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园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园林
园林

毛炎

月刊

1000-0283

garden899@163.com

021-54353667

200232

上海市龙吴路899号

园林/Journal Garden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宣传、普及、推广、交流园林绿化知识,为园林绿化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花卉爱好者服务的科普期刊。十几年来,《园林》面向全国发行,目前已普及到全国各地,发行量稳定在每期3万余份,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发行量每年呈上升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繁绿植芳华,景蔚逐菁深

    严巍
    1页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城市植物园发展模式探索——以上海植物园为例

    郭健康魏宇昆严巍
    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地位提升,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植物园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上海植物园位于超大城市的中心城区,面临"植物迁地保护"和"城市公共服务"这两种矛盾的功能需求,如何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下,根据自身基础,找到特色发展道路,需要开展规划发展研究.通过对上海植物园发展历程、植物保护和研究、科普服务等功能进行分析,提出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与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差异化发展,学习全球领先的植物园发展经验,提出了"开放与保护并存,传统与现代融合,传承与创新协同"的发展理念.以期为处于城市化指数较高区域的植物园发展提供借鉴.

    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植物园发展模式上海植物园

    上海植物园运营服务管理的探索

    许林峰张健吴鸿曹玉洁...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上海城市专类公园免费开放、延长开放成为趋势的背景下,园区如何做好运营服务工作面临诸多的难点、问题和挑战.通过剖析运营服务的特性,聚焦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服务品牌的培育,开展了运营服务管理的探索,并通过建设以服务为核心理念的现代化管理机制,有效地提升运营服务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研究方法和实践成果具有一定的可参考性、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有助于应用到其他相类似的行业或领域.

    上海植物园运营服务服务管理管理探索

    国家植物园创建下的上海植物园科研体系构建

    李燕肖月娥严巍张健...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国家植物园创建中重要的联合创建单位,上海植物园是国内建设较早的植物园之一,担负着服务城市和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使命.主要介绍上海植物园在科研平台建设以及迁地保育、特色观赏植物资源种质创新与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树木生态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上海植物园积极响应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目标,立足华东区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植物园发展要求,打造上海植物园特色科研体系三大版块:华东野生植物保护中心和重要类群全球种质资源库、华东城市特色观赏植物资源创新研究中心、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首次提出"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科研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发展环境""重视人才培养,打造人才高地""推动成果转化,加大科研宣传""深入合作交流,促进高速发展"的"四位一机制"保障措施,落实上海植物园发展战略,融入国家植物园建设新格局.

    科研体系上海植物园国家植物园

    上海植物园活植物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顾俊哲纪大勇魏宇昆付艳茹...
    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植物园网络的逐步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日益增长,以活植物迁地保护和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为核心功能的植物园,以及相关活植物管理系统和共享平台的建设成为迫切需要和重要任务.上海植物园活植物管理系统是借鉴了国内外植物园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并综合各方面管理需求而设计,该系统主要包含5个业务库和8个子系统,统筹管理野外采集、引种保育、专类园建设、植物养护、科学研究、苗圃和保育基地等业务部门的活植物信息化工作.概况介绍该系统的核心架构与主要功能,并对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为同行业或相关领域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家植物园活植物管理信息共享数据库技术上海植物园

    信息化技术在植物园运营管理中的应用与探索

    白佳弘许林峰吴鸿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植物园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植物园的发展方向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5G、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开启了植物园的数字时代.基于植物园的发展历程及信息化发展对植物园运营管理等带来的改变,从植物管理、园区基础管理、游客体验、园区安全防范等4个方面分析了数字时代背景下植物园在运营管理中的新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从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同时探索了信息化技术在植物园运营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场景.

