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品语义学视角下宴会餐具瓷设计解读

    高廷媛章婷姜蕾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在每个人都离不开的"衣食住行"中,"食"十分关键,精美的食器能给人带来美食之外的另一种精神享受.陶器古朴,瓷器清雅,精美的陶瓷餐具与菜肴巧妙搭配,相得益彰,不仅能抚慰人们的肠胃,也令人赏心悦目,达到食器皆美、相与为一的境界.宴会餐具瓷是在宴会中使用的陶瓷餐具,其不仅具备功能性价值,还具备审美价值,蕴含深厚的人文内涵,是一种文化的象征符号.方法:文章从产品语义学理论出发,解析宴会餐具瓷设计要素中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内涵,结合实例,从功能、形态、色彩、装饰四个角度分析宴会餐具瓷.结果:研究发现,宴会餐具瓷设计中蕴含的符号内涵,能为现代宴会餐具瓷设计提供新思路.结论:挖掘宴会餐具瓷语义设计策略,探索具有创新性的宴会餐具瓷设计方法,可以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文化需求的同时,彰显宴会餐具瓷的魅力.

    宴会餐具陶瓷语义符号产品

    无锡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设计研究

    莫玉蓉门坤玲
    69-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老旧小区建造时间较早,公共空间存在基础设施老化缺乏维护、活动场地缺失、景观环境氛围不足等问题.这类仅有基本居住功能的住所已无法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因此,亟须更新设计老旧小区中功能不足且无法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空间.方法:文章以无锡市南苑新村户外公共空间为例展开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实地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居民对活动空间的满意度,内容涉及活动设施、景观小品、健身器械、活动场地四个方面,并以老年人为主,据此提出相应的更新设计策略.结果:老旧小区的居民以老年人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不断退化,设计活动空间需要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适老化更新迫在眉睫,文章提出四条更新策略:打造多元化空间,实现空间共享;优化内部交通流线组织,保障安全性与活动空间品质;提高临近场地景观实用性与环境利用效率,增强归属感;探索建设老旧小区中的身心疗愈空间,打造"楼下花园".结论:目前国家已出台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文章对无锡市南苑新村公共空间进行适老化更新设计研究,旨在为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设计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形象建构研究——以"中国加入TAC"20周年相关报道为例

    吕可馨张炼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2023 年恰逢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 周年,也是中国与东盟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节点,讲述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方法:文章使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基于语料库的国家形象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然后基于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以《中国日报》中"中国加入TAC"20周年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主题词和检索行.结果:探究"中国加入TAC"20 周年相关报道中建构的中国形象,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模式.结论:研究发现,《中国日报》中"中国加入TAC"20 周年相关报道建构了三类中国形象,具体表现为睦邻友好的中国伙伴形象、互利合作的中国经济形象、"全球事务积极参与者"的中国政治形象.

    中国形象建构"中国加入TAC"语料库

    国货品牌回力鞋业的视觉形象建构创新研究

    黄雨茜朱熙冯利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国货品牌承载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深厚的情怀.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人群的更迭,国货品牌形象在原有优势上面临品牌老化的危机和审美脱节的隐患,国货品牌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对品牌形象进行创新.在当前国内外百年品牌视觉形象转型的风潮下,文章以回力鞋业为例,研究国货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创新模式.方法:对比国内外百年品牌路易·威登和百雀羚的视觉形象创新,着重研究回力鞋业更新品牌视觉形象要素与数字化打造虚拟人IP的手段,为国货品牌提供更加年轻化、数字化、原创化视觉形象的创新思路,建立国货品牌与"Z世代"消费者的交互与链接.结果:文章探究回力鞋业视觉形象创新的驱动力以及扁平化和立体化的表达方式,建设性地提出时尚行业数字化转型下国货品牌与元宇宙相结合的可能性.回力品牌未来可以以丰富的视觉形象元素为媒介,借助数字化手段搭建立足品牌基因和品牌理念的元宇宙空间.结论:国货品牌一方面要保留高品质、好产品的情怀印象,另一方面要重新树立符合当今时代消费者审美的品牌视觉形象,以便与"Z世代"消费者建立交互和链接.研究表明,国货品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品牌形象优化创新,应根植品牌原有文化,结合当下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使创新具有可持续性.

