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血管病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血管病学进展
心血管病学进展

赵聪

双月刊

1004-3934

xxgbxjzcd@yahoo.com.cn

028-61318656,61318657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青龙街82号

心血管病学进展/Journal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脏微管在心力衰竭中扮演的角色——治疗心力衰竭的新靶点?

    李骁许丹焰
    1057-1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管是细胞骨架的一种,由微管蛋白原丝组成的不分支的中空管状结构。细胞内微管呈网状或束状分布,参与维持细胞形态、细胞极性、细胞运动、细胞分裂以及细胞内信号转导等。心力衰竭是目前心血管领域治疗的主要难题。近年来发现心脏微管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展进程。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回顾了微管的结构和功能、微管在心力衰竭进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并进行总结,旨在寻找治疗心力衰竭的新靶点。在心力衰竭的心肌细胞中,可发现微管密度与稳定性的增加,其机制可能与翻译后修饰的微管蛋白浓度增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为去酪氨酸化的微管蛋白。抑制去酪氨酸化的微管蛋白表达可明显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心脏微管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展进程,心脏微管有望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新靶点。

    心脏微管翻译后修饰去酪氨酸化心力衰竭

    征稿启事

    1061,1152页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磷酸化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

    胡成伟章海燕龙明智
    1062-1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是心肌粗肌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磷酸化水平可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由于其磷酸化水平的改变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逐渐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研究中的一个关键位点。现就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磷酸化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可能性进行综述。

    慢性心力衰竭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磷酸化治疗潜力

    伊伐布雷定用于心房颤动心室率控制的研究进展

    王競婧姚建晗黄新苗郭志福...
    1066-1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控制心室率是心房颤动(AF)治疗的重要方面。目前可用于AF心室率控制的药物受到副作用和疗效的限制。伊伐布雷定通过抑制窦房结funny电流(If),降低窦性心室率。有研究表明,房室结中也存在If通道,阻断房室结If会减慢房室传导,可降低AF的心室率。近期伊伐布雷定用于控制AF心室率治疗引起较多关注。现就伊伐布雷定在AF心室率控制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心房颤动funny电流伊伐布雷定心室率控制房室结

    应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评估左心房应变临床应用进展

    宋鑫宇郭军董蔚
    1070-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心房在维持左心室充盈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左心房形态及功能改变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基于心脏磁共振技术的心房应变评估可以克服单纯测量心房容积的局限性,并且在心血管疾病早期阶段就被检测出来,且具有可重复性高、无需特殊序列等特点。现综述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评估心房功能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临床及科研价值。

    心房功能左心房应变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瞬时血流测定评估桥血管血流量的研究进展

    赵勇杰马宪鲁张培喜
    1075-1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外科手术治疗终末期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重要方法。术中桥血管是否通畅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安全及远期生活质量。瞬时血流测定(TTFM)具有易于操作、损伤小等优点常被用来评估术中桥血管的血运成效,判断异常的桥血管血流量,从而进一步反映桥血管通畅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手术质量,减少远期桥血管闭塞及改善患者预后。现通过对TTFM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描述,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TTFM对评估桥血管血流量,进而反映桥血管通畅性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瞬时血流测定桥血管血流量桥血管通畅性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血栓形成风险预测及其干预研究进展

    雷洁淋吴金春魏晓娟
    1079-1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心室血栓(LVT)形成通常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多数研究显示积极控制原发心脏疾病和改善异常血液状态,可显著降低LVT形成的风险,并减少LVT相关并发症发生。随着监测方法及临床干预方式的不断进展,AMI后LVT的治疗方法变得更加多样。随着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AMI后LVT的预防和治疗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预后。现结合最新相关研究报道,就AMI后LVT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诊断进展和干预方式等进行文献综述。

    心肌梗死左心室血栓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口服抗凝药物

    难治性高血压的认识和治疗进展

    姚媛媛张鑫叶润宇陈晓平...
    1084-1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难治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的重要特殊表型之一,定义为尽管使用3种及以上抗高血压药,血压仍未达到目标值。已有大量证据表明难治性高血压人群具有较高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全因死亡率,但该特殊人群尚未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重视及充分管理。现就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流行病学、相关机制及治疗进展做简要综述,以便临床医生规范管理该类人群。

    难治性高血压定义流行病学机制治疗

    慢性肾脏病与难治性高血压

    晏婉清吴昕悦任勇
    1088-1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难治性高血压是指同时使用3种抗高血压药,血压仍高于目标水平,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控制血压的严重高血压类别。在高血压患者中,其患病率为5%~15%,而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但肾功能损害及高钾血症等原因限制了螺内酯等高效抗高血压药的使用,增加了治疗难度,慢性肾脏病一旦诊断难治性高血压,最重要的是根据主要病理生理机制针对性地个体化给药。现从慢性肾脏病中难治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有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及其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难治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病利尿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禚月鲍霞庄贺石金虎...
    1094-1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一类恶性进行性肺血管疾病,病情持续进展引发患儿呼吸受限、低氧血症,最终导致右心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而存活的患儿也常留有其他系统的后遗症,长期影响其生活质量。现就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进展展开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机制药物治疗吸入性一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