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任彦钧

月刊

1004-6097

czm@ywtd.com.cn

0351-6378029

030024

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南路45号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Journal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核与边际

    邓林鹃
    1页

    基于云教育的古诗词翻转教学策略研究

    周建红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云教育平台相关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不仅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知识,还能在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阶段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推进翻转教学的开展.基于此,从云教育的角度出发,结合初中语文古诗词实践教学,探讨将这一技术运用于古诗词翻转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云教育初中语文古诗词翻转教学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探究——以《乡土中国》为例

    赵碧宇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应以任务单搭建阅读支架,以小组合作创设阅读共同体,以专题阅读促进思辨性表达,并在阅读过程中实施动态化评价.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为例,立足教学实际,阐述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好文章应该具有的文本特质——以《反对党八股》为例

    吴荣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主席的《反对党八股》是一篇谈怎样写文章的文章,作者在批判党八股坏处的同时,提出了好的文章需要具备的要素:内容充实,能够揭示事物本质;语言丰富,对于读者、听众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好文章内容充实语言丰富

    课文解读的现实取向——以《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解读为例

    王伟红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类文本选自当下面向实际生活的新闻媒体.以"现实取向"来解读此类文本,可以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获得理性认知.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巩固文化基础、促进认知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从象牙塔逐步走向现实社会的过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建立面向现实的文本解读视角,对学生顺利实现这种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高中语文教材分析现实取向

    《庄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徐慧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文学元素和哲学层面分析《庄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出《庄子》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希望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初中语文《庄子》应用价值

    寻找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的钥匙

    侯路芳
    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解读文本不能只从字面上感知文章大意,而应追求与作者心灵上的共鸣,努力成为作者的知音,让阅读文本的过程成为跨时空对话的过程.收入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读书:目的和前提》一文,对学生的读书学习具有"钥匙功能".教师在解读该文时,应重点引导学生将文中观点转化为对自身读书学习有积极促进意义的内在动力,进而充分发挥文本的正面价值.

    高中语文教材分析《读书:目的和前提》

    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苏轼诗文为例

    平兰芳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1+X"群文阅读既是当前教学中的热点,也是语文教学研究中的难点.设计"1+X"群文阅读教学,可以立足语文教材,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苏轼诗文为"1",根据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课外"X"阅读拓展,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群文阅读"1+X"教学策略

    细处涵泳,把握文本抒情方式

    高赛凌兰胜蓝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设置读写结合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掌握各种语文要素.以"抒情手法"为例,便有几种不同的写作手法: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揣摩人称变化,理解直接抒情;可以分析修辞手法,辨析间接抒情;可以推敲景物描写,掌握情景交融手法;可以梳理情节布局,体会在叙事中融入情感的手法;还可以借鉴经典,掌握咏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初中语文抒情方法读写结合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途径——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乡愁》一诗的教学为例

    刘春霞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的精神只有生长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才能不偏离主流价值观的轨道.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具体文本解读,积极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积极渗透.为了确保渗透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在充分掌握教材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态度,并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当的传统文化载体进行引入.从效果来看,在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圆满实现.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