    国货品牌视觉形象回力鞋业品牌形象创新

    "母语式"和声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渗透

    陈风淋田果
    80-8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小学阶段是听力和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不应局限于唱歌技能培养这一层面,音乐欣赏的教学手段也不应单一乏味,而是要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感受和声,进行多维度的音乐体验.文章主要研究如何借鉴母语学习规律进行和声启蒙,探寻适合渗透于小学音乐课堂的"听—唱—辨—用"的和声启蒙教学模式.方法:首先,从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角度来阐述训练学生和声音响色彩感知的策略,引导学生将和弦类型与和声音响相对应,形成对和声音响的预判能力;其次,通过"母语式"和声教学在小学教材中的案例分析,阐述如何将"听—唱—辨—用"的教学过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结果:通过和弦色彩感知的训练,发现先感性、后理性的和声教学更适合启蒙阶段的学生,与教材相结合的教学使和声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小学音乐课堂之中,在听和弦的过程中感受和弦音响色彩与音乐情感的联系,借助歌曲旋律和教师的编创,使唱和声变得更加有趣,在听辨与运用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和声实践能力.这些教学方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又提高了小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结论:在新课标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将和声渗透进课堂内容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音乐之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和声教学小学音乐母语式教学

    大学生专业课程和非专业课程线上学习模式研究——以艺术类专业为例

    仓子柔陈若凡
    83-8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结束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线上教学作为教学模式的一种延伸,受到各方重视.线上学习平台功能不够完善、分类不够细致等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线上学习专业课程与非专业课程的灵活度.文章旨在研究大学生专业课程与非专业课程两种不同类别的线上学习模式.方法:以艺术专业大学生为对象,设计相关调研问卷,并根据调研结果对线上学习模式进行系统分析.结果:面对艺术类专业课与非专业课的不同特性,分别提出不同形式的应对方法.对专业课程提出采用翻转课堂上课形式、建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等方法,对非专业课程提出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促进教学资源共享等方法,由此推动大学生专业课程与非专业课程的学习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结论:通过对艺术类专业课程与非专业课程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的特点有所不同,线上教学模式的作用也存在差异.专业课程有教师的强制要求,部分大学生会产生抗拒心理,效率会大大降低;非专业课程的学习则更多是出于大学生本人的意愿,态度较为积极.因此,教师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要吸取非专业课程的教学优点,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艺术专业专业课程非专业课程线上学习

    基于故宫文创电商平台在线评论的故宫文创优化策略研究

    代相勋刘强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故宫文创基于自身馆藏资源进行文创产品的多元开发,在电商渠道建设中取得不俗成绩.文章旨在挖掘故宫文创在电商平台的消费者认知评价,从受众层面分析当前故宫文创产品研发存在的可借鉴经验,从而助力文创产业明确消费者需求,挖掘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价值感知,实现产品研发与传播渠道的创新升级.方法:基于故宫文创电商平台在线评论,使用八爪鱼爬虫软件采集京东商城中故宫文创产品的消费者评论,并利用ROST CM6 软件对消费者评价文本进行语义网络分析,结合词频与情感分析梳理消费者对故宫文创的认知评价特征.结果:消费者的关注点集中于故宫文创产品的外形、包装方面,文创产品不仅具备收藏价值,还具有社交属性.此外,消费者对故宫文创的评价也体现出对文创产品文化内涵重视度较低的问题.结论:在梳理消费者对故宫文创产品的消费偏好和价值期待的基础上,要从故宫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品牌传播、传受互动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从审美旨趣到应用场景的产品设计精准发力,以美好寓意深化文化基因的口碑传播,完善与消费者交流的体制机制,以此与受众建立更加紧密的品牌连接,传递文化价值,升级社会效益.

