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姚维传

季刊

1674-8638

ahxzxb@163.com

0551-63454847

230059

安徽省合肥市望江东路115号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改革开放,研究公共管理理论,促进公共管理实践,构建理论探索与应用实践沟通的平台。主要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与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关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交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反映公共管理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为新形势下政府公共管理研究和公务员培训事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文化与经济融合推动安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建设

    李本和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推进全省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聚焦安徽乡村振兴中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问题,从文化优势与资源转化、文经融合与做法成效、经验总结与重要启示、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学习借鉴浙江经验的同时,紧密结合安徽实际,充分发挥安徽文化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以文化与经济融合推动安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建设,努力探索具有安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安徽乡村振兴文化资源乡村文化文化与经济融合

    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机理、困境和路径

    万华颖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基层党建为关键引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事业发展,契合新时代党的使命与责任.从作用机理看,基层党建主是从思想引领、人才培育、组织整合三方面着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价值导向、激活内生动力和集聚各方资源.立足当前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所面临的困境,可以从顶层设计、认同建构、主体培育、客体优化四个方面积极探索、精准施策,不断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谱写乡村文化振兴新篇章.

    基层党建乡村文化振兴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文化产业

    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中党群互信关系建构的创新路径——以安徽省X县为例

    毛春合刘晨曦
    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党群互信关系,是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之关键路径.研究表明,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中党群互信关系建构的内在逻辑在于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坚持民生问题导向,完善党群双向沟通机制,实现党群联通制度化,健全民意督办机制.有效化解党群互信关系建构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应当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民生问题回应能力,积极完善党群双向互信沟通机制,健全完善党群互联互通制度与机制,清晰界定民意督办机构的职责权限,扎实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着力增强基层治理现代化能力.

    基层治理现代化党群互信关系基层党组织民生问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政策执行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刘伟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政策执行既是政策落实重要环节,也是基层治理重点.农村政策完整执行过程是上级政府制定政策、乡镇政府执行政策、村委会协助实施政策、村民接受政策,但政策执行过程容易出现经济手段异化导致政策执行不可持续、任务层层重压导致政策执行形式主义、执行手段僵化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等政策执行难题,其原因是农村政策执行环境发生改变、执行资源较为匮乏、执行人员举措失当.文章提出通过推动政策执行资源多方输入、提升村委会协助政策执行能力、杜绝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形式主义等路径来改善农村政策执行困境,从而优化农村政策执行效果,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更好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政策执行村民委员会形式主义基层治理

    "三治融合"视域下乡村"积分制"治理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四川省Y村的个案研究

    王艳陈思颖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治融合"是宏观层面对乡村治理的政策指引,乡村"积分制"治理正是"三治融合"理念的应用.文章以"三治融合"理念为视角,基于治理组织、治理工具、治理目标三个维度构成的治理逻辑,分析论证"三治融合"理念和乡村"积分制"治理运作机理的同一性;依据治理逻辑和运作机理,构建由起始动力机制、协调助力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形成的乡村"积分制"治理实践运行机制;通过把握乡村"积分制"治理实践运行机制,提出从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参与的共建共治格局、运用制度和技术工具、建立因地制宜的积分评价考核机制和激励政策等方面优化完善乡村"积分制"治理,以期推动乡村治理方式的创新化发展.

    三治融合积分制治理实践机制

    "三治融合"何以赋能农村集体公益设施建设和管护——基于内生动力的视角

    许军白欣宇
    4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生动力不足是困扰农村集体公益设施建设和管护的重要因素.文章以西安市长安区四皓村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分析"三治融合"如何激发内生动力进而赋能农村集体公益设施建设和管护:首先,"三治融合"构成的农村"现代公共规则"与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中的认同、参与、资源等基本要素相嵌合;其次,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机构,通过"三治融合"的治理模式,形成内外部力量的有效互动,构建不同价值的双重循环,搭建个体与集体间的利益关联,产生农村集体公益设施建设和管护中的内驱力;最后,乡村公共事务治理不能仅依赖外部力量的介入,内外力量的互动是农村发展过程中内生动力生成的逻辑前提,构建村民个体与村社共同体的关联和认同是关键.

    农村集体公益设施三治融合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视域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福建省三明市10县(市)的实证分析

    张洁玲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机遇.为探究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以福建省三明市的县域为研究样本,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估各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并划分类型,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各县域经济系统和乡村振兴系统综合指数水平、耦合协调程度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绿色生态与经济活力是影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有较高的耦合度.因此要统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县域经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

    基于合作社土地托管的粮食生产组织创新研究——以新乡云联社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例

    董铠进邓俊淼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对解决我国粮食产量不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考察了河南省新乡云联社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合作社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供给"的粮食生产组织模式,认为基于合作社土地托管和社会化服务供给的"多元主体共生"的粮食生产组织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我国"谁来种粮"和"如何种粮"的问题,但该模式仍存在利益联结松散、风险分担不均和资源配置低效等问题,应通过建立有效协商体系、完善风险保障体系和优化资源管理体系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高质量发展.

    粮食生产组织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农业现代化

    市场型村干部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基于H村和Q村的双案例比较研究

    赵守飞云涛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兴旺是核心,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剂良方".文章以L市H村和Q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案例比较研究方法,在全面呈现两个村庄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探析市场型村干部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经研究发现:市场型村干部能够整合内外资源、做好利益联结与分配、培养"一懂两爱"人才队伍,更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村干部市场经营能力越弱,乡村产业发展越差;村干部市场经营能力越强,乡村产业则发展越好.因此,培养市场型村干部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市场型村干部乡村产业振兴双案例研究资源整合利益联结集体经济

    粮食安全视角下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执法问题研究——基于400个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

    惠建利杨媛媛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当前,我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突出,对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虽多次加大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的执法力度,但执法效果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文章通过对筛选的400个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当前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执法仍存在执法权横向划分不明确、基层执法权纵向配置不合理、综合执法力度不足、执法队伍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并提出明确划分执法权限、推进部门综合执法、下放行政执法权、提高执法队伍业务水平是突破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执法困境、守牢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因应之策.

    土地执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