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朱穗玲

双月刊

1671-9492

ysxk@bgrimm.com

010-63299758

100160

北京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8区23号楼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Journal Nonferrous Metals Mieral Processing Sec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科技期刊。主要反映有色金属选矿专业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前沿动态,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选矿工艺、选矿设备、选矿药剂、选矿自动化等。读者对象为有色金属行业科研与设计人员、厂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在矿物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瞿俊男魏志聪谢海云刘洋...
    1-1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广泛应用于微细粒矿物浮选、尾矿浓缩及选矿废水处理等矿物加工过程的诸多环节。综合分析了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化学特性和絮凝机理,并详细探讨了其在矿物加工领域的实践应用。无机高分子混凝剂不仅能改变目的矿物颗粒的表面性质,适当增大颗粒尺寸进而提高微细粒矿物与脉石的浮选分离效率,而且能提升精尾矿的浓缩性能,有效降低选矿废水中pH值、色度、COD、BOD、SS、重金属离子及其他污染物的含量。新型复合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合成与应用是未来该类混凝剂研究的重点,而无机与有机以及微生物等高分子混凝剂的混合配伍应用,也是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为矿物加工过程中的选别、精尾矿的处理以及选矿废水净化技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矿物加工微细粒矿物选矿废水尾矿处理

    微细粒矿物疏水团聚浮选新技术研究进展

    周绍奇卜祥宁陈煜冉倪超...
    13-2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细粒矿物由于粒径小、质量轻,在浮选过程中难以与气泡充分矿化,导致回收率显著降低,限制了矿物资源的高效利用。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通过增大颗粒表观直径以提高颗粒与气泡碰撞概率,从而增强矿化效率的策略,这一策略已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载体浮选、油团聚浮选和絮凝浮选等传统技术得以实现。然而,传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工艺复杂、成本高、操作稳定性差等挑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近年来,微纳米气泡及外场(如超声驻波场和磁场)强化实现的疏水团聚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新技术通过创新矿化机制,显著提高了微细粒矿物与气泡的结合效率。微纳米气泡通过其高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增强了微细粒矿物颗粒的聚团效应和与浮选气泡的结合效率,从而显著提高浮选回收率。超声驻波场技术通过声辐射力驱动颗粒聚集,增加颗粒表观直径,进一步优化了矿化效果。磁场技术则通过加入磁性颗粒,使微细粒矿物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形成较大聚集体,从而增加颗粒与气泡的碰撞概率,显著提升浮选效率。这些新兴技术不仅提高了浮选回收率,还在操作稳定性和经济效益方面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微细粒矿物团聚浮选微纳米气泡超声驻波磁场

    铜钼混合精矿预处理及强化分离研究进展

    李世涛田小松王飞旺梁泽跃...
    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和钼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重要有色金属资源,通常以黄铜矿和辉钼矿的形式存在于斑岩型铜钼矿中。目前,工业上常用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工艺来处理铜钼矿,然而,混合浮选阶段残留的大量药剂会导致后续的分离过程变得困难,需要通过脱药预处理等工艺来改善分离效果。详细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科研工作者提出的铜钼混合精矿预处理及强化分离方法,包括以最大限度地脱除矿浆中残留的浮选药剂,降低黄铜矿的可浮性,从而提高辉钼矿回收率为目的的机械再磨法、浓缩法和吸附法等脱药预处理工艺;通过对铜钼混合精矿进行氧化处理,使黄铜矿表面被CuO、Cu(OH)2、FeOOH、Fe2(SO4)3 等亲水氧化产物覆盖,从而受到抑制,增大铜钼矿表面可浮性差异的氧化剂氧化、等离子体氧化、电化学氧化和加温氧化等氧化预处理工艺;以及利用黄铜矿与辉钼矿的磁性差异进行分离的脉动高梯度磁选工艺;针对辉钼矿高度分散与细粒浸染特点的浮选柱浮选工艺;用超声来促进药剂在矿物表面作用的超声处理工艺;可以增强泡沫稳定性的海水浮选工艺和通过调控矿浆电位来控制铜钼矿浮选行为的电位调控浮选法工艺。介绍了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未来铜钼浮选分离的研究方向,旨在对铜钼分离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铜钼分离脱药预处理氧化预处理电催化氧化海水浮选

