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园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园林
园林

毛炎

月刊

1000-0283

garden899@163.com

021-54353667

200232

上海市龙吴路899号

园林/Journal Garden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宣传、普及、推广、交流园林绿化知识,为园林绿化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花卉爱好者服务的科普期刊。十几年来,《园林》面向全国发行,目前已普及到全国各地,发行量稳定在每期3万余份,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发行量每年呈上升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风景园林的地域文脉传承

    张浪
    2-3页

    地方性与现代性:江南水网乡村景观空间特征与文脉传承

    王敏宋祥
    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居环境"地方性"侧重立足本土特质的空间表达,"现代性"倾向立足功能主义的空间表达,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基于"地方性"与"现代性"辩证统一的视角,评析1984-2023年国内有关江南水网乡村景观空间特征与文脉传承研究进展.基于筛选获得的498篇有效文献,首先运用文献计量分析识别出研究热点方向,包括景观空间形态认知、演变认知、价值认知、机制认知以及景观文脉传承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共6个方面.在进一步分析文献内容的基础上,分别评述各个热点方向的研究内容进展,并针对研究局限提出5点研究展望,分别是构建景观空间形态认知框架、扩展景观空间演变研究内容、探索景观空间多元价值评价体系、重视景观空间机制"过程"研究,以及搭接文脉传承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之间的桥梁.以期能为江南水网乡村景观空间特征与文脉传承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为该地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景观特征地方性文脉传承研究评述江南水网乡村

    基于"八景"解析的吴江小城镇地方性景观营建研究

    杨雪雯张琳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城镇地方性景观研究是宜居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对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为营造具有地方性特质的现代景观,以"三生图景"为框架,分析吴江小城镇的古代八景的地方性特质,探讨如何在现代城乡规划中保护和利用这些古代八景.通过GIS空间分析和文献研究对吴江小城镇八景分布特征的分析,结合田野调查,解读了地方性景观的营建特征和机制:八景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多核聚集、沿水分布"的特点,八景集中于水网密集型的小城镇空间,较为典型地展现了"渔、桑、圩"相关的生产图景、"桥、塔、寺"相关的生活图景及"水泽、湖泊、泾浜"相关的生态图景.结果表明,吴江小城镇地方性景观的营建应体现"依于水""乐于水""隐于水"的智慧,充分体现自然环境、活动主体和人工建构对三生图景的营建过程,引导小城镇生态宜居环境建设.

    吴江小城镇八景地方性景观营建智慧三生图景

    地方性生态知识视野下的岭南庭园研究进展

    高伟麦湘颖陈璞马佩馨...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岭南庭园中丰富的、有待挖掘整理的地方性生态知识是地域性的重要体现.目前,人文视角下岭南庭园研究已构成完整研究体系并呈现往细分领域成熟发展趋势,生态视角下以岭南庭园气候适应性研究为主,尚未完成全生态因子测量与整体景观要素生态过程分析.尽管岭南庭园研究重点关注于地方性自然环境及地方性物质空间载体,但是基于整体性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仍需完善.从地方性生态知识视野对岭南庭园再认知,提出了适应于岭南庭园营造的地方性生态知识框架体系,由场地生态关系、地方生态技能、传统生态智慧三部分组成,可为岭南庭园营造提供具有整体性、生态性、创新性和国际化的研究视野.

    地方性生态知识岭南庭园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场地生态关系地方生态技能传统生态智慧

    供需视角下的长江重庆段江心岛生态管理策略研究

    毛华松万雯洋李萍罗评...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重庆段江心岛是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高生态区位节点,而当前静态保护模式忽略了多元主体对于岛屿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共融发展的新需求,造成江心岛人地矛盾突出,因此协同好岛屿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对促进长江重庆段江心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流域国土空间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结合长江重庆段14个江心岛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情况的田野调查,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交互关系进行解读,搭建江心岛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空间耦合关联框架,指明统筹好自然空间和多元利益主体的综合治理是促进江心岛"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从支持与调节服务退化、供给和文化服务价值发挥不足、供需协调综合效能提升不足等三个层面识别出当前造成江心岛生态服务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最后整理归纳出岛屿生态管控、系统要素配置和多元主体共治三大策略,以期为更多同类型江心岛的生态管理提供系统性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长江重庆段江心岛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多元利益主体供需协同生态管理

