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和少英

双月刊

1672-867X

ynmdxb@163.com

0871-65137404

650031

中国昆明市一二.一大街134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载民族学、社会学、少数民族哲学、经济、历史、文化、宗教、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及调查报告。内容注重民族特色,强调理论深度,关注学术前沿,面向全国社会科学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少数民族的理论研究人才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理论品格

    李峥金炳镐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在回顾党的百年历程,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总结新时代民族工作宝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治国方略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展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结合",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重要思想已成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实事求是、坚决改革创新的鲜明理论品格.

    习近平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理论品格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传统"与"现代"融合历程分析

    李京桦刘向辉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接触中,现代与传统的融合是改良派、革命派一直奋力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为中华文明恢复了与西方对等的自信心,并在国家建设中不断推进中华文明与现代化的融合.通过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的历史分析,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近现代转型时期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历程,以及各群体为寻求东西文明平行存在而付出的努力;一方面可以看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由于中国知识分子缺乏对现代化的全面认识,现代化转型经历的波折,进而在现当代牢牢把握"第二个结合"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的更广阔方法论、世界观和方向,在思维上认知到传统与现代各自代表着一个复杂思想的选择机会.

    中华文明现代进程传统融合

    差异性与共同性:藏彝走廊南部"弟兄祖先"传说范式的探讨

    石硕阎翠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泛流传于藏彝走廊南部民族中的"弟兄祖先"传说不同版本之突出情节变量——婚姻为视角,可将其分为一次天女婚型、一次兄妹婚型和多次两种婚交替型.再按照传说在藏彝走廊南部从西北至东南的流传路径,传说的不同范式就大致呈现出西北、东南相反序列对称的地域性规律变化.通过比较四个典型的多次两种婚交替型版本,发现不管天女婚还是兄妹婚都以人或物在上下、高低空间的重复流动,尝试把两种对立的事物结合起来.所以,传说不同范式的地域性变化就是通过对人群间差异性与共同性的生产、维持和转换,解决社会性别、血缘、空间等二元结构的矛盾.基于传说版本中人群间共同性与差异性的演变关系,可为研究中国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提供一个可供进一步分析的案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关系藏彝走廊"弟兄祖先"传说

    作为"成年新礼"的"间隔年":过渡仪式、认同重构与主体实践

    李建军王勇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间隔年"(gap year)是当今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的一种新兴行为和社会心态,具有青少年"成年新礼"的特征,而"过渡礼仪"成为其重要的过程机制."分隔礼仪"体现的是和先前世界的隔离,其核心要义是冲破理性化世界后的自主选择.在迷茫与机遇、兴奋与惆怅并存的状态下,个人层面上极具张力的重大决定与社会层面充满道德意义的新仪式促成了新的自我认同的形成."间隔年"及青年"认同重构"已不再属于"边缘仪式"的亚文化范畴,而是当今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行为方式和社会心态,标志着新的自我认同的建构.

    "间隔年""成年新礼"过渡仪式自我认同主体实践

    非遗旅游迷思生产:从民间传承、舞台展演到文化旅游节——以鄂尔多斯婚礼为例

    宋河有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遗旅游迷思是非遗旅游项目引发人们产生旅游想象而形成的旅游吸引力.在实地考察、研读史料和相关文献基础上,根据罗兰·巴特思的迷思学理论思想对民俗类国家级非遗鄂尔多斯婚礼从民间社区走上文艺舞台、景区舞台以及形成文化旅游节的实践历程剖析发现:非遗旅游迷思包括本真性迷思、地方专有性迷思和神圣仪式性迷思,是旅游目的地迷思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目的地以民间社区传承为本底,将当地的仪式、乐舞和礼仪等文化元素通过文艺舞台和景区舞台展演以及举办文化旅游节等形式创新生产形成非遗旅游迷思;当地居民、政府、旅游企业与艺术团体、游客、传播媒体等多主体共同参与非遗旅游迷思生产并共创非遗旅游迷思经济效应.在新时代,非遗旅游迷思生产应以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为指引,在文化本真性传承基础上不断挖掘时代元素,与旅游目的地迷思相协同并从时空与产业层面强化迷思效应.