    典型镁硅酸盐类脉石矿物的浮选抑制研究进展

    环艳魏志聪谢海云刘洋...
    3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蛇纹石、滑石和绿泥石是典型的层状镁硅酸盐矿物,三者通常呈组合的方式赋存于硫化矿中。硫化矿浮选过程中,蛇纹石、滑石和绿泥石易进入硫化精矿且恶化浮选环境,造成精矿品质不高、回收率较低等问题,与硫化矿往往难以实现高效分离。目前,针对此类硅酸盐类脉石矿物,如何采用适宜的选矿药剂进行高效选择性抑制,仍然是浮选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分析了蛇纹石、滑石和绿泥石晶体化学特征与浮游性能的关系,蛇纹石表面荷正电,可用阴离子捕收剂浮选;滑石是分子晶体,天然可浮性较好,常用脂肪酸类和胺类捕收剂浮选;绿泥石天然可浮性仅次于滑石,可用阴阳离子捕收剂浮选。同时综述了无机、有机、新型及组合四个类别抑制剂的研究现状,无机抑制剂已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新型有机抑制剂的合成和应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组合抑制剂协同抑制机理研究尚待加强。还阐述了各类药剂的作用原理和应用,为新型、高效、绿色抑制剂的筛选与合成指明了方向,为抑制剂的组合使用提供了参考,为硫化矿的高效浮选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典型镁硅酸盐蛇纹石滑石绿泥石抑制剂

    微细粒白钨矿浮选工艺与药剂研究进展

    董留洋乔丽东申培伦张添富...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钨作为一种稀有金属和战略金属,具有熔点高、密度大、硬度高以及耐磨性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力、机械与医药等领域,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我国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我国的钨资源储量约占世界钨储量的一半,十分丰富且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由于易开采的钨资源被大量利用,白钨矿资源逐渐出现"贫、细、杂"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微细粒白钨矿的有效利用变得尤为重要。微细粒白钨矿具有性脆,且与含钙脉石矿物(方解石、萤石和磷灰石等)共生的特点,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特性,且拥有相同的钙离子活性位点,使浮选药剂在它们表面的吸附不具有选择性,导致微细粒白钨矿的回收利用变得更加困难。详细阐述了微细粒白钨矿浮选的难点以及对微细粒白钨矿的浮选工艺和浮选药剂进行分析整理,同时展望了未来微细粒白钨矿浮选工艺和浮选药剂的研究方向,可以为微细粒白钨矿浮选工艺的优化以及环保型浮选药剂的选择提供借鉴。

    微细粒白钨矿浮选分离浮选工艺浮选药剂

    某低品位铅锌硫化矿浮选提质降硅流程优化试验研究

    吕超谢海云简胜张晶...
    56-6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矿石中有价元素主要为Pb和Zn,含量分别为0。69%和3。70%,铅主要以方铅矿的形式存在,分布率约87%,锌主要以硫化锌形式存在,分布率约为88%,矿石属于低品位铅锌硫化矿。生产过程中,选矿厂采用"优先浮选铅-选铅尾矿浮选锌"的一段磨矿工艺流程,长期存在锌精矿产品含SiO2 高于10%的问题,严重影响选矿厂经济效益。为解决这一难题,在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模拟现场工艺流程得到锌精矿产品,并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现场工艺流程条件下锌精矿产品含SiO2偏高的原因,最后开展了流程优化试验研究。MLA分析结果表明,锌精矿含SiO2 高的原因主要是+0。074 mm粒级的石英和闪锌矿连生体进入锌精矿,从而影响锌精矿品质,需进行细磨进一步提高石英和闪锌矿的单体解离度;提出采用锌粗精矿再磨再选的"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工艺进行流程优化,通过将锌粗精矿再磨至-0。045 mm占80%实现锌精矿中闪锌矿和石英的有效解离,优化后浮选闭路试验得到铅精矿Pb品位55。23%、Pb回收率80。79%,锌精矿Zn品位54。11%、Zn回收率83。48%,相较未优化前现场工艺流程浮选指标,铅精矿Pb品位和回收率变化很小,但锌精矿Zn品位提高了3。20百分点,且锌精矿SiO2 含量降低了6。20百分点,提质降硅效果显著。研究结果为选矿厂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铅锌硫化矿提质降硅阶段磨矿流程优化

    云南腾冲微细粒铜锌硫化矿选矿试验研究

    余娟章晓林陈星予许兴隆...
    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云南腾冲铜锌硫化矿开展试验研究,矿样X荧光光谱分析和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矿样中主要的有价元素为Cu、Zn,其他金属元素品位相对较低,矿石含铜0。38%、含锌1。45%,铜主要以硫化铜的形式存在,锌主要以硫化锌的形式存在。矿石矿物组成结果表明,矿样中主要的有用矿物为黄铜矿、闪锌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绢(白)云母、透闪石、绿泥石、石榴石、方解石、萤石等。黄铜矿和闪锌矿的嵌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铜锌矿物嵌布粗细不均匀,约有10。90%的铜矿物、29。40%的锌矿物呈微细粒(粒度小于30 μm)包裹于脉石矿物中,难以得到高效回收,闪锌矿背散射电子图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中含S 32。21%、Fe 9。14%、Zn 57。23%,属于铁闪锌矿,不利于锌精矿品位的提高。根据矿样性质,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2%的条件下,采用硫酸锌+亚硫酸钠作锌抑制剂,用量为(2 000+1 000)g/t,Z-200作铜捕收剂,用量为15 g/t,采用硫酸铜作锌活化剂,用量为100 g/t,新型高效选择性药剂A2作锌捕收剂,用量为60 g/t,通过对锌粗精矿进行再磨再选,确定锌粗精矿的再磨细度为-0。037 mm占90%,采用"一粗一扫两精"选铜、"两粗一扫三精"选锌的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18。93%、回收率76。19%的铜精矿和锌品位40。85%、回收率76。85%的锌精矿。

