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疑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疑难病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疑难病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马智

月刊

1671-6450

ynbzz@163.com

0311-85901735

050035

石家庄市天山大街238号

疑难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CSTPCD
查看更多>>《疑难病杂志》是目前国内惟一报道疑难病症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 期刊” ,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 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等国内、外重要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13-1316/R,ISSN 1671-6450。 本刊由著名医学家吴阶平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吴咸中、陈可冀、王正国、王永炎、张运、李春岩、张伯礼、邱蔚六、郭应禄等院士担任顾问,吴以岭教授担任编委会总编辑,包括2位美籍专家在内的46名知名医学家担任编委。本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开放式、多方位的学术交流,加速医学科技进步和发展;坚持“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坚持“创新”、“实用”的办刊宗旨,着力报道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在诊疗各种疑难病、罕少见病及各种难诊难治病症的新理论、新成果、新进展、新疗法、新药物、新经验,真正做到“引导潮流、荟萃精华、贴近临床、服务读者”。本辟有专家笔谈、论著、临床研究、络病论坛、罕少见病例、误诊误治分析、疑难病例(理)讨论、名医精粹、释疑解难、继续教育等特色栏目,本刊面向全国各级医疗、教育、研究机构的医学专业人员,是广大医务人员学术交流的园地和继续教育的良师益友。欢迎赐稿,欢迎征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肝癌新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专家解读

    张兰李胜棉
    1281-1286页

    肝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撰写医学论文主体部分的要求

    1286页

    自身免疫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的研究

    孔文洁贺欢刘卫东惠文佳...
    1287-1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自身免疫性胃炎(AIG)、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9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AIG患者3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分为Hp组(n=91)和非Hp组(n=225);根据Hp感染状态进一步将Hp组患者分为既往感染亚组(n=73)和活动性感染亚组(n=18);比较2组胃癌发生风险、胃癌发生率、胃癌筛查指标及胃癌发病部位差异,并进一步比较2亚组胃癌发生率.结果 与非Hp组比较,Hp组患者在抗壁细胞抗体(PCA)阳性比例和抗内因子抗体(IFA)阳性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P=0.191/0.662,0.277/0.599);Hp组患者胃蛋白酶原(PG)Ⅰ水平及PG Ⅰ/PG Ⅱ降低(t/P=2.133/0.034,2.001/0.046),胃泌素17(G-17)升高(t/P=2.045/0.042).与既往感染亚组比较,活动性感染亚组患者14C呼气试验结果显著升高(t/P=34.990/<0.001);既往感染亚组患者Hp感染时距入组间隔时间平均为(2.12±0.94)年.与非 Hp 组比较,Hp 组 OLGA 和 OLGIM 分期 Ⅲ~Ⅳ期比例升高(x2/P=8.314/0.004,5.242/0.022),胃癌发生风险较高(12.09%vs.5.33%,x2/P=4.380/0.036);Hp组胃体及贲门癌发生率显著下降,胃窦癌发生率升高(58.33%vs.100%,36.36%vs.0%,P=0.037);与既往感染亚组比较,活动性感染亚组患者胃癌发生率更高(27.78%vs.8.22%,x2/P=5.198/0.023).结论 AIG患者合并Hp感染尤其是活动性感染时的胃癌发生风险显著高于单纯AIG患者.

    自身免疫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胃癌相关性

    "诊疗指南、专家共识解读"专栏征稿

    1291页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XCLs、MMPs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与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邸亮朱梓兆郭庆良赵晓飞...
    1292-1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与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中心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3个月预后情况分为短期预后不良组(n=27)和短期预后良好组(n=90).检测患者血清 CXCLs(CXCL2、CXCL8、CXCL9、CXCL13)、MMPs(MMP-2、MMP-7、MMP-9、MMP-14)水平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系统免疫炎性指数(SII)];Spearman相关性分析差异性指标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短期预后不良组血清CXCL8、CXCL9、CXCL13水平均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组(t/P=3.876/<0.001、4.779/<0.001、5.434/<0.001);短期预后不良组血清MMP-2、MMP-7、MMP-9、MMP-14 水平均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组(t/P=6.775/<0.001、5.376/<0.001、6.377/<0.001、6.565/<0.001);短期预后不良组SII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组(t/P=5.569/<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长径、多发肿瘤、合并肝硬化、CXCL8、CXCL9、CXCL13、MMP-2、MMP-7、MMP-9、MMP-14、SII与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r=0.286、0.209、0.200、0.415、0.417、0.420、0.459、0.383、0.493、0.442、0.440,P 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8、CXCL9、CXCL13、MMP-2、MMP-7、MMP-9、MMP-14水平及SII升高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21(1.009~1.063)、1.043(1.006~1.082)、1.087(1.011~1.170)、1.455(1.045~2.026)、1.096(1.001~1.201)、1.027(1.011~1.074)、1.128(1.083~1.295)、1.044(1.024~1.066)].结论 血清CXCLs、MMPs水平及SII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往往较差,密切监测血清CXCLs、MMPs水平及SII变化对于准确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原发性肝癌趋化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炎性反应指标系统免疫炎性指数预后

