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研究与发展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研究与发展管理
研究与发展管理

骆品亮

双月刊

1004-8308

rdmana@fudan.edu.cn

021-65643679

200433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内

研究与发展管理/Journal R & D Manage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在国家教育部支持下,由复旦和全国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主办的综合性科技管理学术刊物,主编为郑绍濂教授,编辑部设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刊物主要刊登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方面的管理研究论文,面向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广大科技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科技管理研究人员和有关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其他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天生全球化数字企业:概念内涵、理论基础与快速扩张机制

    许晖孙懿杨勃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别于传统天生全球化企业,天生全球化数字企业因独特的起源与技术能力,展现出差异化的国际化特征与快速扩张模式.对此,本文聚焦于数字时代的天生全球化现象,首先,对天生全球化数字企业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并与传统天生全球化企业进行比较研究,以深化对天生全球化新现象的理解.其次,基于内部化理论、过程理论、网络理论和LLL理论等国际商务理论,探讨数字时代天生全球化现象对已有理论应用的拓展.最后,以现有研究为基础,遵循"驱动因素—扩张模式—扩张结果"的逻辑,创新性地提炼出天生全球化数字企业的快速扩张机制,并聚焦探讨了基于用户规模和基于供给规模两种快速扩张模式.通过上述探索,期望能够为数字企业国际化现象提供一个更聚焦、更深入的阐释,并为后续研究提供相对明确且系统的研究指引.

    天生全球化数字企业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快速扩张机制

    突破"双重劣势":数字企业国际化创新机制研究——基于最优区分视角

    周翔吴冠华孙锐
    1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企业国际化创新面临来源国劣势和新进劣势共同作用所带来的"双重劣势"挑战,为突破"双重劣势",数字企业必须拟定有效的国际化创新战略,在"差异化"和"合法性"之间取得平衡.本文以TikTok进军美国市场的成功经验为例,运用最优区分理论提炼出了数字企业国际化创新战略演化模型.研究发现:数字企业通过反应式协同平衡数字平台的差异化与合法性进而突破"新进劣势",借助前瞻式协同平衡数字平台的差异化与合法性进而打破"来源国劣势",最终占领国际市场.研究结论从最优区分视角为数字企业国际化创新提供了系统的分析框架和管理启示.

    数字企业国际化最优区分新进劣势来源国劣势

    数字企业如何在新兴市场获得收益:弱制度、网络联结与数字产品特性的组态效应

    黄春明杜义飞高一茗史轩亚...
    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兴市场对企业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如何在新兴市场获得收益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现有文献表明企业网络联结能够帮助跨国企业在新兴市场获取外部资源,应对制度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忽视了其在不同制度与不同企业中的差异.基于中国App在非洲市场发展的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数字企业在新兴市场实现高绩效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数字企业网络联结在不同的弱制度与数字产品条件中展示出差异化的作用方式.在弱制度作为核心条件存在时,网络联结可以与弱制度互补为数字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弱制度条件不存在时,数字企业通过网络联结与数字产品特性的互补来增加数字产品价值获得高绩效.研究结论揭示了数字企业在新兴市场的组态发展路径,为其在弱制度环境中实现高绩效提供了策略,同时在理论上将网络联结的作用扩展至弱制度情境和数字企业对象.

    网络联结弱制度数字企业新兴市场

    数字化转型与跨国企业研发国际化投资模式

    张婷刘晟勇毕晓方
    4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企业配置全球创新资源、提升创新绩效的重大战略举措.投资模式选择影响跨国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投资成本、收益分配以及风险水平.探讨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跨国企业研发国际化投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利用中国上市跨国企业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对跨国企业研发国际化投资模式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跨国企业选择独资模式而非合资模式展开研发国际化投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发挥提质增效和成本降低作用促进跨国企业选择独资模式.在非国有跨国企业中、母国和东道国制度距离较低的情境下,数字化转型更能促进跨国企业选择独资模式.研究发现为理解跨国企业利用数字化转型优化研发国际化投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跨国企业全面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和作用规律提供了管理启示.

    数字转型研发国际化独资合资

    高铁建设、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差距

    王春杨张超王君慧魏学辉...
    5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构建了包含旅行时间成本和商品贸易成本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阐释了高铁促进知识溢出进而影响区域创新差距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在商品贸易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压缩旅行时间可能会加剧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但高铁的知识溢出效应可能会缩小区域创新差距.实证结果表明,高铁显著提升区域创新绩效,但同时也拉大了高铁城市之间的组内创新差距,使之成为区域创新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分区域看,高铁在中西部拉大了高铁城市组内的创新差距,而在东部却缩小了组内创新差距对整体差距的贡献;高铁主要加大了中小城市对区域创新差距的贡献程度.此外,降低商品贸易成本会强化高铁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同类型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呈现出协同作用.研究结论对于高铁网络下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在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协同推进区域之间商品和创新要素一体化具有启示意义.

