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廖江南

双月刊

1004-0536

xyjybjb@126.com

0731-84397250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解放中路199号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Journal Rare Metals and Cemented Carbides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季刊)系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创刊于1973年,系国内集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两大类别的唯一技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0536,国内统一刊号CN 43-1109/TF,广告许可证号430100s022。本刊现为湖南省一级期刊,系《有色金属文摘》、《中国物理文摘》等国内重要文摘和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国际著名文摘的固定收录期刊,并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刊物发行达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和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主要报道稀有金属(钨、钼、钽、铌、稀士、钛、锂、铍、铷、铯、锆、铪、钒、镓、铟、铊、锗、硒、铼等)和硬质合金的生产、加工、科研、设计及应用成果;报道国内外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等有关方面的文章及信息。《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杂志董事会成立于1987年,主要由从事稀有金属和硬质合金生产、设计、研究的企业集团、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组成,萃集了该行业中一批经验丰富、造诣颇深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董事会现有成员单位近40个,遍布全国10 多个省、市、自治区。董事会负责对办刊宗旨、方向、特点、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对办刊工作予以实际支持。编辑部则根据董事单位生产和科研的需要,通过组稿、编写综述等为董事会成员单位服务,并在杂志上刊登董事会成员名单及董事单位的新成果和新产品介绍。 目前,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担任杂志主编和杂志董事会董事长,编辑部工作由数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分别为稀冶、冶炼、材料专业)并通过专门编辑培训的人员专职负责。衷心感谢各界朋友对本刊工作的大力支持,真诚希望加强与各位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的联系合作!已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即第五版)冶金工业类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仲钨酸铵洗涤降钼试验研究

    王俊杰王欣欣王露露陈利革...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纯度仲钨酸铵的制备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战略意义重大.合理控制仲钨酸铵中的钼含量、保证产品合格率是影响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洗水pH值、洗涤温度、洗涤时间、液固比和洗涤频次对仲钨酸铵中钼、钨洗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仲钨酸铵纯水洗涤降钼的最佳条件为洗水pH值7.0、洗涤时间20 min、洗涤温度65℃、液固比3∶1、洗涤频次1次,此时钼的洗脱率达到82.01%,并且钨的损失量较小,其洗脱率仅为3.97%.本方法具有不引入其他杂质、操作简单、绿色环保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对企业发展和仲钨酸铵制备工艺的改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意义.

    仲钨酸铵纯水洗涤洗脱率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钼酸铵溶液酸沉制备钼酸工艺优化

    曹磊周秋生
    6-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酸沉工艺制备钼酸存在原料利用率低以及产品质量差、粒度不均匀等问题,利用响应曲面法对钼酸铵溶液体系中硫酸酸沉制备钼酸工艺进行研究.以钼直收率Y为响应值,基于单因素实验建立了钼酸酸沉温度A、原液 MoO3 浓度B以及酸沉终点pH值C三个工艺参数及其交互作用的二次多项式回归优化模型:Y=-125.19+5.96A+0.30B-9.80C+4.63×10-4AB+0.92AC-0.07BC-0.048A2-1.87×10-3B2-24.80C2.实验结果表明:钼酸沉淀过程为多因素控制,对单因素响应敏感且因素间交互作用显著.单因素影响显著性顺序为C>A>B,交互作用影响显著性顺序为AC>BC>AB.优化酸沉条件为:搅拌强度450 r/min、酸沉温度72℃、原液 MoO3 浓度70 g/L、采用反加法控制酸沉终点pH值1.09和保温180 min,在此条件下钼平均直收率达94.53%,相对标准偏差仅0.44%,所得钼酸纯度高、形貌良好、粒度较均匀.

    钼酸铵溶液钼酸酸沉响应曲面法工艺优化

    熔盐电解法制备镨钕金属优化升级的生产实践

    柯兆华黄德晟蓝桥发郭安...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公司熔盐电解法制备镨钕金属中试生产线存在的设备老旧、生产成本高和产品质量一致性差等问题,进行了优化生产实践研究.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升级高频开关电源、改造电解导线、优化设计电解槽、控制原料质量和产品碳含量等措施,优化升级后每台炉产量增长5.6%,单耗降低0.28%,电耗降低18.6%,一次合格率由85%升高至95%,产品质量一致性得到提高,可以达到降低电耗、单耗和解决产品质量一致性差等问题的目的.

    稀土熔盐电解产品质量优化升级生产实践

    锂云母焙烧工艺节能优化与提锂溶液析盐控制

    朱智颖袁爱武仝一喆王恒辉...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锂云母提锂工艺过程与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并对锂云母提锂过程的两个关键工序(焙烧节能与湿法析盐)进行了热力学计算、能耗对比与相图分析.结果表明:普通隧道窑能耗略小于普通回转窑,从投资和换热效率方面综合考虑,热空气助燃的带篦冷机回转窑工艺为锂云母提锂的最佳硫酸盐焙烧工艺.浸出除杂液在0℃结晶能得到纯芒硝;在15~50℃区间内蒸发结晶能得到Na2SO4·3K2SO4 复盐,其中25℃时析出Na2SO4·3K2SO4 最多;在100℃下蒸发结晶只能得到含锂混盐.

