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导刊
环境科学导刊

贺彬

双月刊

1673-9655

ynhjkx@yies.org.cn

0871-4142389

650034

昆明市西山区气象路王家坝23号

环境科学导刊/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2年,是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主管,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环保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53-1205/X;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9655。本刊主要刊登环境科学学术性论文、环境科研报告及介绍环境工程应用技术的文章。主要栏目有:环境管理研究、湖泊环境研究、污染治理技术、生态与自然保护、农业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分析、环境与人体健康、环境科学信息及国外环境科技介绍等。适合所有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员和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也可供规划、农、林、水、土、卫生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参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5-2019洱海COD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SHA Feng-xiLIU Yan-pingLI WeiXU jing...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开展洱海及主要入湖河流沟渠水质监测并应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洱海湖区COD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洱海湖区的COD历史趋势具有较为明显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洱海湖区的COD在近年来由下降趋势转变为上升趋势,突变发生在2017-2018年。在此期间入湖COD负荷、气象条件均未发生突变,洱海湖区COD与入湖COD负荷相关性逐渐降低,与叶绿素和浮游植物相关性升高,反映出洱海COD趋于受内源影响。

    化学需氧量变化特征突变检测叶绿素a洱海

    洱海流域生态沟-库塘湿地系统对农田排水的净化效应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洱海流域生态沟-库塘湿地系统对农田排水氮、磷去除效应及其应用前景,在流域原位构建生态沟-库塘湿地系统对农田尾水进行了拦截净化,在分析流域雨季、旱季及全年3个时间段内系统进出水水质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及铵态氮(Ammonium nitrogen,NH4+-N)浓度变化特征基础上,引入改进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和综合平均污染指数对系统水质净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沟-库塘湿地系统对农田排水中TN、NH4+-N、TP和COD起到有效净化作用,全年对TN和COD去除率分别为15。20%~69。59%和4。46%~61。90%,出水最低浓度均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系统出水NH4+-N和TP全年平均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和Ⅲ类标准。系统在雨季和旱季2个时间段平均出水分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和Ⅳ类标准,全年平均出水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系统对农田排水中TN和COD的去除是影响出水水质变化的重要因数。该研究表明,生态沟搭配库塘湿地能明显提高对流域农田排水中氮、磷及COD去除效率,系统全年平均出水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同时具有运行稳定和环境经济效益的特点。

    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灰色模式识别模型生态沟库塘湿地

    高风险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两种划分方法对比研究——以山区某水库为例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山区某水库为例,分别采用应急响应时间法和数值模型计算法划定某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划定的保护区格局差异,以期为高风险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和调整提供案例和方法参考。结果表明,应急响应时间法和数值模型计算法划定的保护区格局相似,但两种方法在水源保护区二级区和准保护区划定范围上有所不同。针对某水库环境风险现状,提出水源保护区风险应急体系建设建议。

    高风险应急响应数值模型仿真模拟水质模型

    干旱土壤无机碳的碳汇研究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旱地土壤无机碳的形成机理,分析了干旱和半干旱土壤无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以及气候变化和人为土壤管理对旱地土壤无机碳储量的影响。旱地土壤可能通过形成次生碳酸盐转化为有效碳汇,说明了深入研究干旱土壤碳循环的重要性。

    无机碳干旱土壤碳汇

    国土空间规划中资源整合利用助力碳中和——从农林业综合发展的视角分析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大数据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应用、土地资源与森林资源的整合利用、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合理规划"三个方面,结合粮食安全、防灾减灾、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提出生态与生活、生产协调发展的思路,实现双碳目标,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碳中和整合利用循环发展粮食安全

    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业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影响产业布局和推进工作。研究表明,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业的耦合正在向优质协调方向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基于此,进一步构建、评价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指标,并提出了提升两者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推动云南省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旅游业耦合协调度融合发展

    "两尘四气"空气污染数据的校准模型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Excel软件对监测点收集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拆分及构造函数的方法,拟合了"两尘四气"的六个方程,这些方程可用于对自建点数据进行校准。在对所收集的数据标准化后,利用SPSS软件对"两尘四气"数据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方程显示:压强、温度和风速更容易导致自建点数据误差,可使用对上述三种因素不敏感的材质制造检测仪的传感器。以上使用Excel和SPSS软件对大数据进行比对处理及建模的方法可用于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等领域促进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

    "两尘四气"Excel和SPSS曲线拟合多元线性回归

    GDP与环境空气质量的关系:以昆明市2013-2022年环境空气为例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可反映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及污染物浓度(SO2、NO2、PM10、PM2。5、CO、O3)可反映环境空气质量,二者具有相关性。本研究以高原山地省会城市—昆明市为代表,研究近10年(2013-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与区域GDP的环境库兹涅茨EKC曲线,并分析空气中代表性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再对环境空气AQI指数变化做出ARIMA模型的预测。近10年来,昆明市环境空气AQI指数与GDP的发展呈现良性促进,随着GDP增长总体呈现下降向好趋势。环境空气中O3与PM10、PM2。5和CO具有中度相关性。未来两年环境空气AQI指数可能受到O3的影响而分别升高2。5%和3。7%。

    GDP环境空气地表水模型预测变化趋势

    《环境科学导刊》征稿简则

    《环境科学导刊》编辑部
    51页

    广州某退役稀土厂场地放射性及重金属污染特征

    52-5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州某退役稀土厂场地为例,开展放射性和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为后期治理提供基础数据。用高纯锗γ能谱仪和ICP-MS分别测量厂区土壤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和重金属含量,同时在采样点测量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结果表明,厂区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变化范围为113~4004 nGy/h,废渣堆放区明显偏高;土壤样品的238U、232Th、226Ra和40K含量分别是80。8~1990。2、78。4~14372。4、68。2~6935。0和625。4~2698。4 Bq/kg;测量的8种重金属中,As超土壤修复标准较严重,最高达263。83 mg/kg,Zn和Pb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厂区土壤和废渣的pH值均符合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标准要求,而土壤中放射性和重金属复合污染较严重,在开发再利用前要进行详细场地调查和土壤修复工作。

    稀土厂场地γ空气吸收剂量率天然放射性重金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