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通讯

月刊

1004-6097

语文教学通讯/Journal Yuwen Jiaoxue Tongxun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读懂用典之妙,品味诗意之醇——部级精品课《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文诵读》品赏

    张君平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言其"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典,或使立意有据,或令表意委婉;或以古比今,或借古抒怀.用典,并非只是简单援引,以少言多,其实内蕴丰富,效果各异.本课聚焦"用典",通过确立核心学习任务,提供积极有效的解读支架,引导学生在联系、梳理、比较中体会"用典"背后的精心,理解"用典"与意旨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获得对古典诗歌的审美体验,从而实现古典诗歌鉴赏思维能力的进阶.

    用典联系比较诗意

    技能拆解与对标——"任务型"写作导向下"具体说理"能力的精准训练

    董环环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命题趋向"任务型"写作,强化对考生"具体说理"能力的考查.而统编教材中的"任务型"写作训练,又呈点状发射、随文而设的特点,导致写作训练无序列,说理能力训练无向度、不精准.根据高中生理性思维发展规律,拆分出"具体说理"能力的核心技能,并在重整统编教材"任务型"写作序列、研制"事议要素解码法"过程中进行对标训练,明确训练向度,增加训练广度,提高训练效度.如此能使学生在具体写作任务的驱动下,精准有效地做到依具体事件情境展开有层次、有逻辑的说理.

    拆分排序解码"任务型"写作具体说理能力

    作文教学情境设置的基本类型及基本原则

    孙国萍黄厚江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文教学必须设置具体的写作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写作活动,更好地促进写作任务的完成,进而实现写作素养的提高.根据我们多年的写作教学实践,作文教学情境设置的常见方法有基于教学现场设置情境、基于日常生活设置情境、基于虚拟事件设置情境、基于文本设置情境、基于想象设置情境等.设置作文教学的情境,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必须贴近学生实际,必须指向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能为教学过程的推进服务.

    作文教学情境设置类型原则

    高中语文学科认知情境测评题之随文写作

    许娉婷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许多一线教师对"情境"的认识仍然局限于较容易理解的社会生活情境和个人体验情境,对学科认知情境还缺乏深入认知,所以不能精准地围绕课程、单元、文本、学生确立教学目标、设计学科认知情境任务.但伴随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而来的全国新高考语文试卷在情境化试题设计上有诸多开创性举措,其中的学科认知情境试题,往往被看作内含语文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及核心素养探究与运用过程的综合性试题.[1]文章着重探讨在随文写作学科认知情境试题的启示下,随文写作情境的任务设计、问题设计或测评题的创设,从而促进教学评一致.

    学科认知情境随文写作测评

    2024年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作文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冯渊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来作文命题形式在不断演化,如何在千变万化的试题样式中抓住要害,理清命题思路,对于写作教学的开展和复习应考具有重要意义.写作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训练,不是材料的獭祭.因此,首先要对作文试题进行分类,找到命题规律;然后分析每一类试题的思考路径,规避思维误区,聚焦问题进行论证,这对于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写作水平很有必要.

    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作文命题特点写作思路

    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要"适应"什么?——以2024年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现代文阅读为考察重点

    陈兴才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适应性测试"卷因其"提前适应"的意图,较于正式的高考题或更具有典型性和指向性,也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无论是"老高考"区域还是"新高考"省份,作为新课标颁布与实施的"配套工程",全国高考命题改革其实是"一盘棋",新(新课标卷)老(甲、乙卷)高考试题虽在结构上略有差异,但素养测评导向一致.适应性试题提供显著的导向性,但更多是显示丰富的可能性,而不是要固化试题结构、题型、测点.就教学应对来说,分析题型、如何答题是最基本的事情,知道究竟测什么和还可能怎么测,才是高考研究的重点.

    适应性测试素养测评信息类阅读文学类阅读

    2024年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古代诗文阅读题型分析及教学启示

    周康平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历年高考试卷中,相较其他题型而言,古代诗文阅读题型相对"稳定";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其紧贴高考要求而"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理清其题型"稳定"表面下所隐含的"变化",对于古代诗文阅读备考和教学均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古代诗文阅读的考查点和难点,来理解其背后的命题导向,从而提供有效的备考和教学借鉴.

    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古代诗文阅读命题特点教学启示

    在情境化的运用中进行语言积累和思维训练——2024年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名篇名句默写和语用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程丽华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语文高考试卷中,名篇名句默写和语用题往往是创新的试验田,内容密切联系现实生活,题型新颖,灵活多变.所以要深入理解试题背后所考查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素养,避免教学中的机械记忆和机械刷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意蕴,加强理解性记忆,在古诗文的运用中强化积累;对语用题中的传统题型和创新题型进行梳理,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整体化的系统训练,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适应性测试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

    倚文四进:戏剧文学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以《茶馆》为例

    郑军亮朱珏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倚文四进"就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写""演"四种方法,达至"感受""体会""理解""展现"的境界,促使其在循序渐进的深度阅读模式中,逐步提高文学阅读与写作能力,最终将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精神思想带至最高层面.

    戏剧文学深度阅读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想课堂:邂逅理性与诗意的场域——《语文课堂:真实情境的实践叙事》评介

    夏敏
    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思考,从《语文课堂:真实情境的实践叙事》的阅读出发,认为语文课堂应是一场深刻的文学审美探索之旅,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领悟文本和情感的内在美.同时,师生对话应追求自由与开放,教师需成为学生思考的助推者.

    阅读教学言语实践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