    胰腺癌外周血miR-122-5p、NOC2L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周林鲁号锋东富强张铁泉...
    1297-1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胰腺癌(PAC)外周血miR-122-5p、NOC2类核仁相关转录阻遏物(NOC2L)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诊治的胰腺癌患者(PAC组,97例)及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5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miR-122-5p、NOC2L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miR-122-5p、NOC2L表达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miR-122-5p、NOC2L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及DeLong法比较miR-122-5p、NOC2L在胰腺癌预后不良预测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胰腺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模型分析并Log Rank比较不同外周血miR-122-5p和NOC2L表达中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PAC组患者外周血miR-122-5p表达低于对照组,NOC2L表达高于对照组(t/P=28.061/<0.001、29.701/<0.001).组织学分级3级、原发肿瘤直径≥4 cm、淋巴结转移N2、远处转移M1及TNM分期111~Ⅳ期患者外周血miR-122-5p表达低于组织学分级1~2级、原发肿瘤直径<4 cm、淋巴结转移 N0~1、远处转移 M0 及 TNM 分期 Ⅰ~Ⅱ 期患者(t/P=5.935/<0.001、2.801/0.006、3.284/0.001、3.583/<0.001、6.567/<0.001),NOC2L表达高于组织学分级1~2级、原发肿瘤直径<4 cm、淋巴结转移N0~1、远处转移 M0 及 TNM 分期 Ⅰ~Ⅱ 期患者(t/P=2.039/0.044、3.318/0.001、2.287/0.024、2.417/0.018、3.943/<0.001);胰腺癌患者外周血miR-122-5p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原发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呈负相关(rs/P=-0.713/0.016、-0.678/0.021、-0.764/0.009、-0.695/0.011、-0.732/0.004),NOC2L 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原发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rs/P=0.657/0.039、0.701/0.014、0.726/0.019、0.672/0.028、0.717/0.015);miR-122-5p、NOC2L 及二者联合预测胰腺癌预后不良的 AUC 分别为 0.735、0.719、0.863,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9.412/<0.05、10.013/<0.05);miR-122-5p≤0.69、NOC2L≥ 1.21、组织学分级3级、原发肿瘤直径≤4 cm、淋巴结转移N2、远处转移M1、TNM分期Ⅲ~Ⅳ期为胰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4.051(1.217~6.885)、4.063(1.159~6.968)、1.723(1.013~2.433)、1.831(1.022~2.641)、2.036(1.141~2.932)、2.300(1.097~3.503)、2.474(1.115~3.834)].miR-122-5p≤0.69 且 NOC2L≥ 1.21 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其他患者(miR-122-5p>0.69或NOC2L<1.21)(Log Rank=12.573,P<0.001).结论 胰腺癌外周血miR-122-5p及NOC2L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在预后及病情预测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时可提高在胰腺癌预后不良预测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胰腺癌微小RNA-122-5pNOC2类核仁相关转录阻遏物预后评估

    血清MIP-3α、CCR3对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刘军乔镨高小鹏孙博...
    1303-1307,1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CC趋化因子受体3(CCR3)对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5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98例为结肠癌组,患者均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随访3年根据患者复发转移情况分为复发转移亚组(n=65)与未复发转移亚组(n=133).另选取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92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IP-3α、CCR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IP-3α、CCR3水平对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结肠癌组血清MIP-3α、CCR3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P=22.813/<0.001,15.164/<0.001);复发转移亚组血清MIP-3α、CCR3水平均高于未复发转移亚组(t/P=1 1.813/<0.001,12.545/<0.001);随访3年,198例结肠癌患者复发转移发生率为32.83%(65/198).复发转移亚组患者TNM分期T3~T4期、低分化程度、术前癌胚抗原(CEA)>10 μg/L的比例均大于未复发转移亚组(x2/P=4.694/0.030,14.253/<0.001,5.602/0.018);TNM 分期 T3~T4 期、低分化程度、术前 CEA>10 μg/L、MIP-3α 高、CCR3高均为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869(1.008~3.465),1.998(1.097~3.640),1.887(1.090~3.267),2.335(1.194~4.565),2.318(1.200~4.478)];血清 MIP-3α、CCR3 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0.795、0.899,二者联合的AUC大于血清MIP-3α、CCR3 水平单独预测的 AUC(Z/P=2.989/0.003、2.575/0.010).结论 结肠癌患者血清 MIP-3α、CCR3 水平升高,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具有一定辅助预测价值,可能作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CC趋化因子受体3