    故宫文创在线评论消费特征优化策略

    电子音乐视野下的音乐记谱法发展与分类研究

    杨万钧韩金昊付玉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电子音乐是 20 世纪重要的音乐类型,对电子音乐进行记谱是音乐家们努力研究和探寻的热点,记谱法的发展反映出音乐创作和艺术思想的历史变化,通过对记谱法的分析,可以获知音乐艺术和音乐技术发展的脉络,了解音乐创作与演奏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文章讨论当代电子音乐创作和传播过程中记谱法的分类与发展,分析不同记谱法的历史及特点,着重关注电子音乐记谱法的嬗变与应用,讨论电子音乐创作和记谱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方法:文章对大量音乐记谱相关文献和案例进行分类和分析,并在实际音乐创作中进行记谱实践,讨论不同记谱方法与思想的特点,总结电子音乐记谱法的分类和应用,有助于作曲家和研究者更系统而深入地展开研究,为电子音乐创作与传播提供新的思路.结果:电子音乐在当代发展出多种不同的形态,从创作方式、表演形态到媒介的呈现都有较大不同,故难以通过单一的传统记谱法对当代电子音乐进行完善的记谱,分类研究有助于根据具体电子音乐形态选择恰当的记谱方式,从而提高创作效率和增强记谱有效性.结论:文章对传统记谱方式及新的技术手段背景下的记谱方式进行分类研究,分析不同电子音乐形态的特征及记谱要素,进而提出合适的记谱方式与手段,有利于增强电子音乐记谱的准确性,以及电子音乐传播的有效性.

    记谱法电子音乐现代音乐

    基于AI的车载"美育&美愈"虚拟空间交互设计研究

    刘了箬王之禾孙妍
    96-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面对"Z世代"大学生日益凸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正朝着场景智能化、情感化服务、多模态融合交互等方向发展的趋势,将美育和艺术治疗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车载虚拟空间交互设计研究,能够使新能源汽车为"Z世代"大学生提供情绪价值,以提升其审美力、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方法:文章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等调查问卷及访谈法收集数据,调查"Z世代"大学生情绪问题及其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应用唐纳德·诺曼基于反思层的情感化设计理论和凯伦·霍尔兹布拉特的情景化设计方法,以及艺术治疗、美育、人工智能等方法.关键技术与算法模型在考虑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理念和趋势以及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情感识别、深度学习、多模态融合交互和情感化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合理的组合和应用.结果:基于调查数据进行客户画像和情景化故事板设计,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载"美育&美愈"虚拟空间交互模型,以实现预期的研究目标.结论:调查发现,"Z世代"大学生存在各种消极情绪,平均焦虑指数高于正常值,而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载"美育&美愈"虚拟空间交互模型有助于缓解其焦虑情绪,培养审美能力,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研究不仅拓展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美育与艺术治疗的应用领域,还为针对"Z世代"的新能源汽车交互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施路径.

    艺术治疗美育虚拟空间人工智能车载交互设计

    "非遗+短视频"的传播引擎和网络生态优化效能研究——以四川岷江上游地区为例

    郭萍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推进"非遗"进网络.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助推"非遗+短视频"成为大众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激增的数据背后呈现出利弊交锋的两面,从技术向度、商业向度、文化向度暴露出短视频传播场域存在很多问题,亟待作出科学、理性的文化发展定位.文章旨在探索"非遗"借助短视频传播手段快速适应新媒体语境的策略,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净化网络.方法: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首先梳理已有的学术观点,分析"非遗"短视频火热表象下的隐患,即粗制滥造、文化性缺失、过度娱乐化等;其次,以四川岷江上游地区为例,探析民间特色"非遗"短视频的健康发展路径,构建网络知识生态的战略机制.结果:政府组建的专业团队策略性装配,符合岷江上游少数民族特色"非遗"的"短视频+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新模式,将持续有效地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事业发展.结论:提升"非遗"短视频的质量和创新能力,突破地域时空限制,共享"非遗"经济,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多重社会需求,使受众足不出户便能认知和体验"非遗"的魅力.这种协同的理念不仅能构建区域文化形象,促进文化产业增值,还能促使传承人承担起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非遗+短视频"岷江上游传播网络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