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通讯

月刊

1004-6097

语文教学通讯/Journal Yuwen Jiaoxue Tongxun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鲁迅小说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以《阿Q正传(节选)》教学为例

    张永飞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小说思想的深刻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中最核心的是思辨能力.以《阿Q正传(节选)》教学为例,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路径是:理解文本—质疑探究—理性建构.

    鲁迅小说教学思维能力

    阿Q精神胜利法的表里逻辑——从"我""我们"等人称代词说起

    朱前珍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Q正传》里存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倒置、单数和复数的转换使用等现象,据此我们可开展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表里逻辑的探究.赵太爷对"我"的强调,未庄闲人们处于"我们"这一群体中的自我意识的缺失,阿Q对"先前阔"的"我们"的幻想,以及对更弱的另一个"我"的欺凌,恰好构成等级制度中由强到弱的层级.精神胜利法是弱者在现实中无力反抗而在心里撕开的一道喘息的口子,却又反过来维护着恃强凌弱、层层压迫的统治逻辑.

    人称代词倒置替换精神胜利法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部级精品课《阿Q正传(节选)》品赏

    李靖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背景,将阿Q这一典型人物置于闭塞落后的典型社会环境之中,使阿Q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带有深刻的社会烙印.从丰子恺漫画《阿Q正传》切入文本重要情节,挖掘精神胜利法的内涵,探究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鲁迅的启蒙思想,不仅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思辨能力,从而达成本课教学目标.

    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精神胜利法

    诗化品悟,读写一体——部级精品课《再别康桥》品鉴

    王开明程颖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品鉴诗歌意象、语言、技巧,体悟其所深寓的感情,并进行情境式的诗歌创作.整堂课分解为几个模块的活动,用任务驱动、项目写作的方式完成教学,从而达到读写一体、读写融合的教学效果.

    核心任务情境读写

    循声识人,缘情觅根——部级精品课《秦腔》品鉴

    员丹贾玲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我读—我思—我悟—我攀—我做"的任务链,有层次地推进《秦腔》一文的学习鉴赏活动,让学生体悟魅力散文的赏读之"道",由《秦腔》的文本之"树"到文学、文化、人生之"树",厚植学生的人文情怀、故土情怀、文化情怀.

    情境任务秦之韵散文教学

    在诗文互现中品鉴山村风物中的情感与哲思——部级精品课《—个消逝了的山村》品赏

    廖瑾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学生问题和作品特征出发,采用把握意象、诗文互现、品鉴语言等方法,引领学生在探究互动中品鉴《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所写风物的内蕴.学习活动设置从实际出发,多样而具有针对性,采用诗文互现的方式使学生对文本的分析逐渐走向深刻.

    诗文互现风物特点情感哲思

    品《茶馆》语言,看人间百态——部级精品课《茶馆(节选)》品赏

    高冰倩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语言文字的体贴与玩味是语文课的规定动作,更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通过设置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由表及里地揣摩作者的个性化表达,能让学生一步步走进文学的世界.话剧《茶馆》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经典之作,学习它应以咀嚼剧本语言为抓手,以"莫谈国事"为探究路径,共同构筑《茶馆》所折射的时代镜像,致敬《茶馆》背后站立的炽热灵魂.

    茶馆时代镜像语言文字

    观百年文学镜像,感爱国忧民之情——部级精品课《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任务研习》品赏

    孙胜男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赋予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特殊的时代使命,我们也理应在深入理解现当代文学作品内涵的基础上铭记它的价值.课标对"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的要求是:"研习中国现当代代表性作家作品","以正确的价值观鉴赏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价值取向".通过对比研读,总结单元作品,深入体会"感时忧国"的时代情感,拓展延伸精神传承,引导学生去宏观深入地解读品鉴现当代文学作品.

    单元研习现当代文学感时忧国语言艺术

    议论文写作的逻辑层次与说理路径——以"利弊分析"为例

    胡丹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弊分析"是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论证方法,其目的是证明自己赞同或反对某种行为、思想、制度、文化的理由.具体有四种路径:一是"就事论事",从材料中关涉的对象角度进行利弊分析;二是"权衡利弊",新建一个评价体系以权衡利与弊的大小;三是"自我否定",考虑不利于自己观点的特殊情况后再进行利弊权衡;四是"反求诸己",拨开彼此矛盾的价值选择迷雾,拷问说理者的内心.因为这四种路径并不是完全并列或相互独立的,所以在写作时,若能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此四种路径,可让观点更具思辨性,实现论证全面、周密和深刻的目标.

    思辨利弊分析论证

    破除浮光掠影,力图深刻透辟

    万安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维深刻"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教师应训练学生通过以小见大的方法启动个体思维,借助由此及彼合理地联想和想象,运用纵向延伸、横向对比等方法从感性思考到理性思辨,进而借助真实的情境,设置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其写作从"泛泛而谈"到"写得深刻".

    发展等级情境任务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