    锂云母焙烧能耗浸出热力学计算水盐相图析盐

    二氧化锗碳热还原制备金属锗的热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

    郭誉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二氧化锗直接碳热还原制备金属锗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和模拟,并开展了验证实验,以探索金属锗短流程制备的可行性.首先,对GeO2-C和GeO2-C-O2 体系各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进行计算;其次,对这两个体系的多相同时平衡进行模拟;最后,以纯二氧化锗和碳粉为原料在惰性气氛、900℃下进行还原实验.结果表明:在惰性气氛下,升高温度有利于GeO2 碳还原生成GeO和Ge;碳量越多,Ge生成量越大.在氧气气氛下,GeO2 的碳热还原产物有GeO和Ge,但氧气优先与碳反应生成CO2,不利于GeO2 还原过程的控制.还原实验产物为纯金属锗,直收率达到87.56%,证实了二氧化锗直接碳热还原制备金属锗的可行性.

    金属锗二氧化锗直接碳热还原热力学计算反应平衡模拟实验研究

    稀土Y对GCr15钢微观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姜凤阳楚玉敏思芳董利军...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法制备含稀土Y的GCr15轴承钢并对其进行不同工艺参数的热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维氏硬度计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试样的物相结构、微观组织、维氏硬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比未添加稀土Y的GCr15钢,添加0.036%稀土Y的GCr15钢的晶粒尺寸更小,晶格畸变程度更大,碳化物分布更均匀.当淬火温度和保温时间为830℃和20 min,回火温度和保温时间为160℃和30 min时,GCr15-Y钢的硬度最大,为814 HV,摩擦系数最小,为0.158,此时犁沟浅且窄,磨损最轻,耐磨性最好.在干摩擦条件下GCr15-Y轴承钢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

    真空电弧熔炼稀土YGCr15摩擦磨损热处理

    La-B-Ti对高Fe含量再生黄铜铸锭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梁晖洁刘伟吴婷李荣平...
    40-5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废杂铜为原料生产高品质再生黄铜合金时,富Fe相以硬质颗粒偏析,影响黄铜铸锭的加工性能.为了提高成材率,采用La-B-Ti复合添加剂来改善高Fe黄铜铸锭的组织.通过热力学模拟计算分析了La-B-Ti对Cu-Zn-Pb-Fe体系组织的影响,并对添加不同质量分数复合添加剂的黄铜铸锭的微观组织、硬度和电导率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La易与Pb结合形成化合物,Ti易与Fe结合形成化合物.复合添加剂可以抑制富Fe相和Pb相的聚集析出,同时具有细化α相的作用.此外,La-B-Ti改变了Cu-Zn-Pb-Fe体系的晶界数量和析出相形态.当复合添加剂的添加量为高Fe废杂铜质量的0.25%时,再生黄铜铸锭的硬度最高(181 HV),电导率较大(11.85%IACS).本研究为回收高Fe废杂铜再生黄铜铸锭提供了新思路.

    再生黄铜La-B-Ti复合添加剂富Fe相Pb相热力学计算微观组织演变硬度电导率

    热压-热变形Nd2Fe14B/PrCo5复合磁体的磁性能与微观结构

    薄宇左建华王浩鲁伟...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设备通过热压和热变形制备Nd2Fe14B/PrCo5 复合磁体,研究了其磁性能、微观结构及晶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热压与热变形磁体中均存在Nd2Fe14B和PrCo5.变形量对热变形磁体各向异性与磁性能影响显著,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磁体各向异性增强,晶粒沿垂直压力方向拉伸为板条状,内禀矫顽力与最大磁能积单调降低;同时,磁体的晶间交换耦合作用逐渐减弱,长程静磁相互作用增强.

    Nd2Fe14B/PrCo5复合磁体热压-热变形磁性能微观结构晶间相互作用

    穿孔挤压纯铌管靶退火过程研究

    余涛吴孟海张浩朱芳...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直径300 mm铌铸锭进行穿孔挤压制得大尺寸铌管靶,随后将其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利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确定退火过程铌管的回复和再结晶温度,并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分析挤压及退火后铌管的织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不同退火升温速率对铌管的再结晶开始温度影响小;挤压后铌管变形组织以<100>和<111>丝织构为主,退火后得到<110>为主的再结晶织构.本研究有助于改进挤压铌管组织均匀化的退火工艺.

    纯铌管靶挤压退火再结晶织构变形储存能

    梯度挤压下Ti2AlNb基合金的组织演化与显微硬度研究

    薛克敏石成峰张勇强丁瑞东...
    63-6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并结合显微硬度试验,研究了梯度挤压对Ti2AlNb基合金晶粒取向、晶粒尺寸、晶界取向差的演化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度挤压变形后,Ti2AlNb基合金组织内部的<101>择优取向逐渐消失,晶粒尺寸呈梯度分布,形成表面细晶、心部粗晶的结构;经过两个成形单元的梯度挤压后,边缘区域平均晶粒尺寸由初始的20.64 μm下降至3.92 μm,心部区域平均晶粒尺寸下降至11.24 μm,同时边缘区域的大角度晶界长度由初始的11 166.5 μm逐渐增加到34 905.8 μm;变形后试样的显微硬度呈现从心部到边缘递增的梯度分布,第一梯度和第二梯度的平均硬度值相比初始试样分别提升了9.9%和11.5%.本文为高温钛合金的大塑性变形工艺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梯度挤压Ti2AlNb基合金微观组织显微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