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朴基炳

季刊

1004-7999

nxxb123@yahoo.com.cn

022-23962479

133002

吉林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Yanbia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系反映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农业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吉林省一级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技术创新中介下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质量作用的四重效应——直接效应、中介效应、溢出效应与异质效应

    尚慧敏
    7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将技术创新纳入研究框架,探讨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质量作用的四重效应,详细解析了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直接作用,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着显著的正向中介效应;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效应,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显著为正,在东北地区不显著,而西部地区不存在中介效应;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异质效应,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最显著,中部和东北地区的显著性较低,而西部地区不显著.

    技术创新数字经济经济发展质量四重效应

    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作用的时空变化与障碍因素分析

    赵丹丹武潇健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承载体,其开发利用水平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该研究借助趋势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分析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作用空间差异性,通过ArcGIS与GeoDa探讨协调作用空间自相关性,并分析协调作用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10年中度失调集中在中部,轻度失调集中在东南沿海与西部,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集中在京津冀地区;2021年轻度失调集中在西部,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集中在中部,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在东部.协调作用变异程度较稳定,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表明协调作用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稳定的正向关联特征.2010年京津冀地区为明显的高高集聚类型,广东为明显的高低集聚类型;2021年上海与江苏为新增的高高集聚类型,新疆、青海、四川与云南为新增的低低集聚类型.京津冀地区、东南沿海协调作用的障碍因素集中在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与建设用地面积,但影响程度不同.

    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化协调发展趋势分析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障碍度

    新文旅时代下福州城市文旅提升策略分析——基于IPA分析与SICAS模型

    林莉王振亮陈乐群
    9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强调文旅高质量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新机遇.2024年春节和"五一"黄金周,全国文旅市场迎来"井喷"式发展.该文以福州城市文旅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IPA分析模型和SICAS模型,剖析游客满意度及存在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媒体改进策略.结果说明,提升游客体验和互动是关键,建议加强景区数字化建设和新媒体营销.

    城市文旅IPA分析SICAS消费者购买模型消费者满意度游客满意度数字化技术

    农业碳排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

    胡双宇金熙杰
    104-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农业碳排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缓解农业碳排放压力,推动延边州绿色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该文基于2011-2021年延边州8个县市农业碳排放、农业经济等统计数据,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延边州农业碳排放、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碳排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呈现出"高耦合度、低协调度"的特点;耦合协调度总体上由失调衰退阶段向过渡阶段转变;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该文提出打造区域绿色低碳农业产业体系、探索差异化发展政策等建议,以期为延边州落实双碳战略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农业碳排放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

    河南省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

    董燚君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河南省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该文通过熵权法,基于2013-2022年相关数据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农业数字化基础、应用、人才和创新能较好反映河南省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通过实证分析,河南省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其中数字化基础和应用发展较好,数字化人才和创新有待提升.整体来看,河南省农业数字化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差和专业人才资源少的问题.该文特提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资源建设等发展路径,以此提升河南省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硬实力、软实力和内驱力.

    农业数字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熵权法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价值、困境和路径

    鲁成吴晓燕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开拓了新契机,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低碳循环.现阶段,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生产要素约束趋紧、主体带动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现实困境.为此,需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完善新型基础设施等路径来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下有效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研究

    郝水枝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治理是当下乡村振兴坚强的基石,健全"三治结合"是构建目前乡村治理的关键.以往对乡村治理相关的研究很多,更多倾向于"三治"概念界定、"三治分离"、"三治"本身作用与功能等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乡村治理本身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亟需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通过党建战略引领、产业兴旺奠基、人才培养支持、科技发展助力、文化创新激发动力等措施将自治、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有效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振兴"三治结合"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