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康均行

月刊

1006-4028

yfyxqbzz@tom.com

028-85586157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学路6号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Inform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杂志”(国家级)双月刊,主要报道预防医学、卫生学及临床医学领域中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和科研工作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设有论著、综述、述评、调查研究、情报信息、健康教育、实验研究、检验技术、医院感染、译文、学术讲座、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1年康定市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人体成分指标对糖、脂代谢异常的诊断效能分析

    何夏梦林嘉玲蒲芳芳魏瑶瑶...
    117-12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四川省康定地区中老年人群体成分和糖、脂代谢的现况,研究人体成分指标对糖、脂代谢异常的诊断效能,为中老年人群慢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1年9至10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康定市中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成分检测及实验室检测,运用t检验比较糖、脂代谢异常人群和正常人群体成分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糖、脂代谢指标与人体成分指标间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研究人体成分指标对糖、脂代谢异常的诊断效能,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纳入1 056例调查对象,其中男性722人,女性334人,平均年龄(56.42±6.85)岁,检出血糖调节受损占14.0%,血脂代谢异常占51.3%,糖、脂代谢均异常占10.0%.血糖调节受损组的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体质指数(BMI)、体脂百分比(PBF)、内脏脂肪面积(VFA)和腰臀比(WHR)均高于其正常组(P均<0.05);血脂代谢异常组及糖、脂代谢均异常组的SMI、骨骼肌质量(SMM)、瘦组织质量(SLM)、BMI、PBF、VFA和WHR均分别高于其正常组(P均<0.05).BMI、PBF、VFA、WHR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均<0.05);PBF、VFA、WHR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均<0.05);SMI、SLM、SMM与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均<0.05).选取与血糖、血脂具有相关性的体成分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BMI、PBF、VFA与WHR可预测血糖调节受损,其中WHR的诊断效能最高,理想界值点为0.88(P<0.05);SMI、SLM、SMM、BMI、PBF、VFA与WHR可预测血脂代谢异常和糖、脂代谢均异常风险,两者BMI的诊断效能均最高,理想界值点分别为24.65 kg/m2和24.45 kg/m2(P均<0.05).结论 四川省康定地区中老年人群存在糖、脂代谢异常,其中血脂代谢异常率最高,人体成分中WHR和BMI是预测糖、脂代谢异常的良好指标.

    高原地区中老年人人体成分分析血糖血脂

    2019-2022年新乡市54 350例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林风龙席金彦郝鹏飞韩涵...
    12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疾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2022年新乡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对该市哨点医院监测上报的54 350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病症严重程度及聚集性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9-2022年发病率分别为1.75‰、2.54‰、2.27‰和2.47‰,女性发病27 921例,男性发病26 429例,6至9月共发生病例35 612例,占比65.52%;主城区14216例,下属县市40 134例;农民共31 542例,占比58.03%.年龄以19~59岁中青年为主(49.08%),但未成年人(OR=1.20,95%CI:1.11~1.30)和60岁及以上老人(OR=1.06,95%CI:1.02~1.11)病情偏重,且未成年群体(OR=1.47,95%CI:1.12~1.93)易出现聚集性发病.暴露食品以果蔬类及其制品为主(40.72%),但肉类(OR=1.24,95%CI:1.16~1.33)、饮品类(OR=1.23,95%CI:1.10~1.37)及混合食品、菌藻类等(OR=1.13,95%CI:1.05~1.22)食物引起症状更严重.虽然家庭(85.37%)是主要进食场所,与之相比,集体食堂(OR=2.00,95%CI:1.76~2.27)及路边摊(OR=1.88,95%CI:1.69~2.10)用餐更易出现严重病例,集体食堂(OR=12.41,95%CI:9.69~15.90)食源性疾病聚集性更高.结论 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是食源性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肉制品、饮品类是高危食品,路边摊位、集体食堂用餐易出现严重病情,集体食堂最易出现聚集性发病.

    食源性疾病监测流行特征疾病预防

    2013-2022年四川省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刘亿刘宇郭杨刘家洁...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3-2022年四川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四川省的甲肝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3-2022年四川省甲肝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利用x2检验、趋势x2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性统计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3-2022年四川省甲肝累计报告甲肝病例19 05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32/10万,报告发病水平呈下降趋势,发病率下降了 76.74%;四川省西部地区整体报告发病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甘孜州、凉山州、阿坝州、攀枝花市和眉山市;全年均有发病,夏秋季发病高峰明显削平,近2年无明显季节特征;男性发病水平高于女性,男女性发病率比为1.51∶1,但男女性发病率差异逐年减小;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发病率居前3位的年龄组为50~54岁组、5~9岁组和75~79岁组,发病年龄高峰从低年龄组后移至高年龄组;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比51.47%且远高于其他职业,其次为学生和散居儿童,分别占比10.97%和9.17%.结论 2013-2022年四川省甲肝报告发病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预防控制措施成效显著.应加强适龄儿童和重点人群甲肝疫苗接种,加大民族聚居和农村等重点地区的卫生投入,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和监督,并做好甲肝疫情监测工作.

