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烟台大学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烟台大学

郭善利

季刊

1004-8820

xuebao@ytu.edu.cn

0535-6904913 6902699

264005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烟台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88年创刊。烟台大学副校长张瑞丰教授任主编。我刊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等国家级重要文摘刊物累期转摘,并已成为美国《化学文摘》、《数学评论》和俄罗斯《文摘杂志》、德国《数学文摘》四家权威检索机构的检索期刊。我刊1999年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次正规的偶数阶非幂零真子群的个数不超过21的非可解群

    田云凤史江涛刘文静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特殊子群的数量性质对有限群可解性的影响,证明了非次正规的偶数阶非幂零真子群的个数不超过21 的非可解群仅有交错群A5 和特殊线性群SL2(5).

    偶数阶非幂零真子群可解群非可解群

    一些关联图的拉普拉斯谱和基尔霍夫指标

    于越郭帅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图G,定义了三种关联图G1,G2 和G3,其拉普拉斯矩阵可以经过恰当排序表出.利用图论和行列式的性质以及代数组合的方法,研究这些关联图的拉普拉斯谱和基尔霍夫指标,最后得出了相应的结果.

    拉普拉斯谱基尔霍夫指标关联图

    基于干扰和输出受限的电机驱动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

    聂振霞崔明月
    13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一类由直流电机驱动的机械臂,考虑了在干扰和输出受限下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在干扰有界的条件下,设计了一个干扰观测器来估计干扰.为了防止违反约束条件,基于机械臂系统的结构特性,引入了一个障碍Lyapunov函数,然后设计了一个矢量形式的可调轨迹跟踪控制器,使跟踪误差可充分小,同时输出不能违反其约束界限.最后通过对一个拟人机械臂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机械臂直流电机轨迹跟踪输出受限干扰

    基于节点贡献值和信誉度的DPoS共识算法改进

    周镇赵金东
    14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DPoS共识算法中节点投票积极性低和恶意节点作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贡献值和信誉度的DPoS共识机制DPoS-NCVR,首先引入连接度概念,通过贡献值模型将系统中节点的状态和行为等因素进行量化计算得出贡献值;其次,通过特定的贡献值阈值将节点划分为不同等级,以此来标识节点的身份,进而选出代理节点进行记账;最后,引入信誉度模型,对节点行为进行奖惩,并且将屡次作恶的节点剔除系统,从而提高节点参与投票的积极性.在仿真环境下,DPoS-NCVR再进行了多次共识,与DPoS相比节点的活跃度显著提高、恶意节点占比明显减少.实验结果表明,DPoS-NCVR能有效地提高节点投票的积极性,降低节点作恶的可能性,减少恶意节点占比,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连接度共识机制贡献值信誉度恶意节点

    藜麦热激蛋白60(CqHSP60)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

    陈方军刘文莉杨博彭悦...
    15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藜麦HSP60 基因(CqHSP60)的结构特征、基因功能和表达模式,基于藜麦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qHSP60 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系统分析.依据亚细胞结构定位分为了三个亚组,每个亚组具有相似的Motif和基因结构;通过RNA-Seq数据对CqHSP60 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进行了表达分析,并对在热、干旱、盐胁迫等不同处理条件下CqHSP60 基因的胁迫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qHSP60 基因在花簇和干种子中表达量较高,并对不同的胁迫模式均有响应;在CqHSP60 基因的启动子区发现了多个与胁迫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这表明这些基因在多重胁迫下受到应激响应.

    藜麦HSP60表达模式胁迫伴侣蛋白

    基于16S rRNA测序的1型和2型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差异

    倪妍滕新栋徐丽王绪敏...
    163-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T1DM与T2DM大鼠肠道菌群的差异.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T1DM组和T2DM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均匀度均高于对照组,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不同组样本间存在差异且有很好的聚类.在门水平上,T1DM和T2DM大鼠肠道菌群以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为主,Firmicutes/Bacteroidetes(F/B)比例相比于对照组增加,且T2DM组高于T1DM组.与对照组相比,T1DM组Actinobacteria丰度显著增加,Anaerofus-tis丰度显著降低.在T2DM大鼠中,Proteobacteria、Oscillospira丰度显著增加.Oscillospi-ra丰度在T2DM组增加,在T1DM组无明显差异.Rhodococcus为T1DM组的特有属,Cop-robacillus和Roseburia为T2DM组的特有属.研究结果表明大鼠肠道菌群失调与T1DM和T2DM密切相关,可为T1DM和T2DM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肠道菌群T1DMT2DM16SrRNA测序

    蓝隐藻PC645两种β亚基的分离及空间结构差异性

    张昆王静王宇涵李琴...
    172-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认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 T13)藻蓝蛋白PC645 中新发现的β亚基的空间结构差异性,以纯化的C.placoidea PC645 为材料,经6 mol/L尿素变性后,摸索了两次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法,大规模分离得到了β1 亚基和两种β2 亚基洗脱样品.吸收光谱表明所得的这三种β亚基洗脱组分均保持着活性状态.圆二色谱(CD)显示,β1 亚基与两种β2 亚基的可见光区CD谱相近,但远紫外区和近紫外区光谱存在不同,这说明两种β亚基具有相同的色基组成,但其蛋白质的二、三级空间结构存在差异,其中β1 亚基中α-螺旋的比例高于β2.上述结果不仅进一步确定了新的β亚基的存在,也为重新认识特异的隐藻藻胆蛋白的亚基组成和组装方式提供了实验依据.