    高铁知识溢出区域创新差距空间经济学模型

    知识重组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余良如于渤
    7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高技术企业核心能力提升的关键动力,而知识重组在提升创新绩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有研究并未充分探究知识重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构建了知识重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讨论了关系动态性的中介作用和知识网络分解性的调节作用,采用2000-2019年436家A股上市高技术企业财务、专利和联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组创造不仅能直接促进创新绩效,亦能推动关系拓展间接提升创新绩效;重组复用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呈倒U形,且关系稳定性部分中介了重组复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知识网络分解性强化了重组创造与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且对重组复用与创新绩效的倒U形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完善了知识重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对高技术企业协调内外部资源实现重组创新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知识重组创新绩效关系扩张性关系稳定性知识网络分解性

    知识协同如何促进企业生态位演化?——基于青岛双星的案例研究

    姜忠辉周萌罗均梅孟朝月...
    8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视角,对"传统制造企业不同类型的知识协同行为如何驱动企业生态位演化"这一问题进行了嵌入式单案例研究.通过对青岛双星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构建了"商业模式创新视角下知识协同驱动企业生态位演化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在生态位第一次演化阶段,通过取长补短型知识转移促进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了企业生态位占据;在生态位第二次演化阶段,通过问题解决型知识共享促进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了企业生态位扩展;在生态位第三次演化阶段,通过需求聚焦型知识创造促进锁定型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了企业生态位深化.揭示了知识协同对企业生态位跃迁的作用机制,拓展了企业生态位演化的前因研究,为传统制造企业实现生态位跃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企业生态位演化知识协同商业模式创新

    趋利避害:工作不安全感对推脱型知识隐藏的差异化影响

    易凌峰陈浩宇
    10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个体的私有资产,知识拥有者不愿意分享知识的同时,常常会表现出推脱型知识隐藏行为.深入探究引发员工推脱型知识隐藏行为的前因和机制,探寻控制这种反生产工作行为的有效措施,将助益企业的知识管理.基于工作要求的视角,分析了工作不安全感对推脱型知识隐藏的差异化影响作用以及任务互依性的适用范围,同时基于JDR理论的"损耗路径"假设,探讨了工作压力的中介作用.通过三时点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收集的308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认知工作不安全感与推脱型知识隐藏之间存在U形的曲线关系;情感工作不安全感正向影响推脱型知识隐藏;任务互依性正向调节情感工作不安全感和推脱型知识隐藏之间的关系;工作压力在情感工作不安全感和推脱型知识隐藏之间存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工作不安全感的研究视角,阐述了任务互依性不适用的条件和工作要求促发员工反生产工作行为的作用机制,为企业在知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工作不安全感知识隐藏任务互依性工作压力工作要求—资源理论

    大国智造的"器"质:机器人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效能

    傅联英韩蓄蔡煜彭继宗...
    11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机器人是大国制造的新引擎,驱动着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本文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出发点,以人员精简化、技能高级化、分工精细化、产业多样化为衔接点,以工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为落脚点,阐释机器人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并评估效能.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机器人应用显著地促进了工业高质量发展.经内生性矫正和稳健性检验后发现,机器人应用产生的工业提质效应依然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正是通过促进人员精简化、技能高级化、分工精细化、产业多样化4重渠道,驱动了工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进一步发现,机器人应用产生的工业提质效应在大城市、西部地区以及超老龄社会阶段更为强劲.研究结论为理解工业机器人何以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为加速迈向"中国智造"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抓手.

    工业机器人工业高质量发展人员精简化技能高级化分工精细化产业多样化

    促进还是抑制:新能源车企被动型异地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

    熊勇清颜泉润
    12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地方保护"现象,新能源车企为了迎合一些地方保护政策而不得不选择异地投资.这种被动型的异地投资会干扰企业既定的创新计划,进而影响新能源车企的创新产出.利用2009-2021年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被动型异地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新能源车企被动型异地投资显著抑制了创新产出.影响渠道检验进一步表明,被动型异地投资主要通过"资源侵占效应"和"需求同质效应"两条影响渠道来抑制创新产出.在考虑了组别差异后,被动型异地投资对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存在有效性边界:当被动型异地投资较为集中时,不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推广前期时,仅表现为不显著的抑制趋势.研究结论丰富了异地投资影响创新产出的分析框架,优化了新能源车企异地投资的战略选择,同时为坚决破除中国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提供了经验证据.

    新能源汽车被动型异地投资创新产出资源侵占效应需求同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