    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四川省

    2016-2021年自贡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张洁明雪薇游春芳何庆...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自贡市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特征,探究重点人群、地区及影响因素,为疫情的预测预警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2016-2021年自贡市HFMD流行趋势及三间分布特征,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及SaTScan v10.0扫描探索疾病时空聚集性,检验水准a=0.05.结果 共报告手足口病10660例,年发病率62.86/10万,年度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为APC=-5.13%(95%CI:-26.7%~22.7%,P=0.60),2016-2017年、2019年及2021年呈现"夏季(4至7月)"及"秋冬季(11至12月)"双高峰流行,2018年、2020年呈现单峰,发病高峰在7至11月和11至12月;以1~岁组年龄段占比最高(31.44%),男女性别比1.45∶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3.88,P<0.001);自贡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呈现时空聚集性,手足口病优势病原存在交替变化情况,且不同病原感染引起的住院患者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结论 自贡市HFMD发病率呈波动趋势,存在明显季节性和区域聚集性,中心城区人口聚集区、低年龄组儿童是防控手足口病的重点.

    手足口病自贡市流行病学特征

    2013-2022年成都市大邑县农药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方鸽周详冯翠芸
    14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成都市大邑县农药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农药中毒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中2013-2022年成都市大邑县农药中毒报告病例,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3-2022年大邑县累计报告农药中毒873例,年平均发病率17.05/10万,呈线性下降趋势(x2趋势=52.488,P<0.001).死亡48例,病死率5.50%.生产性农药中毒集中发生在6至8月,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主要集中发生在3至6月.60岁及以上人群病死率最高.中毒人数最多的乡镇为王泗镇、晋原街道和沙渠街道.除草剂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品种.结论 大邑县农药中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减少非生产性自服、儿童青少年误服和降低老年人病死率方面仍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农药中毒流行病学病死率

    2022年广安市12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龋患率影响因素分析

    谭馨卢雨航孙桃兰严鑫淼...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广安市12岁儿童牙齿患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广安市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在广安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两个城市和两个农村县区,对其中15所学校的1 054名在校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和口腔体格检查,儿童口腔龋患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二元Logostic回归分析,除特别说明外,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22年共调查广安市12岁儿童1 054人,其中有465名儿童患有龋病,患龋率为44.12%,龋均为1.15,其中城市儿童患龋率为51.27%(364/710),高于农村儿童29.36%(101/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1,P<0.01);城市儿童龋均为1.41,高于农村儿童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P<0.01);有138名儿童牙龈出血,牙龈出血检出率为13.09%(138/1 054),223名儿童有牙石,牙石检出率为21.11%(223/1 054),城市儿童牙龈出血检出率(x2=16.80,P<0.01)和牙石检出率(x2=56.62,P<0.01)略高于农村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是否长期与孩子同住(OR=2.48,95%CI:1.32~4.68,P=0.01)、牙龈是否出血(OR=6.82,95%CI:2.73~17.03,P<0.01)、牙齿发育情况(OR=12.58,95%CI:3.42~46.19,P<0.01)是农村儿童是否患龋的影响因素;吃零食的频率(OR=1.98,95%CI:1.25~3.13,P=0.01)、是否住校(OR=0.62,95%CI:0.39~0.98,P=0.04)是城市儿童是否患龋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安市12岁儿童患龋率整体较高,牙龈出血检出率和牙石检出率较低,相较于农村儿童,城市儿童口腔状况更加严峻,应针对城乡儿童不同的影响因素,加强儿童口腔疾病预防防治工作.

    口腔健康儿童龋病龋患率影响因素

    2021年吉林省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调查

    胡彦范吉祥李雪静王琳璐...
    158-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吉林省高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行为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控制青年学生艾滋病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10至11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吉林省长春市4所高校(重点本科、普通本科、独立学院、专科)通过问卷星小程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大学生基本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情况等,通过SPSS 24.0软件分析影响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的因素,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本研究共分析了8719份调查问卷,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者占44.1%,不知晓占55.9%.将是否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分组与多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年龄(T=4.696,P<0.001)、性别(x2=12.807,P<0.001)、学校类型(x2=107.207,P<0.001)、年级(x2=57.171,P<0.001)、是否为独生子女(x2=4.897,P=0.027)、感染艾滋病风险非常低或比较低的最主要原因(x2=25.681,P<0.001)、接受艾滋病相关教育的学段(x2=27.64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有效问卷参与者中有过性行为的占比为10.9%,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的占49.8%,不知晓的占50.2%;有固定性伴占79.1%,其最近1年安全套使用情况: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占比为45.5%;从未使用占8.6%;有临时性伴的占30.5%,其最近1年与临时性伴的安全套使用情况: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占比为56.4%;从未使用占20.2%;有过商业性行为的大学生仅占18.2%,其中男男同性恋及双性恋占11.0%,其最近1年与商业性伴发生性关系安全套使用情况占52.6%.对953名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第一次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月均生活费水平(x2=17.761,P<0.001)、性取向(x2=37.896,P<0.001)、认为自己感染艾滋病的风险程度(x2=24.910,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吉林省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较差,特别是对基础常识类问题认知少,性别、学校类型、年级是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在性行为调查中,有过男男同性性行为的大学生中规范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不高,因此吉林省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基础性教育有待加强,疾控及相关教育部门可针对不同性别及年级大学生的特点制定更有效地干预措施,同时加强大学生性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

