资源协同研究及成果转化运用、完善资源运用的质效协同评价机制等路径,优化运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助力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思政课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大思政课"实践教学高校

    数字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与实践遵循

    王爱祥古静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和创新活力,也提出了全新要求和更多挑战.数字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从时空和主客体层面回应了时代的内在需求,已成为大势所趋、改革所向.数字赋能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规律,坚持初心使命与创新发展、历史经验与现实需求、技术理性与人本关怀、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结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明晰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的要义遵循,对于全面推进数字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数字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内在逻辑实践遵循

    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要素运用的价值、原则及展望

    姜天宠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的重要一环.用好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要素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升级转化、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侧改革、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要素应坚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重视数据安全与伦理保障、把握传统数据与大数据的区别,并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要素的开放共享、推进技术算法迭代激活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要素的价值三个方面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要素的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数字化数据要素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维的转向、困阻与创新

    祁峰林延鸿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时代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维从样本思维转向整体思维、因果思维转向关联思维、定向思维转向发散思维的变革.但此过程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如"理念革新"的观念障碍、"数字鸿沟"的不公平和"信息茧房"的同质性束缚也困阻了转向进程.基于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维可通过运用分众思维、协同思维和互动思维来实现:纳入分众思维,遵循动态性,革新理念推进"精准思政";运用协同思维,发挥整体性,协同发挥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整体力量,应对思想政治教育"数字鸿沟"的不公平性;应用互动思维,融入混杂性,破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信息茧房"的同质性束缚.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维思维创新

    研究生"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探讨

    程明梅成显薛钢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贯彻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是推进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结合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实际,从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打造全过程育人新格局、搭建全方位育人新平台等方面探究了研究生"三全育人"体系构建思路,助力研究生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三全育人"研究生教育管理"五育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