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韩晓玲

季刊

1002-3194

wkxb@ytu.edu.cn

0535-6902703;6907842

264005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清泉路32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注重发表具有下列内容的论文:对已有理论的新见解;对科学方法的新探索;对某一学科领域的新开拓,本刊用稿不拘一格,提倡争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论现代文明的基本品格

    刘森林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对现代文明予以历史性的高度肯定,因为现代文明第一次创造出了大规模、快速生产物质财富的制度与技术方法,带来物质福祉的极大改善,使越来越多的人得以摆脱苦不堪言的繁杂劳役,健康和寿命得到大幅度改善.他也揭示了现代文明在对外的殖民掠夺和战争、对内的阶级和性别压迫、野蛮地对待自然、陷入物化、庸俗化等方面存在的野蛮和蒙昧,期待通过进一步发展而不是回到前现代文明来解决现代性问题,希望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现代文明,使其固有的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现代文明在必须发展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从而具备向未来新文明过渡的物质基础方面,在未来新文明必须超越资本主义方面,都具有普遍性,是一种普遍主义的文明.现代文明的普遍主义品格意味着倾向于更大的视野,更大的开放、包容、交流和互鉴,也意味着一种社会主义新文明的建构.

    现代文明作用物马克思普遍主义

    马克思自然观中的承认问题探赜

    陈良斌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性背景下,"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在本质上揭示了工业文明以来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相互承认的问题.马克思的自然观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双向承认的丰富内涵:一方面,作为"人化自然"的自然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承认与确证;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必须承认自然作为人类生存环境及其内在规律的先在规定性.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奉行掠夺性的积累逻辑,完全无视人与自然相互承认的前提,导致物质变换的断裂和自然的贫困,最终将人与自然的相互对立推向历史的极致.因此,只有站在马克思自然观的基础上,借助科技的充分发展,回归人与自然的相互承认,彻底超越资本逻辑,才能真正实现"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承认自然贫困物质变换解放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特点及影响

    崔明德毛俊滔
    1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葬形式多样性等四个特点.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的变化,既有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又有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影响的因素.北方少数民族丧葬仪式的鲜明特征、汉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化形态,是观察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

    北方民族丧葬仪式少数民族民族文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家文化的共享及其对大一统中国发展的贡献

    王文光李书豪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国的民族国情就是多民族.多民族的民族国情影响和制约着多民族中国国家发展的基本走向,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多民族中国发展过程中国家的大一统是主流.少数民族政权为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但是某些日本和美国学者故意忽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对多民族中国大一统的向心力与认同感,夸大少数民族政权的独立性,罔顾各少数民族政权对大一统追求的事实,罔顾少数民族政权政治家对儒家文化的共享和使用儒家文化进行政权建设的事实,是对统一多民族中国国家性质的否定.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国大一统历史演进中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贡献研究,以澄清这部分日本和美国学者的错误认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历史基础.

    少数民族政权儒家文化大一统中华民族共同体

    RCEP成员国文化产品贸易网络演化及结构分析

    王海文王振翰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世界文化贸易快速发展的国际背景下,RCEP的正式生效促进了区域内文化产品贸易,成员国间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构建 RCEP 成员国文化产品贸易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呈现,可以发现:2006-2021 年,RCEP成员国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的整体强度有较大提升,网络空间格局逐渐演化为以中国和日本为双中心,网络空间分布呈现不平衡特征.中日韩三国构成高流量三角贸易区,扩散效应显著.RCEP成员国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的密度和聚类系数呈波动上升,中国的中心性不断提高,2016 年中国成为网络中最重要的国家.RCEP成员国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日本始终处于完全核心圈层,中国于2016 年跻身完全核心圈层,除中日韩和新加坡外,其他国家始终位于完全边缘圈层,而新加坡呈现出承上启下的周转节点作用.RCEP成员国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的子群分布具有时间上的整合分裂特征和空间上的地域连续性特征,包含中日等6 国在内的东亚子群为网络中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的子群.RCEP成员国文化产品贸易网络演化及结构分析研究对于促进RCEP区域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深化域内文化关联和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产品贸易RCEP社会网络分析网络结构网络演化