    沙利度胺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疗效及其对生存率的影响

    李佳慧胡洁林武华袁海汀...
    1308-1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FOLFOX6方案对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65例与联合组65例.单一组采用FOLFOX6方案,联合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4个周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炎性反应指标[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体力状况、生存情况;记录并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52.31%vs.33.85%,x2/P=4.517/0.034).治疗4个周期后,2组血清CEA、CA199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CEA、CA199 低于单一组(t/P=30.898/<0.001、17.832/<0.001);2 组血清 IL-4、TNF-α、CXCR4 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t/P=11.080/<0.001、12.162/<0.001、7.533/<0.001);2 组 KPS 评分均上升,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t/P=4.515/<0.001);联合组12个月生存率高于单一组(50.77%vs.30.77%,x2=5.383,P=0.02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采用沙利度胺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可有效延长生存时间,减少炎性反应,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FOLFOX6方案沙利度胺炎性因子疗效

    血清SDC-1、THBS-1水平与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相关性

    李相权于宗良张梦遥王俊锋...
    1313-1317,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2月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急性STEMI患者394例为病例组,根据PCI术后血液是否复流分为复流亚组(n=308)和无复流亚组(n=86),另纳入体检健康人群402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DC-1、THBS-1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Spearman法分析血清SDC-1、THBS-1表达与发生无复流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DC-1、THBS-1水平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SDC-1、THBS-1水平升高(t/P=170.052/<0.001、62.118/<0.001).与复流亚组比较,无复流亚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长、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t/x2/P=9.035/<0.001、11.443/0.001),无复流亚组血清 SDC-1、THBS-1 水平均升高(t/P=8.885/<0.001、8.754/<0.001);急性STEMI经PCI术后无复流患者血清SDC-1、THBS-1与冠状动脉病变长度、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均呈正相关(SDC-1:r/rs/P=0.412/<0.001、0.539/<0.001;THBS-1:r/rs/P=0.457/<0.001、0.582/<0.001);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长、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血清SDC-1高、THBS-1高均为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3.363(1.450~7.794)、3.625(1.783~7.370)、4.391(2.722~7.084)、5.146(3.695~7.167),P均<0.001];血清SDC-1、THBS-1及二者联合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AUC分别为0.812、0.770、0.882,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2.046/0.041、3.274/0.001).结论 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急性STEMI患者血清SDC-1、THBS-1水平均升高,是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复流多配体蛋白聚糖-1血小板反应蛋白1

    冠心病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李雪芹孙振峰涂胜陈多学...
    1318-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合并冠心病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对应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治的合并冠心病的HFrEF患者219例的临床资料,经随机数字表法按照2:1随机分为开发集146例、检验集73例.随访统计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将开发集中发生MACE、未发生MACE的患者分别纳入结局不良组(n=32)、结局良好组(n=114).比较开发集、检验集及开发集结局不良组、结局良好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合并冠心病的HFrEF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方程及预后预测模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 开发集、检验集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局不良组高尿酸血症、CONUT评分、UAC、SYNTAX评分、院外依从性不良构成比高于结局良好组(P<0.05),LVEF低于结局良好组(P<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合并高尿酸血症、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高、SYNTAX评分高、院外依从性不良是合并冠心病的HFrE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2.561(1.272~5.155)、2.309(1.292~4.126)、3.048(1.360~6.831)、2.179(1.323~3.587)],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是其保护因素[OR(95%CI)=0.532(0.353~0.801)].基于开发集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合并冠心病的HFrEF患者预后预测模型.ROC曲线显示,预测模型预测开发集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95%CI0.867~0.960),敏感度为0.938,特异度为0.860,预测模型预测检验集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04(95%CI 0.812~0.960),敏感度为0.900,特异度为0.830.结论 合并高尿酸血症、CONUT评分高、SYNTAX评分高、院外依从性不良是合并冠心病的HFrE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LVEF高是其保护因素,以上述因素为依据构建的预测模型在预测合并冠心病的HFrEF患者预后不良时具有良好的效能.

    冠心病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预后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