    艾滋病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影响因素

    2019-2021年泰安市中小学生健康问题监测结果分析

    杨双盼樊爱平刘雪贞
    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泰安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及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和制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9-2021年泰安市中小学生常见病监测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9-2021年泰安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总体呈下降趋势(x2趋势=163.04,P<0.001),视力不良、肥胖和龋齿检出率呈升高趋势(x2趋势值分别为5200.85,2002.22,539.17,P值均<0.001).2019-2021年各年度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男生均高于女生(x2值范围为149.49~5417.56,P值均<0.001),龋患率和视力不良率女生高于男生(x2值范围为775.44~1455.58,P值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泰安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检出率仍较高,有关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采取针对性预防策略加强对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及营养状况等常见病的防治.

    健康体检中小学生常见病生长发育

    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在探讨中心性肥胖影响因素中的应用

    龚亮亮王琪白钢边博浩...
    173-179,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赤峰市松山区成年居民中心性肥胖的流行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探讨成年居民中心性肥胖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成入中心性肥胖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赤峰市松山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的超重肥胖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模型对成年居民中心性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挖掘与探讨,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赤峰市松山区成年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68.5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职业、睡眠质量、一日三餐是否规律、是否直接参与农牧活动、是否有慢性病家族史的成年居民中心性肥胖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中年/老年、有配偶、一日三餐规律、有慢性病家族史均为患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则是患中心性肥胖的保护因素.中心性肥胖影响因素的决策树模型共3层,筛选出5个风险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否直接参与农牧活动,其中年龄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赤峰市松山区成年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否直接参与农牧活动、是否有慢性病家族史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尽快制定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中心性肥胖影响因素决策树成年居民

    2022年雅安市儿童青少年视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彭晓娟景春花
    180-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雅安市儿童青少年视力基线水平和不良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视力不良相关影响因素,掌握近视防控重点人群,更精细划分不同阶段防控工作重点.方法 2022年10至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雅安市幼儿园学龄前大班至高三阶段各年级学生共18 721人,开展视力筛查和视力不良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雅安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27%,占视力不良分类的81.42%,近视是雅安市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女生近视率(55.73%)高于男生(48.83%)(x2=89.117,P<0.001).学龄前大班、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段近视率分别为12.65%、37.60%、75.20%和79.40%(x2=3700.394,P<0.001),近视率随学段的升高而递增(x2趋势=110.243,P<0.001).小学阶段近视率增长最快,从一年级(9.60%)到六年级(66.91%)增长了 57.31%,每增加1个年级近视率平均上升11.46%;初中阶段近视率增长放缓,为8.59%;初三到高三阶段,近视率趋于稳定,维持在(79.50±0.87)%范围.近视程度在学龄前大班、小学以轻度为主,初中轻度(32.50%)和中度(30.87%)基本持平,高中以中度为主,中、重度近视比例随学段的增加而上升(x2 趋势=613.465,P<0.001),重度近视比例到初中阶段上升到11.81%,高中阶段上升到18.26%,增长速率以初三到高一阶段最快,在高中一年级(16岁左右)趋于稳定.近视学生未戴镜比例为47.68%,不戴镜率男生(51.19%)高于女生(48.81%)(x2=65.670,P<0.001).视力不良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按身高调整课桌椅高度、在校每天做2次眼保健操、看电视时眼睛距离电视显示屏的距离经常或总是超过3 m、近距离用眼时<0.5 h休息1次眼睛、过去1周每天白天户外活动时长≥3 h、平均每天睡眠时间≥8 h、过去1年内做过≥1次视力检查是视力保护因素;过去1周每天放学后平均作业时长≥3 h、6岁及以后开始参加课外学习班、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走路或乘车时看书或电子屏幕、父母一方或双方都近视是视力不良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雅安市儿童青少年近视低龄化现象明显,学龄前大班和小学近视发生率高、增长速度快,是预防的重点阶段;初中和高中近视程度进展快.近视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应依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科学开展防控工作.

    视力儿童青少年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