    蓝隐藻PC645β亚基圆二色谱空间结构差异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鳅科(Cobitidae)鱼类进化关系分析

    王熙尧陈生熬李瑶瑶刘一萌...
    180-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鳅科(Cobitidae)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结构特征和系统发育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已知的 40 种鳅科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比对分析,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鳅科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在 16 553~16 937 bp之间,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基因排列顺序与其他硬骨鱼类一致.(2)鳅科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一致序列长度为17 483 bp,变异位点数为8039(45.9%),Kimura双参数平均遗传距离为0.19.在13 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ND2 的变异程度(58.9%)和平均遗传距离(0.28)最大,变异程度最小的是12 S rRNA(30.5%),tRNA拼接序列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0.07).(3)Cox1、ND5、Cytb基因是进行鳅科鱼类系统发育分析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NJ系统发育树显示,条鳅亚科(Noemacheilinae)是最早分化出来的一枝群系,位于祖先位置,沙鳅亚科(Botiinae)和花鳅亚科(Cobitinae)亲缘关系更近,互为姐妹群系.本研究为鳅科鱼类进化学研究和分子标记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鳅科鱼类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结构特征

    双贝糖浆和君药板蓝根的入血成分及抗炎活性成分

    徐瑶瑶金欣于向涛高银鹤...
    188-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双贝糖浆的抗炎物质基础,利用UHPLC-Q-Orbitrap HRMS识别鉴定双贝糖浆与组方君药板蓝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UHPLC-Q-Orbitrap HRMS结果显示,板蓝根提取物中含71 个主要的化学成分、其中有 46 个成分可入血,以上化学成分在双贝糖浆中被检测到66 个、其中42 个成分可入血.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其君药板蓝根的抗炎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通过Griess法结合MTT法验证双贝糖浆和板蓝根二者共同入血成分的抗炎活性.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板蓝根抗炎的关键化学成分有金合欢素、异牡荆素、半齿泽兰素等.以LPS诱导RAW 264.7 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5-羟甲基糠醛、胞苷、异牡荆素、丁香酸在100 μmol/L时,能够显著抑制炎症介质NO的释放.在大鼠灌胃双贝糖浆与板蓝根提取物的血清样品中均能够检测到异牡荆素,抗炎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其对炎症介质NO的抑制作用最强,为双贝糖浆及其君药板蓝根的关键抗炎活性成分.

    双贝糖浆板蓝根UHPLC-Q-OrbitrapHRMS入血成分网络药理学抗炎作用

    表达抗PD-1抗体的溶瘤病毒在结肠癌腹腔移植瘤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

    刘文琦胡宗风李淑珍李劲风...
    199-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表达小鼠抗PD-1 抗体(VT1093M)的溶瘤病毒对结肠癌腹腔移植瘤模型的抗肿瘤作用,利用BALB/c小鼠成瘤的小鼠结肠癌CT26-luc细胞株建立了结肠癌腹腔移植瘤模型.接种后第8 天进行分组,设置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病毒VT09X组和VT1093M组,每组5 只,注射剂量为2.5×107 pfu/250 μL,NS注射250 μL,每隔一天注射一次,共注射5 次.末次注射后6d,脱颈处死小鼠,提取外周血中CD45+细胞和腹水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治疗组初次出现荧光消失后第 13 天,进行再挑战实验.结果表明,造模实验确定最佳接种条件为200 μL的2.5×106个/mL细胞悬液;药效实验中,VT09X组和VT1093M组较NS组具有明显的肿瘤抑制效果,VT1093M组治疗期间出现肿瘤消失情况,较VT09X组抑瘤效果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挑战实验中,VT1093M组均未出现肿瘤再次生长;在体外杀伤实验中,注射病毒组的外周血CD45+细胞在靶效比为1∶ 40 时对CT26-luc杀伤效果明显,对4T1 细胞,各组杀伤效果较差.因此,重组溶瘤病毒VT1093M在结肠癌腹腔转移瘤模型中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且能激发小鼠产生较为持久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结肠癌腹腔移植瘤溶瘤病毒生物发光特异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