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建祥

季刊

1008-5092

xuebao@ycit.cn

0515-88168257、88168255

224051

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9号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以繁荣科学文化,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学校科研、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为己任,以"展示科研成果、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术交流、培养科研人才"为办刊宗旨,主要刊发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学、艺术、管理以及高等教育研究、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竭诚欢迎校内、外广大专家、学者惠赐高水平、高质量的稿件,学报将约请有关专家审稿,严格把好审稿关,录用稿件唯质量是举,以确保稿件、刊物的质量和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唐代婚俗视野下的爱情诗

    张翠真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诗集大成者《全唐诗》中反映婚恋文化的爱情诗达两千多首.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爱情诗之中,"寄内诗"和"绮怨诗"分别反映了择偶尚男才和尚女貌的婚恋观,揭示了当时男性因拥有经济绝对掌控权,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女性处于依附男性的被动状态.贫女难嫁和寒士落魄存在异质同构关联性,故"贫女诗"成为文人抒发怀才不遇的经典题材,表明当时科举诠选制度下,寒门子弟仕途坎坷如同贫女无人做媒一般普遍.通过研究唐代时期的爱情诗,除有助于了解当时婚恋风俗和经济社会制度外,还对现代女性通过经济独立达到精神自立具有启发意义,同时对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并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启示意义.

    唐代婚俗爱情诗启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革命文学(1918-1949)述评

    戴荣梁瑾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过程与现代文学的发展同向同行,其中革命文学的诞生与发展,在反复论证与不断调整中获得成长.1918 至1926 年兴起的新文学运动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1927 至1936 年间的左翼文学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1937 至1949 年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为研究内容,以不同时期代表性作家的文艺思想主张为切入点,揭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革命文学

    元明杂剧中的"酒色财气"情节模式

    周津薇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代近十部杂剧作品中都出现了用"酒色财气"对剧中人物进行试探的情节,该情节被元代及之后的戏曲家沿用,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情节模式.这一情节模式可起到塑造人物形象、丰富故事情节、突出主题和表达剧作家情感的作用.在宗教信仰、社会风气、作家境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这种模式在元代出现得最为频繁,到了明代就逐渐减少,直至清代完全消失.

    酒色财气情节模式神仙道化剧

    城市生态批评与道家思想的融合: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愿景

    张延晏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对环境质量改善的迫切需求,城市生态批评再次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该批评方法揭示了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两种反城市倾向:其一是将城市描绘为自然的对立存在;其二是忽视了由种族和阶级不平等而导致的城市空间发展不均衡性.这些反城市叙事不仅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学作品中广泛存在,而且对读者的认知以及城市生态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结合城市生态批评和中国道家思想,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并展示了其在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愿景方面的实际应用潜力.

    生态批评城市生态批评道家思想生态社区环境正义

    论黄哲伦戏剧对东方主义解构的不彻底性——以《蝴蝶君》和《中式英语》为个案

    徐海霞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著名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萨义德于1979 年出版的《东方主义》一书中提出的"东方主义"理论为研究和解读后殖民时期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全新视阈.拟以该理论为基础,以美籍华裔作家黄哲伦的两部戏剧代表作《蝴蝶君》和《中式英语》为个案,分析其对东方主义解构的不彻底性,并进一步从作者身份的特殊性探究这种不彻底解构的可能原因.

    东方主义解构不彻底性《蝴蝶君》《中式英语》

    苦难与救赎——《悲惨世界》冉阿让的救赎之路

    江盈盈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冉阿让的人生经历展现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罪犯,通过内心的道德觉醒和一系列自我牺牲,最终成为正义和仁慈的化身,展示了人性中善与恶的复杂性以及道德觉醒的可能性.《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形象不仅是雨果对苦难与救赎主题的深刻挖掘,也是对19 世纪社会不公和人性复杂性的深刻评论.通过冉阿让的故事,雨果展示了人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能通过爱和牺牲找到救赎之路.

    苦难与救赎《悲惨世界》冉阿让

    POA指导下的外语学习者跨文化冲突管理能力提升研究

    胡丽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为指导,依据跨文化能力评价指标中冲突管理的内涵,探究外语学习者跨文化冲突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根据学生产出文本、反思日志及观摩教师访谈等数据发现:基于"产出导向法"设计跨文化冲突管理能力培养路径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识别、分析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对话和跨文化探索能力.

    产出导向法跨文化冲突管理能力外语学习者行动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基于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探索与实践

    刘荣洪林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面向基层、亲近产业、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理解创新创业人才的基本特征,把握地方应用型高校生态系统构建的现实语境和基本原则,从学科、课程、师资等基本维度出发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切合学校实际的必然选择.

    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产才融合路径探索——以盐城工学院为例

    宦海祥马晓英陈亚雷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策应盐城地方经济发展,盐城工学院抓住破解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逻辑起点,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现代产业学院.但从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现状来看,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明确现代产业人才培养新标准和新规格,重组现代产业人才关键能力素质新架构,构建现代产业人才培养课程新体系,优化现代产业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整合现代产业人才培养教育资源,建立现代产业人才培养评价新机制,构建"产学对接、内源发展"的现代产业学院产才融合路径,能更好实现人才培养匹配产业发展目标.

    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产业需求产才融合产教融合

    网络强国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

    陈苏谦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网络强国总体战略部署的时代要求,是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强国一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有效融入,应坚持系统融入、有机融入、实践融入的原则要求,坚守课堂主阵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用好新媒体技术、搭建实践平台等方式多维融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高校思政课网络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