    铜锌硫化矿微细粒浮选药剂制度A2

    细粒铁尾矿中低品位硫磷资源综合回收试验研究

    李建娟谢海云陈海君郭图悦...
    75-8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北邯郸某细粒铁尾矿中含有低品位硫铁矿和磷灰石等有用矿物,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针对含S 1。12%,含P2O5 2。20%的铁尾矿,在尾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硫磷顺序优先浮选工艺,考察矿浆pH值、抑制剂、捕收剂种类及用量对铁尾矿中硫、磷浮选回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硫浮选最佳条件为pH=6~7、H2SO4 用量600 g/t、捕收剂丁基黄药和乙基黄药用量各50 g/t,磷浮选最佳条件为pH=10、Na2CO3 用量800 g/t、抑制剂水玻璃用量为200 g/t、捕收剂油酸钠用量为750 g/t。经过一粗一扫三精的浮选闭路试验流程,可以获得S品位41。28%、回收率为88。83%的硫精矿和P2O5 品位31。11%、回收率78。62%的磷精矿,实现了该铁尾矿中低品位硫磷矿物的有效分离和高效回收。研究结果为类似细粒铁尾矿中低品位硫、磷资源的综合回收提供了一定借鉴和技术支撑。

    细粒铁尾矿黄铁矿磷灰石硫磷综合利用

    云南某细粒硫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魏清成刘殿文申培伦汪浩翔...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因其优良的导电性、延展性及其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气、电子设备、交通运输、空调制冷、建筑、家电、燃油汽车等各个领域。云南某露天铜矿,铜品位为1。43%、硫品位为10。62%,由于该矿石为表层矿石,风化严重,嵌布粒度细,次生硫化铜矿含量较高,含硫较高以及药剂制度不合理等因素,导致铜精矿品位及回收率偏低。针对现场药剂制度不合理、强压强拉、细粒次生硫化铜矿回收效果不佳等问题及该矿石性质,进行矿石多元素分析、物相分析、粒度筛分分析、选矿药剂优化试验、对比试验,最终采用石灰与黄铁矿抑制剂STY组合抑制黄铁矿,硫化钠活化次生硫化铜矿,丁基黄药与螯合捕收剂LS901组合捕收,在实验室条件下证明了采用该药剂制度能有效提高铜选矿指标,并在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试验,工业试验的矿石经过混匀处理,矿石品位、氧化率、次生硫化铜含量、嵌布粒度基本相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当矿石铜品位为1。49%时,新药剂制度铜回收率提高了5。13百分点,铜精矿品位提高了3。57百分点。

    高硫铜矿次生硫化铜铜硫分离黄铁矿抑制剂

    低品位难选铜矿铜硫高效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李生鹏谢海云曾鹏陈海君...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滇西地区有大量难选低品位铜矿亟待开发利用。某铜矿含铜0。35%、含硫6。31%。为实现矿石中铜硫高效富集与分离,获得铜精矿和硫精矿产品,根据矿石矿物组成及铜的化学物相分布情况,对该低品位难选铜矿进行铜硫高效浮选分离试验研究,确定采用"铜硫混合浮选—混合粗精矿再磨-抑硫浮铜"工艺,在分析铜硫浮选分离机理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磨矿细度、浮选药剂、混合粗精矿再磨细度、pH值等因素对铜硫浮选及分离的影响。试验采用乙基黄药和丁基黄药为铜硫混合浮选的组合捕收剂、松醇油为起泡剂,对得到的铜硫混合粗精矿再磨后采用石灰抑制硫矿物,以Z-200捕收铜矿物;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乙基黄药和丁基黄药用量为150+150 g/t、Z-200用量20 g/t、pH为12的条件下,经过铜硫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一次精选,铜硫粗精矿再磨至-0。038 mm占85%,铜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两次精选浮选闭路流程,获得了Cu品位为19。51%、Cu回收率为91。98%的铜精矿和S品位为40。77%、S回收率为84。51%的硫精矿,铜硫富集及分离试验指标良好。研究成果为类似低品位难选铜矿的铜硫高效浮选富集与分离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对于提高铜硫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品位硫化铜矿浮选铜硫分离黄铜矿黄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