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建设
语文建设

李世江

月刊

1001-8476

ywjs@chinajournal.net

010-65592961

100010

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

语文建设/Journal Language Plann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有丰厚的积淀。现配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配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在构建语文教育新理念、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学习贯彻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等方面,全面服务于广大语文教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卷首

    阮真
    1页

    功能语篇写作:一种统整性阐释和分类教学框架

    荣维东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写作.本文拟提出"功能语篇写作"的概念,对它们予以统整."功能语篇写作"认为,写作是基于特定的情境任务,面对特定读者,基于特定目的,围绕特定话题,以一定角色和口吻,采用合宜的体式和语言进行的语篇构建和意义交流活动.它可以涵盖从基础写作到实用写作、创意写作、思辨写作,再到跨学科写作、跨媒介写作、项目化写作等多种不同的类型."功能语篇写作"旨在建立一个统整性阐释框架,倡导基于不同的任务类型,遵循其各自语篇赋形规律,开展多功能、多类型语篇写作教学,以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多类型写作的能力.

    功能语篇写作统整阐释分类教学

    "中文创意写作"学科确立与初中创意写作思考

    谭旭东张杏莲安娜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文创意写作"学科确立,将给中文教育带来系统性影响,不但会改变高校中文本科生、研究生培养的内涵和层次,也将改变传统中文学科的结构,并快速推进中小学语文教育和作文教学的改革.要重塑语文教育的读写模式,使之更符合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发展语境下的教育要求,就要在中小学尤其是初中开展创意阅读和创意写作.

    中文创意写作读写模式创意阅读

    项目化写作的内涵、价值与实施逻辑

    李侠刘迪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立足教师、学生、课程实施三个视角,对项目化写作进行描述性定义.分别从语文课程的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分析项目化写作的价值;阐述项目化写作的五个基本特征,即写作课程内容和资源高度统整、在真实情境中问题驱动、在主体交互中自我构建、学习评估动态多元、写作实践灵活开放;厘清项目化写作的七个核心要素,即写作项目、驱动性问题、学习支架、持续性探究活动、写作共同体、评价量表、言语作品;进而提出实施项目化写作的五个关键步骤.

    项目化写作写作教学项目化学习内涵实施逻辑

    语文大单元/大概念教学应处理好的基本矛盾

    潘庆玉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单元教学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任务群理念的主要形式.在大概念框架下,单篇教学、组文教学形成了复杂多变的交织互动关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教学矛盾和现实挑战.实施大单元教学,要处理好线性知识观与非线性知识观的教学矛盾,处理好单篇、组文与单元的辩证统一关系,处理好基础性的低阶思维与发展性的高阶思维之间的矛盾.单篇教学与组文教学都是实施大概念教学的基本形式,二者不是冲突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彼此倚重的关系.一个单元选取多种、多个大概念进行组文教学,大概念与文本之间就会形成多重、交互的多边关系.多边组文是大概念教学的最高形式,也是大单元教学的优势所在,可以将低阶思维学习纳入高阶思维框架,实现思维能力有序、高效、贯通性发展.

    大单元大概念非线性单篇组文高阶思维

    语文教学中的交际情境意识培养策略——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

    陈琳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要实现有效的、良好的人际互动,需要准确的、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根据交际场合选择合适的语言策略的能力.语文学科教学主要通过社会交往类文本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具体表现为对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诉求等要素的综合把握.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讨论如何通过社会交际类文本的教学,强化交际情境意识,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培养合格的面向未来社会的人.

    交际情境听者意识社会交往类文本

    红色经典阅读教学要点与课程开发——以《红岩》教学为例

    袁文王华美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经典作品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和学科价值,在教学中应注重传承革命文化,促进人格发展,同时彰显学科特性,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文本和学情积极开展思辨活动,以合宜的问题、任务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依托母题和议题形成结构化理解.在此基础上,注重文本与文本、文本与生活的关联整合,走向构建和创生.

    红色经典作品教学要点价值导向思辨

    古诗词教学"主问题"设计策略

    叶应松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词语言凝练、情感充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目前古诗词教学多采用传统的"碎问碎答"教学模式,既割裂了诗词的美感,又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在教学时应立足"意象""手法""主题风格"设计主问题,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有机贯通起来,从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古诗词教学意象手法主题风格主问题

    新诗与古典诗"月亮"意象比较研究

    陈星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典诗歌中月亮意象的情感多元而深厚,具有联通中华民族公共文化心理的"统一性";而现代新诗中的月亮逐步完成了意象的"去蔽",获得了能指的不确定性,并不断召唤现代性和个体性的自由化表达.古今之月在诗歌中形成了"以我观物"的默契,实现了诗化与人化的历史会通.

    月亮意象统一性变异性会通

    从叙事学视角解读《氓》的内涵

    沈英英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叙事学视角解读《氓》,将使我们看到不同于传统研究的深层内涵.第一,《氓》的真实作者不是弃妇和他人,而是宣教官,隐含作者才是弃妇自己;第二,《氓》的真实读者是包括所有少年男女、夫妇和天子在内的被宣教者,隐含读者不是弃妇的父母、兄弟等亲人,而是氓;第三,《氓》的可靠叙事体现在宣教官教化天下百姓的职责中,而不可靠叙事则体现在一夫多妻制度下弃妇的单一控诉中.总体而言,借用叙事学研究《氓》,有助于提升研究的深度和高度.

    叙事学隐含作者隐含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