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通讯

月刊

1004-6097

语文教学通讯/Journal Yuwen Jiaoxue Tongxun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逻辑归来,活动焕彩——对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的思考

    邢延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逻辑"板块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历经了"存在—消失—重新出现"的过程,折射了语文学科"知识—能力—素养"导向的变化.逻辑由于其知识构成抽象、教师知识储备匮乏、教学设计形式局限的特点,其教学具有相当难度.可以用生活化材料、意蕴丰富的学科材料、情境化试题帮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逻辑知识,并就逻辑在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举例,从而让逻辑教学焕发光彩.

    逻辑教学教材溯源价值探究

    尚情特质与仁爱精神、大丈夫人格的共响——《与妻书》的文化解读

    徐德琳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妻书》表现了缠绵细腻的爱妻之情,更表现了慷慨悲壮的爱国之义.究其文化根源,是魏晋时期尚情特质与儒家仁爱精神及大丈夫人格的共响.当刻骨铭心的爱情与舍生取义的豪情融合在一起,个体化的情感体验就转化为一种最高的道德人格追求,从而打动了千千万万后人的心灵.

    尚情特质仁爱精神大丈夫人格

    捕捉画外之意——《风景谈》写作主旨解读

    王二威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景谈》的风景具有主观选择性,作者借助六幅特定风景画表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解放区的战斗生活,赞美和讴歌了人类伟大的精神创造力.文本以联想回忆为构思方式,将情感投射于静中有动的声画和动中有静的情画,意象被情感统摄,意脉被情语点化,在风景画与画外之意的穿插交互中,突出了延安的创造精神和新生精神.

    风景画意象意脉延安精神

    因一言解透全篇纵横,借文本走进时代风云——部级精品课《烛之武退秦师》品鉴

    李丹庄骏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学生学情和单元学习目标,从佚之狐的"十四字进谏"入手分析.一方面串联起全文内容的理解和疏通,在叙事分析中把握人物形象和说理艺术;另一方面借秦伯、晋文公的退兵,分析春秋末年的社会背景和诸侯的心理.在此基础上,感受烛之武所代表的儒家理想人格,体会《左传》对"礼"的高度推崇.此外,借佚之狐的预判把握《左传》"预叙"的独特叙事特点和艺术效果.

    说理艺术人物形象时代背景预叙

    戏剧:从课堂到舞台——部级精品课《雷雨(节选)》品鉴

    吴亮亮张全民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剧文学有着多重教学价值,而目前的课堂普遍存在重文学性轻舞台性的问题,导致戏剧教学名不副实.可开展综合性戏剧活动,从课堂到舞台,从理论到实践,在阅读与鉴赏的基础上,侧重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等综合性学习活动,从而真正实现戏剧教学的价值.

    综合性戏剧活动整本书阅读戏剧表演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

    基于文体特征,把握写作要点——部级精品课《"事理说明文"写前指导》品赏

    朱洁文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解单元写作任务后,确定了事理说明文写作的四个要点,即准确把握概念内涵,充分说明关键要素,合理安排行文思路,语言表达力求严谨.课堂借助说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事理的过程,引导学生把握文体特点,区别事理说明文和议论文,通过对四方面要点的学习,掌握事理说明文的写作.

    事理说明文概念内涵关键要素行文思路语言表达

    入乎其"类",出乎其"篇"——部级精品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品赏

    王蓁蓁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与一般意义上的悼词相比,既有总体格式的一致性,又有内容呈现的特殊性,可将其理解为以追悼为目的的演说.以此为切入点,设置评选挽联的情境,关注文本类性与篇性特征的比较与思辨,既致力于演讲性悼词类性的体味和揭示,又力图深入课文篇性的研究与开掘.

    悼词演讲词类性篇性

    顺情入机,动言中务——部级精品课《谏逐客书》品赏

    陈一星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借助对历史情境的想象和还原、对文本逻辑的比照和分析、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和品读,引导学生体会《谏逐客书》入情入理的劝谏艺术,理解其成功打动秦王的原因,感受战国策士的论辩之风,感悟作者"广纳人才,任人唯贤"的思想主张.

    劝谏艺术情境创设逻辑推进语言品味

    读写融合,以文育人——部级精品课《学写演讲稿》品鉴

    牛菲菲张妍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有一项为学写演讲稿.可通过整合单元四篇课文的写作特色,整理演讲稿的写作方法,读写融合,完成这项单元学习任务.以"言之有旨"和"言旨有法"二法为抓手,串联起"品""议""改""写"四个环节.这既是对单元课文阅读教学的梳理,又是对单元写作任务的落实.

    读写融合言之有旨言旨有法

    聚点深入,挖一口"深井"——以《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文学短评写作指导为例

    奚素文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短评"牵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文本解读、深入探究、有序表达等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非一日之功.在一次具体的文学短评写作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写作"聚点深入",教师该如何作为?以针对冯至先生的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文学短评写作为例,引导学生因文梳理,沿着语脉走向深处,保证解读方向的准确;母题聚合,类文比读明晰文章特色;在写作后,引导学生审视亮点,在答辩交流中多视点省察,进一步修改完善.

    文学短评深入《一个消逝了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