    基于唐宋诗词语义解析的蜀地诗意场景营建探究——以天府会都岛为例

    张鲲段连华李卓
    4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蜀韵景观营造理论诗意意象缺失的问题,以及蜀韵景观与诗意人居建设相悖的情况,蜀韵人文景观空间在城市化快速推进下,面临表面化、符号化、单一化趋势.通过构建蜀韵诗意空间的景观营造体系,创新提出蜀韵诗意景观的场景表达及诗词特色场景表达路径,促进蜀韵诗意景观空间的文脉传承营建运用,旨在保护与传承园林蜀韵空间的文化遗产,同时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提炼解读蜀韵诗歌文化,实现公园城市建设中的蜀韵园林表达,满足多元需求,塑造蜀韵诗意景观独特特征,重塑一条"入蜀之路"脉络,串联起"蜀地山水人文之韵"的锦绣文化图景.借助文本挖掘分析软件RostCM6,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对300首描写蜀地区域不同历史时期山水人文景观的诗词文本进行SPASSAU分析平台词频分析,挖掘蜀地区域诗歌意象空间单元,并通过语义网络及词云分析对蜀韵要素意境进行解析.蜀地区域山水人文景观的诗词文本可归纳为蜀山云雾、岷山江汉、日月故人、白云秋风、西山万里、剑阁高标、关山锦绣、渔舟春江8个类簇.总结归纳并传承蜀韵园林诗意空间营造艺术手法:(1)呈现自然园林的真实风貌;(2)展示多维层次的错落有致;(3)构建空间序列的开合得体;(4)运用因地制宜的景观布局;(5)塑造古朴雅致的审美意境.在此基础上,以天府国际会都岛为例,提出蜀韵景观意象空间的场景表达路径:(1)山水互补的空间架构;(2)循路入蜀的空间演绎;(3)蜀风气韵的空间体验;(4)诗意胜概的空间画卷.提出了"特色蜀韵要素诗词文本分析—蜀韵要素景观意向提炼一蜀韵场景表达"的完整研究思路,空间场景以"循路入蜀—流连天府—江河脉动—满园春归—锦城芳菲"为空间序列,塑造场景类型及空间主题,营造一系列空间营造意象,阐述蜀地5大特色:蜀道、蜀水、蜀山、蜀城、蜀园.为各类空间特色景观要素的选择以及其他景观元素的空间融合提供了指引.

    风景园林语义分析蜀韵诗歌景观意象文脉传承空间营建

    南宋临安城的西湖治理与环湖造园

    沈实现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宋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为明清江南园林走向成熟与巅峰奠定基础.而其更重要的贡献是大规模开启了中国古代城市生态营造的渊源,深刻影响了杭州的城市山水格局.研究综述了南宋临安城与西湖相辅相融的关系,梳理了西湖的整体治理和环湖园林的兴造,并举例真珠园、聚景园、大石佛院等园林展开复原研究.最后指出兴盛的造园和游园活动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产业经济的繁荣,也进一步影响了造园的审美取向、工艺技巧和城园体系,这是以往古典园林史研究时容易被忽视的内容.

    南宋园林西湖造园游园

    南宋德寿宫北苑复原新探

    顾凯叶聪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宋临安德寿宫北苑地位尊崇、特色鲜明、记载丰富,因在中国园林史上承前启后而具有重要认知意义,随着考古推进和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建设,对其研究需要进一步展开.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发掘相关历史文献,并结合相关园林史研究与各类相关园林图像信息,展开平面关系和景物形态的深入探讨,获得新的德寿宫北苑的总平面推测复原图;并对其中作为重点山水景观的仿飞来峰、冷泉及冷泉堂的营造进行细致探讨.从而获得对德寿宫北苑的新知,也对南宋园林的历史发展认识产生新的推动作用.

    德寿宫北苑南宋皇家园林园林复原飞来峰冷泉

    南宋临安园林活动探究

    潘冰旎沈实现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宋是中国园林进入艺术化与典型化的重要时期,南宋园林营造也成为园林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南宋时期,园林作为不同需求、不同文化、不同阶层人的共同场所,承载了琳琅满目的园林活动,对南宋园林营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聚焦南宋临安园林活动,挖掘南宋及后代笔记小说、绘画、诗词、史学文献等资料,分类讨论园林活动并对应至具体位置,找出园林活动与营造之间的关联,探究园林活动对园林营造技艺、功能布局、呈现意境的影响,发现园林活动促进了掇山置石、栽植造境、题写匾额等造园技艺的发展,改变了建筑形制、空间布局的设计形式,同时也延展了空间意境,使不同社会阶层人们的活动在园林中共同上演,雅俗交融.以活动为线索探讨园林营造,以期对南宋临安园林造设有更全面的理解.

    南宋临安临安园林分布园林活动园林功能空间营造

    从《西湖清趣图》看南宋园林中的勾连搭屋顶

    晋亚日沈实现
    8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藏于美国弗瑞尔美术馆的《西湖清趣图》再现了南宋西湖边情景样貌,图中出现了大量的勾连搭屋顶建筑,建筑体量庞大,屋顶造型独特.为探究画中建筑虚实,复原想象南宋西湖园林真实样貌,从南宋园林概况着手,深入解读《西湖清趣图》,对画中勾连搭屋顶做了系统的研究与统计;通过平面转译,剖析宋画中近似屋顶建筑平面构成,推演此类屋顶形成与演变;比对历代画作中屋顶形象,进一步推测其产生年代;最后于实景照片、现存实例中查找,还原历史中勾连搭屋顶建筑的真实样貌.

    《西湖清趣图》勾连搭屋顶样式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