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通讯

月刊

1004-6097

语文教学通讯/Journal Yuwen Jiaoxue Tongxun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文之美

    严寅贤
    1页

    "语文亲在"论

    钱金涛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亲在"进行哲学溯源,并对"语文亲在"进行哲学命义,进而围绕"语文亲在'学养体系'""语文亲在'才情体系'""科在""课在""生在""师在""法在""果在"等内容,从本体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对"语文亲在"论进行介绍,阐述了"语文亲在"论的理论主张和实践路径.

    亲在此在化在亲证推衍学养体系才情体系六在

    整体贯通,螺旋层进——谈选择性必修阶段的专题研习之道

    时剑波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性必修阶段相较于必修阶段,课程具有梯度性与差异性,更强调专题研习,对于专题性、探究性有更高的要求.从学习任务向专题研习转变,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单元整体统筹的纵深推进,螺旋上升;教材前后贯通的彼此勾连,呼应层进;提炼核心议题的聚焦研习,综合探究.

    专题研习单元统筹教材贯通议题聚焦

    《经典常谈》里的"国学概论"(下)

    陈文忠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典常谈》不是按照"国学概论"的体例撰写的书,但全书各篇又按照小学、经、史、子、集的顺序排列,亦即按照通常的"国学概论"的叙述顺序排列.其实,解读中国经典,讲授中国学问,正是作者的意图所在.因此,《经典常谈》里实际上潜藏着一部"国学概论".文章按照小学、经、史、子、集的顺序,尝试梳理出《经典常谈》里的"国学概论",以期帮助读者在读通《经典常谈》全书十三篇的基础上,对全书潜藏的国学体系获得清晰认识.

    《经典常谈》国学概论国学体系中国文学概论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反复迭代——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小说大单元教学路径

    任明满刘冬雪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指向高阶素养的小说大单元教学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反复迭代".大处着眼,基于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共契提炼大概念,以大概念统摄单元学习目标和大任务,优化课程知识的结构化水平.小处着手,通过结构化预习、整合性学习任务、开放性研究话题落实基础知识,以高阶素养带动低阶素养发展.反复迭代,强化课段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在反复迭代的语言实践中生成高质量学习成果.

    小说大单元教学高阶素养大概念结构化迭代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的偏差原因与应对策略

    章俊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对于培养未来高素质的"数字公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师开展跨媒介学习教学或者利用跨媒介思路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效率.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偏差应对

    表现性评价视域下的语文微项目式学习

    姚尚春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现性评价视域下的语文微项目式学习,是指在真实或模拟的语境中,教师将学生预学中或教师自身发现的问题或提炼的单元大概念,设计成能在一节课的单位时间内或分段解决的微项目学习任务,整合相关课程资源,学生通过综合、开放、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解决一个真实的小问题,习得语文关键能力,获得语文学习成果.在整个语文实践活动或问题解决、任务完成过程中,运用核查表、表现清单、评分规则等评价工具观察学生言语活动的过程及产生的成果,从而评价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状况.依据单元任务要求等,依托问题或大概念,通过表现性评价实践语文微项目式学习,可以达到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

    微项目式学习问题大概念表现性评价

    改写·对读:文言经典《促织》阅读教学尝试

    曲宏伟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文言经典作品《促织》和白话经典作品《蛐蛐》作为课程资源展开改写、对读活动,是一次有价值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尝试.一次梳理、两次改写、三次对读的学习任务设计,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又能够帮助他们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促织》《蛐蛐》改写对读

    大单元视域下的单篇教学设计——以《氓》为例

    张志强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氓》被编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要求"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初步认识所读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教材"单元导语"中有"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并比较不同体裁的诗歌在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等要求.基于此,以真实任务统摄学习活动,带领学生通过研习《氓》,从内容、叙事、诗味、影响等角度理解《诗经》的艺术价值,进而对大单元背景下的单篇教学进行有益探索.

    《氓》大单元视域单篇教学《诗经》经典价值

    让古代诗歌教学更贴近生活——以《氓》的课堂教学为例

    祝宇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诗歌教学应该跟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人生体验,让学生从生活出发,来理解、鉴赏古代诗歌.以《氓》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梳理诗歌的情节,把握好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而分析女子婚变的原因,从中总结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用文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识人观、爱情观、价值观.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