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域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域研究
西域研究

刘国防

季刊

1002-4743

xyyjbjb@126.com

0991-3837937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246号

西域研究/Journal The Western Regions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新疆社会科学院主办、新疆社会科学杂志社出版,专门研究新疆及中亚历史文化的学术季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昌三题

    王炳华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了高昌三个问题,即高昌壁始建、高昌城"三重"和高昌城科学考古.公元前103~前102年,李广利伐大宛西征途中,师旅顿敝者在吐鲁番木头沟绿洲建壁垒,取故乡之名"高昌".目前的考古资料说明,当年高昌壁所在的地方是片空旷无人的绿洲,它是车师王国东西两个政治经济中心之间的天然隔离带,这是高昌所以在此建设的绝好地理空间.高昌城的"三重"不能与唐长安城相比,但高昌故城保留至今的城垣留存了丰富的历史内核.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高昌故城应早日开展科学的考古发掘工作.

    高昌壁高昌国高昌国都城高昌故城考古

    北朝粟特和氏家族考辨

    杜海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朝时期"和跋—和士开"应为粟特胡人后裔,其家族源自"金山",后迁徙至"豺山",并于道武帝拓跋珪时期归魏.通过对比"和跋—和士开"家族史料与素和氏家族史料,可知和跋家族并非源于鲜卑素和氏.正史、墓志未明确记载和跋、和安等人的族属,与魏收刻意逢迎权臣和士开有关.和士开逝后,文献中不再避讳其在文化、相貌、地域上的粟特胡人特征.

    和跋和士开素和氏北朝粟特

    丝绸之路上的唐代入华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新探

    李大伟
    1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在河南洛阳出土了一方波斯国酋长阿罗憾墓志,该墓志被金石学家端方收藏.阿罗憾应是一位在中亚地区颇具声望的波斯国大酋长,亦或中亚某地的大酋长,因其与波斯关系密切或波斯曾据其地而被称为波斯国大酋长,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其为景教徒、波斯王室成员,抑或琐罗亚斯德教文献中救世主瓦赫兰(Bahram)的原型人物,但其部分事迹可能被瓦赫兰所吸收,当前学界对阿罗憾及其事迹存在过度解释之嫌.651年波斯灭亡后,阿罗憾致力于复兴波斯帝国,被召至唐廷,因其功绩,颇受优待,最终客死洛阳.《阿罗憾丘铭》为了解流亡波斯历史提供了珍贵信息,有助于认识彼时中国对波斯、中亚与阿拉伯人政策及其关系.

    阿罗憾墓志波斯景教瓦赫兰洛阳

    一份幸存的清末新疆义学经费请销呈报管窥

    高人雄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省档案馆藏有清末新疆一份年度义学费用请销呈报,翔实列出了光绪年间新疆义学的分布州县,延聘塾师的薪饷,塾师的身份学历,民汉兼收的义学生源等等信息.从中还可进一步窥知,义学各塾堂在启蒙教育中的积极意义,在与经堂教育争夺教育主导地位中不可低估的作用.又各义学塾师身份、姓名、薪酬、经费支拨情况的具细记录提供的确凿信息,为史志记载的清末新疆义学教育提供了实证资料,也可厘清以往对义学经费来源的片面见解.

    新疆义学塾堂分布塾师监生薪饷

    略论抗战时期新疆的一县一机运动

    闫存庭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3年,新疆省政府积极响应国民政府发起的一县一机运动,带领各族人民筹款捐献飞机.新疆各地深入宣传动员,各族民众团结一心,慷慨解囊,募捐飞机144架,在全国处于领先.新疆一县一机运动的成功,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宣传组织工作的有效实施,得益于各族民众满腔的爱国热情,是新疆各族民众始终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鲜活案例.

    新疆一县一机运动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勋告文书初步研究

    胡兴军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唐代焉耆镇下一处基层军事机构"沙堆烽"的故址.遗址出土木简、纸文书800余件.其中多件纸质文书属于勋告文书或与勋告有关,对我们认识唐代勋告制度,了解戍边将士日常生活,掌握安西四镇兵源状况,探寻边塞烽堠预警系统运行细节,研究唐代军事制度的变化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沙堆烽焉耆镇勋告文书戍边生活

    近代俄国和德国在吐鲁番考古领域的合作与冲突

    郑丽颖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布哈林
    5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根据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新近公布的俄国考古学家奥登堡、克莱门茨与德国探险家格伦威德尔的书信档案,结合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史料,详细梳理了俄德新疆考察队的短暂合作、考古范围的划分、冲突原因及结果.本文认为乌鲁木齐领事馆医生科哈诺夫斯基的吐鲁番考古是双方冲突的导火索,勒柯克考察队进入库车标志俄德冲突的加剧和合作的破灭.

    科哈诺夫斯基奥登堡格伦威德尔勒柯克新疆考古

    南北朝沮渠氏茂虔与牧犍名字译音问题——兼谈俄藏"揖王入高昌城事"文本的来源

    王素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西北凉政权创业主沮渠蒙逊死后,第三子继位,其名,南朝正史皆作"茂虔",北朝正史皆作"牧犍",有着严格界限,说明各有不同语言背景和史料来源.按《广韵》:"虔"与"犍"皆为渠焉切,平声仙韵,只是译字不同,不存在译音问题.而"茂"与"牧":前为莫候切,去声候韵;后为莫六切,入声屋韵.声、韵完全不同.根据清与民国古音学理论,可以断定:南朝作"茂"是变化的中古音,北朝作"牧"是继承的上古音.俄藏吐鲁番出土"揖王入高昌城事"文书,记蒙逊继位者之名作"茂虔",说明该文书的原始文本来源于南朝.

    沮渠蒙逊沮渠茂虔沮渠牧犍中古音上古音

    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吐鲁番文献拾遗

    赵洋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的吐鲁番文献中新近比对出五件重要文献残片.其中残片80TBI:395a可与已比定的晋写本《汉纪》缀合.残片80TBI:456-6a能与此前已比定的两件《通玄真经》缀合,但依据敦煌本推定,这三件道经应定名为《文子》.残片81TB10:02a为佚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同P.3904本为该经疏另一写本系统,尚属吐鲁番地区首见.残片80TBI:389慧净《金刚经注》与此前已比定的佚名《金刚经注》为同一写本.汉文、回鹘文对译抄写的80TBI:744-1 a、2a彦琮《众经目录》残片则证明了高昌回鹘时期也曾流行过这种经录.这几件吐鲁番文献的发现,不同程度反映出该地区文化交流频繁、文本传播多样的历史面貌.

    柏孜克里克石窟《汉纪》《文子》《心经》注《众经目录》

    唐代西州基层组织管理的再审视——以乡城、乡主者、坊为例

    王旭送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唐代西州基层组织中的乡城、乡主者、坊的相关问题重新审视认为,唐平高昌之后除了部分城改为县城之外,大多改成了乡城,这些城既称乡又称城.洿林里与洿林城只是重名问题,二者不能划一;西州乡官在官方行文中大多称为"乡主者",且有一定职责.《唐西州道俗合作梯蹬及钟记》记载的12位"道门领袖"中只有张无价、麴淑为乡官;唐平高昌置西州之后在当地普遍设坊,西州高昌城之坊沿袭了麴氏高昌政权之坊并略加变通.西州除州、县郭邑外,乡城亦设坊.

    唐代西州乡城乡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