    植物园信息化技术生态文明建设运营管理

    上海植物园重点观赏植物创新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肖月娥张春英郭卫珍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30年来,上海植物园聚焦特色观赏植物种质创新研究,持续打造科研创新品牌,推动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可持续创新利用,在山茶、杜鹃花和鸢尾等重点类群的培育与推广上取得丰硕成果.总结上海植物园有关工作取得的成果,梳理相关研究领域存在的瓶颈问题.同时,基于国家植物园创建的时代背景,指出上海植物园种质创新工作重点发展方向,以此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观赏植物种质创新可持续利用

    上海植物园标本馆(SG)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探索

    刘艳春莫健彬屠涵舒许源...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植物园标本馆(前称上海植物园标本室)在1974年上海植物园建园同期开始筹备,将标本采集与建园引种相结合,于1977年5月16日正式成立,馆代码为SG,首批制作入库的标本为1976年从浙江西天目山、安徽黄山、江西大余等引种地采集的约1 530份标本.在1985至2021年间,因植物园工作重心转移,标本采集和相应研究工作基本停滞.2022年8月,上海植物园标本室完成新址改造和搬迁,并正式更名为上海植物园标本馆,并从此逐渐恢复标本采集和研究支撑.截至2023年底,腊叶标本馆藏量从搬迁前18 216份新增至22 182份.作为中小型标本馆,上海植物园标本馆还充分借助志愿者力量,接轨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完成5 686份标本的信息录入和4 077份标本的照片拍摄;同时开展自然教育课程探索,在向276名中小学生普及植物标本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植物形态和加强保护自然意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上海植物园标本馆希望以本馆志愿者运行机制和标本科普探索为参考,为全国中小型标本馆的复兴发展、为中国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科学研究和相关科普教育等方面贡献力量.

    上海植物园标本馆志愿者科普

    上海地区迁地保育楠木类树种现状及应用展望

    楚秀丽付艳茹魏宇昆顾俊哲...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种保育是植物园的基本工作,是长期的持续工程.上海植物园历来注重植物引种保育,早期引种成绩斐然,不仅重视珍稀濒危植物的收集和引种,还强调对其的栽培应用.楠木类树种不但是濒危植物,还是著名的珍贵用材和景观树种,一直被作为上海植物园重点引种对象.围绕楠木类树种的引种保育及开发应用,简要回顾上海植物园对珍稀濒危植物的引种收集历史,介绍上海植物园对楠木类树种的早期引种,概述近年上海植物园对楠木类资源收集、筛选和高效培育工作概况,比对分析以上海植物园为核心的上海地区栽培楠木类树种的适生性,并对楠木类树种的资源保护和绿化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提升对楠木类珍稀濒危树种野生资源的保护认知,加快对楠木类珍贵景观树种资源的开发应用.

    上海地区珍稀濒危楠木类树种引种保育

    上海植物园苦苣苔科保育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策略

    秦佳奇魏宇昆庞艳苹王亚娜...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苦苣苔科植物是有着极高物种丰富度和观赏价值的世界性分布物种,该科包括约150属3 50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以及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可以分布到欧洲的温带地区.中国有苦苣苔科植物约800余种,特有物种比例超过了85%,尤其是广西、云南和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区域,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近年来苦苣苔科新分类群大量发表,但物种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相当数量的物种在发现之时已经处于濒危受威胁状态,亟需开展就地和迁地保护.由于其生境特殊,对小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因而苦苣苔具有较为适应条件可控的温室或室内栽培的特点.在上海地区创建国家植物园的当下,如何将上海植物园重要特色类群和国家植物园迁地保育建设有机结合,以提高植物园保育能力为核心工作,通过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栽培选育、园艺展示、科普宣传和自然教育等方式,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成为一项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急切任务.基于此,以苦苣苔科植物的保育研究为例,探讨上海植物园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保育、研究和可持续利用策略,并结合国内主要开展苦苣苔科保育研究的植物园和机构,开展系统性的就地及迁地保护,以及野生物种保育现状评估和基础分类学研究,同时明确上海植物园的分工和未来的物种收集目标和任务,强调保育、研究和园艺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也可为其他物种的保育和研究提供借鉴,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植物园建设和城市发展需要.

    苦苣苔科保育研究未来策略上海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