    非遗旅游迷思民间传承舞台展演文化旅游节鄂尔多斯婚礼

    内生型农村互助养老的运行机制及其社会基础——以浙江罗村为例

    陈健罗钦涛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生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在地方实践中面临可持续发展困境,因此,如何激活村庄互助养老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省中部罗村的田野调查,分析内生型互助养老运行机制的构建路径,阐明引导和约束运行机制的社会基础.研究发现,新乡贤、村集体及(新)村民等多元主体构建起组织建设、资金筹措、文化浸润以及行为激励四重运行机制.依托乡村精英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熟人社会的相互信任与面子竞争、地方知识的关联建构与拓展应用等乡村社会基础促进内生型互助养老实践生成,以软性约束方式保障实践长效运行.基于此,加强乡村社会建设、通过农民自组织互助养老应是建设内生型互助养老模式的核心要义.

    内生型互助养老运行机制社会基础社会建设

    内生型农村养老服务实践路径研究——基于山西A县多家养老院的调研

    凯萨尔·喀斯木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生型农村养老为老年人提供低成本照料服务,成为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有效实践.基于对山西省A县多家农村养老院的调研,全面了解内生型养老服务实践过程,探寻其可持续的实现机制.农村家庭发展目标扩大、乡村社会精英的多重目标追求、乡村社会内生资源的有效使用,使内生型养老服务得以产生.内生型养老机构依托多元化成本分摊机制、适配性服务供给机制和共识性风险控制机制,为农村普通老年人提供低成本、就地化、情感化养老服务,为农民家庭发展提供调适,实现农村养老的公共性形塑.地方政府需要在城乡差异视角下认识内生型养老服务,给予其更多的政策支持,重建乡村文明,确保内生型养老服务的持续供给.

    农村养老内生发展理论内生型养老服务社会资源熟人社会

    特色文化产业赋能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基于鹤庆县的考察

    范建华黄小刚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别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特色文化产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是实现"第二个结合"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关键抓手,对建设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具有显著的赋能作用.鹤庆县持续推进"一村一业"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新华村为引领,覆盖县域整体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强大合力、激发和坚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村民主体性地位、以"一村一业"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等途径,探索出了一条以特色文化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可行之路.

    特色文化产业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现代化乡村振兴鹤庆县

    茶文旅耦合协调发展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云南省30个茶叶重点县为例

    吕宛青肖钊富
    7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文旅协调发展是促进农文旅融合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云南 30 个茶叶重点县的茶文旅产业数据,对其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协调发展机制.研究表明:云南 30 个茶叶重点县的茶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茶文旅产业综合发展排前 6 位的依次是景洪市、腾冲市、思茅区、澜沧县、勐海县、勐腊县;茶文旅三系统和三类双系统呈现不同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其中,茶-文化-旅游三系统耦合协调度以濒临失调情况居多,但景洪市、腾冲市、思茅区、澜沧县达到了中级协调;旅客周转量、茶产业政策、茶叶专业合作社、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等市场、政策、技术方面的因素对耦合协调发展有极大影响.据此,各县需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茶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茶文旅融合发展测度耦合协调影响因素云南茶叶重点县

    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关键问题与现实路径

    侯冠宇张震宇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产业为载体的新型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更是促进社会财富合理分配、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的重要手段.面对新一轮技术变革带来的经济结构失衡、全球经济转型、财富分配不均等一系列现实挑战,本研究提出了综合策略路径,包括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贸易模式、平衡财富分配、培养战略人才、协同发展速度.为落实这些措施,需要国家、企业与社会的协同合作,通过深化系统性改革增强国际竞争力,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综合施策,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