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研究
艺术研究

高卉民

季刊

1673-0321

ysyj@vip.163.com

0451-86347554 88067434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艺术研究/Journal Art Research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民歌融入高师《和声》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王晔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民歌是中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将中国民歌融入高等师范院校作曲技术理论《和声》课程的教学,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与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深入了解与认知,尝试"中国理论话语体系"语境的融合,探索高等师范院校作曲技术理论学科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中国民歌高等师范院校和声教学

    双钢琴艺术指导指挥教学方式的反思与创新

    高健陈林赫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指挥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一个音乐专业门类,后伴随西方现代音乐艺术传入我国.本文以我国指挥专业课广泛采用的双钢琴艺术指导教学方式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双钢琴艺术指导教学方式的优势、局限、优化与创新进行讨论.双钢琴艺术指导教学利用钢琴这一乐器的优势,能够较好地还原指挥过程,在教学开展上具有经济性、简便性等特点;但在满足指挥实践需求、还原总谱信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合理利用钢琴演奏策略的基础上,开发具有创新意识的指挥专业课教学辅助形式,将会为指挥专业课的教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新路径.

    指挥专业双钢琴艺术指导

    人工智能时代下设计专业"大学科"融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陈昱西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突飞猛进地发展,全方位地激发了设计行业无限的可能,不仅打破了技术的壁垒,更是触动了设计劳动市场的潘多拉魔盒.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和滞后的教学培养模式,也引发了设计教育变革的呼声.具备创意创新能力、协同性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学科交叉能力、"跨界性"思维能力的整合型设计人才培养的趋势势不可挡."大学科"融合式教学模式所能提供的自主建构知识能力、过程化探索的强化和"集合性"知识结构的搭建,使得其更加适应于人工智能时代变革下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设计专业思维方式"大学科"融合式教学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民间传统技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闫海涛白鹤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STEAM教育作为一种重视实践、注重真实问题解决的跨学科教育理念,正逐渐成为全球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STEAM教育、众创空间等新型教育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民间传统技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美术教育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教学质量,更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STEAM理念民间传统技艺课程教学改革

    以实践为导向高职院校审美素养培育的研究——以舞蹈课程为例

    孙悦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的审美素养水平是美育评价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美育具有促进学生个体成长、陶冶情操、培养创新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作用,是学生人格养成中的重要载体.目前,美育的政策、管理、教学以及教师等各个层面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发展.而学生的审美素养只有在教师的美育教学中唤起的审美活动或美感体验中才能得以展现.本文系统分析在新媒体视域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审美素养的片面的认识现状,探索审美素养培育的实施路径,面对课程设置单一化、艺术教育功利化等问题,打破美育工作开展滞后已成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绊脚石的壁垒.

    审美素养美育高职院校舞蹈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刘天华二胡曲《光明行》教学为例

    杨亮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担负着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的责任与使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民族器乐专业课程应以其自身定位和特点,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民族器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首先分析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民族器乐教学的目的与意义,并以刘天华二胡曲《光明行》为案例具体阐释了如何在器乐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最后总结了课程思政背景下民族器乐教学的改革创新与思考,强调高校民族器乐教学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以深入贯彻新时期"立德树人"的社会发展要求.

    课程思政器乐教学思政育人二胡曲《光明行》

    施光南声乐作品创作分析——以歌剧《伤逝》为例

    陶艺丹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歌剧《伤逝》是施光南的代表性作品,其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演唱风格突出,文章具体从歌剧《伤逝》为切入,对施光南的声乐作品进行分析,探究其创作背景,人物形象,创作风格以及演唱技巧,分析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的艺术表现力,以求成为代表作品成因.

    施光南声乐作品创作分析《伤逝》

    论高校美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

    钟国富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高校美育是培养"五育并举"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内容之一,又是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它对塑造大学生完整的人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通过对国内10余所高校调研发现,目前高校美育课程教学仍存在重视度不足、美育课程尚未齐全、学生选线下上课人数较少、教学缺乏层次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高校加强美育管理,提高课程教学关注度;完善美育课程设置,拓展美育特色课程;整合资源,建构"教—研—创—演"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推动美育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高校美育东北石油大学课程教学以美育人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曲式分析教学的思考

    吴家军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曲式分析是音乐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音乐专业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结构、发展逻辑、风格特点,以及探索作曲家创作的构思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工具,也是指导音乐创作、表演与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在当前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曲式分析课程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亟需进行创新设计与实践路径的重构.本文旨在揭示曲式分析在音乐理论与实践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深入剖析其教学现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以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高校音乐教育曲式分析教学策略创新设计实践路径

    舞蹈美育背景下高中舞蹈课程路径与价值探究

    伍美玲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型.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其育人价值被世人洞见,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载体,备受社会及相关学者的关注.200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舞蹈"首次以独立模块的形式融入高中音乐课程.这一举措是对舞蹈美育价值和舞蹈课程实践的肯定,也为推动高中阶段舞蹈教育实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本文分析了高中阶段舞蹈美育发展现状,以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五育并举"背景下舞蹈美育实践路径结构化研究》的教学实践作为出发点,聚焦在舞蹈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待强化或解决的问题,探寻高中舞蹈课程的落地实施路径,具体从端正教学观念、完善教材内容、优化师资质量、健全管理机制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高中舞蹈课程实践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舞蹈美育高中舞蹈课程东北秧歌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