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宜春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宜春学院学报
宜春学院学报

李明斌

月刊

1671-380X

ycxyxb@126.com Yichuncollege@263.net

0795-3201238

336000

江西省宜春市学府路576号

宜春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综合性本科大学宜春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图书馆红色文化阅读推广研究现状与趋势

    袁小斌葛琳琳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百年奋斗的资料库,能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我国图书馆红色文化阅读推广的文献进行统计,在分析其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图书馆红色文化阅读推广未来的发展趋势.

    红色文化阅读推广图书馆综述

    弱势群体的观照:作家赛珍珠的残疾儿童书写

    汪文君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诺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在多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儿童形象,这些作品主题多样、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表现出作家对儿童群体的关爱.以赛珍珠作品中对不同残疾儿童类型的书写为研究内容,探讨对残疾儿童的关注所产生的文学和社会意义,同时结合交叉性的理论,推动交叉理论与残疾研究的充分融合,拓展儿童文学研究的跨学科思考.

    赛珍珠残疾儿童交叉性

    新媒体矩阵视域下江西文学经典的传播力提升

    姚远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学经典的传播媒介和传播环境在不断更新和变化.借助新媒体矩阵传播文学经典,理应成为提升文学经典传播力的重要抓手,但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研究基于文学与传播学的学科交叉融合,考察江西文学经典传播现状,探寻"新媒体矩阵+文学经典"的文学传播理论和研究范式.研究发现,构建新媒体矩阵并采用新媒体表达方式和呈现形式进行对外传播,能有效提升江西文学经典的传播力.

    新媒体矩阵文学经典传播力江西

    基于语料库的张培基散文翻译风格研究

    蔡强虞琦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培基先生的散文译作在文学翻译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基于所建语料库开展多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张培基散文翻译风格为:词汇使用变化度大,语言搭配新颖;词汇密度较高、内容丰富;虚词显化,主体性突出;句子结构短小精悍,被动句使用频次低;大部分译文和原文句对一致,句意明确,易引起读者感情共鸣.以上风格特点的动因可能源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译者持有的翻译理念.

    张培基散文翻译风格语料库

    英译本《论语》关于"兴于诗"章的诠释研究

    李科毅
    90-9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论语》关于"兴于诗"章仍存在诠释的争议,古今学者都对其进行过注解,同时该研究缺乏对海外英译本的关注.至于此章的分析,无论英译本《论语》亦或是古代注疏都缺乏整体观的视野,局限于方法义角度,缺乏境界义的视角.借助理雅各、韦利、庞德、安乐哲的代表性《论语》译本去分析"兴于诗"章,突显该章的矛盾,利于对该章在境界义和方法义上的诠释及翻译,丰富和准确其意义及转译.

    英译《论语》兴于诗诠释境界义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课外英语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季红琴王晴贾凌云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在课余时间提升英语能力的趋势逐渐扩大.研究以全国各地21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线下访谈,调查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们在课外时间通过何种网络途径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及其有效性.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们通过各种互联网途径提升英语能力是有效的,但仍面临着如自制力不足、学习效率较低等问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可行性建议,旨在帮助大学生们更科学、合理地通过互联网途径提升英语能力.

    英语能力自主学习网络资源学习兴趣

    双向融汇、纵横贯通、一体多元:基础教育阶段普职融通策略研究

    赵鹏程曾丹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现代化教育体系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题和热点,处于关键枢纽环节的基础教育阶段肩负着承前启后培养创新人才重任,其主流为基础教育阶段"普职融通"综合化趋势,旨在促进学生社会化及多样化,促进普职平等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然而,目前普职失衡仍对教育生态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面分流机制为普职融通提供多元保障,普职双向融汇,纵横贯通,形成高中教育普高、中职、综合高中一体多元形式,满足学生接受优质教育机会和实现多样化发展的价值诉求,以期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普职融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策略研究

    王灵芝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稳定.在把握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应对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现实困境,需要壮大坚守马克思主义话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丰富中国特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创新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以此提升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

    专业课程思政生态体系构建——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

    谷新辉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课程思政生态系统,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重要制度安排.课程思政生态体系的建设以00后大学生个体道德特征为抓手,以专业教师团队为基石,系统规划《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多样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规划建设紧盯专业相关热点的动态课程思政资源库,利用现代技术构建体现学生成长性的多元化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循环反馈,生生不息促进系统的有机融合、自我调控和正向发展.

    课程思政生态体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构建

    《中国美术史》课程"四步走"教学模式研究

    周结春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社会和经济快速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也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美术史》是师范类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基于当前《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美术史》"四步走"的教学模式:首先,构建学习《中国美术史》的程式,指明路径;其次,《中国美术史》内容模块,掌握知识;再次,《中国美术史》内容程式与模块演练,能力转化;最后,《中国美术史》模块内在文脉梳理,文化认同.

    中国美术史教学模式"四步走"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