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任彦钧

月刊

1004-6097

czm@ywtd.com.cn

0351-6378029

030024

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南路45号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Journal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英雄雨来》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引探究

    王金凤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教材创造性地将整本书阅读纳入教学,逐级设计了"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等板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快乐读书吧"的导读功能,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实践,真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信心与良好习惯.从《小英雄雨来》的阅读教学指导出发,探索紧扣语文要素,促进学生深度阅读的具体路径.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小英雄雨来》语文要素深度阅读

    立足生活 成就高效——小学语文生活化阅读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范青青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活化阅读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展开深入的阅读学习,在阅读过程中收获真实的情感体验,借助阅读感悟生活.基于此,联系课堂实践,就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活化阅读课堂展开探讨.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生活化

    用"情绪"来"记忆"阅读——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融入的优化策略

    高晓勍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学科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还有文化理解以及情感感知能力.以"担当"为主题,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接受能力,探讨在教学中通过恰当调动情绪来强化学生阅读记忆与理解之法,从而提升阅读效率.

    情绪调动深入阅读情感感知

    以问为钥借析作翼——《孔雀东南飞》导读策略探索

    廖灵琳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孔雀东南飞》时运用钱梦龙老师的导读法,把握能级相应和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设计情境问题,以连环问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以曲问让学生感受悲剧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孔雀东南飞》导读策略情境问题

    小学一年级汉字起步教学的有效策略

    高良琴
    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一年级写字起步教学中,教师应严格规范学生的握笔和写字姿势,同时应紧扣笔画,让学生对汉字的结构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要通过读帖、摹帖和临帖来完成书写练习,巩固对汉字的记忆.只有如此,才能将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汉字起步教学

    在驳论中认识驳论——以《答司马谏议书》为例

    赵宇强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答司马谏议书》驳论技术高超,眼界一流.但如果放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加以考量,其在逻辑上与认知上都值得探讨,是认识与研究驳论的极好范本.

    驳论技术历史情境认知偏见

    绽放的百合青春的底色——《百合花》教学主题指向略谈

    李骥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春是锦瑟年华,在人的一生中弥足珍贵.入选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百合花》,以清新俊逸的笔调、温柔细腻的风格,叙写了一个革命战争年代发生在前沿包扎所的故事.单元教学时,教师应落实人文主题学习,引导学生感悟青春的情怀,理解青春的价值,点燃青春的激情.这是单元教学的主题指向,也是教学中应该突破的重点.

    《百合花》教学青春细节价值

    由浅入深悟深情——细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王慧佩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忆我的母亲》一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要想读懂这种深情,首先需对课文进行简单的梳理,读懂母亲在生活中遭遇的困苦,体会母亲的品格;其次,需总结作者从母亲的言传身教中得到的教益,领悟其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再次,需品味文中语言,体会作者对母亲及劳动人民的情感.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劳动人民

    无声文字有声乐 一曲琵琶响千年——《琵琶行》里的琵琶曲

    张红刚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琵琶行》因情而动人,更因诗中描写的琵琶曲而动人.琵琶曲是这首叙事诗中所叙故事的缘起,也是主要人物琵琶女出场的铺垫,更是诗人描写的一个重心.诗人采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琵琶曲,写出了琵琶曲的多种美感,同时诗人也写出了琵琶曲音乐的变化,其中寄寓着对琵琶女命运的关注与同情.

    《琵琶行》琵琶曲艺术手法人物命运

    新时代文学批评的思想担当与现场意识

    唐圆鑫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在取得不凡成就的同时也病象丛生,"问题意识的匮乏和聚焦问题能力的欠缺使得我们的文学研究难以良性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韩伟先生的《思想在文学现场》一书以敏锐的学术眼光直面多元化时代的文学症候和时代诉求,通过对新时代文学批评的思想担当与现场意识的构建,呼吁文学批评的价值坚守与批评家的责任意识,重振中国当代文学的思想根基与学术活力.与此同时,文学研究既要有立足本土的自我认同,也要有胸怀世界的深远眼光,"民族传统"和"世界视野"的融通才是当下文学研究的价值指向.

    新时代文学批评思想担当现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