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通讯

月刊

1004-6097

语文教学通讯/Journal Yuwen Jiaoxue Tongxun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革命味"与"语文味"的统一——革命文学作品备教路径探析

    梁振鹏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当前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比重较大的革命文学作品教学进行研究,发现存在"语文味"与"革命味"不协调的问题.基于此,提出立足于学情,借助例证互补消除学生对历史的隔膜,立足于文本,通过对比思考发掘革命文学作品的独有特质,立足于树人目标,经由语言实践运用实现革命精神的传承三种教学路径,旨在实现革命文学教学"革命味"和"语文味"的真正统一.

    革命文学作品革命精神革命文化传承语文味

    读"我":打开回忆性散文大门的密钥——以《回忆我的母亲》的解读为例

    胡东辉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回忆性散文中,"我"具有极为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以《回忆我的母亲》解读为例,提出回忆性散文应高度关注"我"独特的言语表达所传递的人生经验,关注"我"所塑造的"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在读"我"的过程中深入感知散文形象,体会"我"的特殊心境,借此打开文本中作者的心灵大门.

    回忆性散文文本解读《回忆我的母亲》

    世俗生活的终极追问——《秋天的怀念》的言语思维解读

    王清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复调式言语思维、对比式言语思维和错位式言语思维的角度解读《秋天的怀念》,便可发现,史铁生在用一种属于史铁生特有的指向灵魂的写作,引领读者进入广阔而深邃的审美空间,并对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对人类的世俗生活进行终极追问.

    言语思维文本解读错位《秋天的怀念》

    从"生命的飞奔"到"生命的静流"——重读《我看》

    张紫彤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看》不仅是穆旦对外部世界的感性体验,更是其内心世界的深刻映射.诗中,诗人最初沉浸在广博天地间不断探求,将"我看"发挥到极致,感受到了"生命的飞奔".其后却陷入了选择的迷茫,转向时间的维度思考远古哲人的启迪,向往"生命的静流".最终在"飞奔"与"静流"的不断游离与往复中,领悟到人与自然交融、共鸣的"合流".

    现代诗歌阅读文本解读穆旦《我看》

    亲情、责任、生命的交相辉映——《散步》主旨再析

    何淼代成功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对《散步》主旨的理解,大多聚焦于孝、尊老爱幼、重大责任等通识性概念,而对文本亲情、责任、生命三大主旨及三者内在关系探讨不深.针对《散步》主旨理解的浅表性问题,通过深入挖掘文本情节逻辑,探究人物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对孝、尊老爱幼等传统概念内涵进行辨析,揭示亲情的特质;通过对"我"及环境描写的深入分析,梳理"我"责任意识的发展脉络,探究责任的特殊内涵;通过对亲情、责任和生命三者关系的梳理辨析,探求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思考,最终旨在厘清《散步》主旨,提升读者对这一篇散文的深入理解.

    《散步》文本主旨伦理亲情诗意轮回

    综合型试题的情境性、逻辑性、生成性——以初中现代文阅读试题为例

    彭治萍朱伟平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标指出,综合型试题必须在命题材料和生活实际之间找到结合点,充分整合各项语文实践活动.针对综合型试题设计中测试的情境、任务、内容三者之间缺乏关联等问题,提出使三者关系更密切并更具整合意义的题组设计思路.通过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设计符合情境发展逻辑的测试任务,形成具有生成性与发展性特点的测试内容,引导学生在复杂情境中深入思考探究,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展示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综合型试题现代文阅读真实情境语文实践活动

    《红星照耀中国》项目式红色研学旅行设计与实施

    陈梅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红色经典阅读的项目式红色研学模式,能够连接学生生活世界与红色经典的文本世界,研学也因问题导向的项目式学习变得有问可追、有据可依,解决有游无研和不知为何而研的问题.项目式红色研学的实施要注意立足学生主体地位,重构教师行为与角色,从红色经典中提炼学习资源,根据研学时段清单化管理与评价.

    红色研学旅行名著阅读项目式学习《红星照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