    司法保障视域下实现"双碳"目标的司法与行政协同机制

    杨解君李俊
    5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已被纳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之中.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要有法治化的保障,需要立法、行政、司法等多途径的共同推进与协同发力.当前,我国气候变化应对、碳排放控制相关立法尚不健全且进展缓慢,仍由各类政策及行政措施起主导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充分发挥司法保障机制的作用.从司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及其系统性视角,我国司法实践正积极探索司法与行政协同联动机制.为推进"双碳"目标和突破气候诉讼现有局限,还需要在该领域进一步拓展司法与行政协同机制的探索,开展直接针对气候变化法律、政策和事实等问题的诉讼,构建"碳排放影响评价"检察气候行政公益诉讼,探索行政机关作为原告的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并在这些新型诉讼中丰富司法与行政协同机制内涵.

    "双碳"目标生态环境司法保障司法与行政协同气候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回收利用的法治优化路径

    陈广华崇章
    6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但与之相关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尚未落实、现行法律对公众参与缺乏引导以及政府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凸显.从动力蓄电池的特殊性入手,可探究其回收利用管理的理论基础.基于此,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法律体系具有现实的必要和实践的可行.结合美国、日本的经验启示,提出法治优化路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及第三方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法律责任与义务,以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入税收、补贴、环境押金等经济激励机制,维持市场调节的良好运行;通过明确监管责任、加强准入管理和强化公众参与制度的方式完善政府监管体系,以弥补市场失灵,为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的思路.

    "双碳"新能源回收利用生产者责任

    乡村数字金融的幸福效应研究

    王小华黄捷宋檬
    7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为纾解农户金融抑制、助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可采用 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群体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其一,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家庭幸福感,相较于没有使用数字金融的家庭,使用了数字金融的家庭感到"非常不幸福""不幸福"和"一般"的概率会分别下降 0.3%、0.7%和 1.7%,而感到"幸福"和"非常幸福"的概率会上升0.3%和2.4%;同时经过样本筛选检验和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处理之后,所得结论依然稳健.其二,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金融主要是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绝对收入水平、降低收入不平等、促进消费升级和加强金融市场参与来提高农村居民家庭幸福感.其三,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效果主要发生在中西部地区、女性高比例家庭、受过教育的家庭和低收入水平群体.

    数字金融农村居民幸福感数字鸿沟金融市场参与

    数字经济、统一大市场建设与经济增长

    师博刘晏慈
    9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经验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内在机理.微观上数字经济会延后边际报酬递减的到来,释放生产与消费潜能,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中观层面,数字经济通过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组织升级;宏观上数据作为新型要素进入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生产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由此可见,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然而由于潜藏的数字安全隐患,二者间呈倒U型作用关系.分维度回归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最强,数字基础设施次之.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市场潜能指数来衡量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水平,并以此作为中介变量分析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数字经济会通过促进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为中国经济增长赋能.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在市场化水平、政策出台数量和时段、创新能力、人力资本水平及资源配置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数字经济能够对资源禀赋不佳的地区"补短板""纠错配",从而减缓其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普惠特征.研究结论可以为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提供经验证据和有益的启示.

    数字经济经济增长统一大市场资源配置市场分割

    ESG投资、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实体投资效率

    夏秀芳王勇
    11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企业实体投资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ESG投资对企业实体投资效率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2009-2021 年沪深A股2710 家上市企业为样本,通过实证检验ESG投资对企业实体投资效率产生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ESG投资对企业实体投资效率的作用呈U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二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会影响其发挥的作用,独立型机构投资者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非独立型机构投资者具有负向调节效应;相比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更能够发挥正向调节效应.这一研究结果为企业持续践行ESG投资,提高企业实体投资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能够丰富机构投资者治理效应的研究,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发展理念;对政府部门健全ESG建设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ESG投资机构投资者实体投资效率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