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

晓苏

月刊

1004-0498

ywjy@mail.ccnu.edu.cn

027-67867086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语文教学与研究/Journal The Language Teacher's Frien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强化理论色彩、突出探索意识、推动教育。扩大阅读视野、加强写作训练、迎接语文考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让"爱国主义"之花绽放于高中语文课堂——余志平访谈录

    余志平万进峰
    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贯彻不力的问题,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高度和学生心理发展层面,强调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所选篇目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类别、语文课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角色定位等问题,并结合具体课例进行了分析评价.

    高中语文教学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思政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

    革命传统小说的真实性与真实感——兼论革命传统小说的教学关注点

    欧阳华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费》《小二黑结婚》中的黄新、三仙姑等文学形象有着坚实的真实性依据,却被不少学生认为缺少真实感.这种真实性与真实感的背离是当代学生、教师与革命时代疏离,进而造成作者与读者所处文化情境脱节所导致的.在革命小说的教学中,应致力于从创作学和传播学角度打破时代隔阂,促使当代师生理解革命,进而发挥革命小说在教学中的独特价值.

    革命小说真实性真实感创作传播

    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谢荣娥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课程建设为基点,拓展与探索丰富的路径,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论文以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具体实施路径,实现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组建与指导科研兴趣小组,激发学生研究兴趣;融专业性、社会性、实践性一体,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训练;集先进性、科学性、现实性于一体,引导"挑战杯"竞赛项目.引导学生紧密结合课程学习中的相关知识与理论,在大量阅读、材料收集与整理、田野调查中,强化问题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加强合作与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养.

    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路径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微专题开发策略

    赵瑞华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专题是"学习任务群"课堂化的恰切载体,也是教材单元教学化的合宜通道."学习任务群"微专题开发,要坚持核心素养导向,通过聚焦文本的体式特征与形式秘妙、核心的语文知识与关键的语文能力、基础的语言积累与实用的思维方式、经典的文学现象与重要的文化话题等策略,构建结构化的教学点,开展依标教学,促进深度学习,拓宽任务群教学路径.

    学习任务群微专题素养导向开发策略

    语文的教育是一场生命的教育——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之思

    彭圭玉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路上,教师需要在专业领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生命的底色,让专业底气更加厚实;需要从学生的起点出发,不断探寻语文学习的要义,找到教学的关键点与发力处,引导学生不断探寻语文学习与个体生命成长的关联,展开"深度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这是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大命题.

    核心素养语文教学学生学习生命成长

    思辨性阅读的心理机制

    陈礼林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改革有着许多教育学层面的推进,但缺乏心理学层面的普及与落实.思辨性阅读作为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学习任务群之一,为了有效落地,既要关照教育学层面的知识落实、能力提升,更要着力建构其心理机制.为此,本文从聚焦思辨性阅读的心理支点、心理踪迹、心理框架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语文课改思辨性阅读心理机制

    对分课堂模式下群文阅读教学之理论研究

    张利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对分课堂与群文阅读教学课堂特点的相似之处,将对分课堂模式引入群文阅读教学.把群文阅读教学分成三个过程:第一步教师导学讲授,第二步学生独学即学生独立开展阅读,第三步是讨论与对话,即学生独立阅读之后就是小组讨论和师生对话.作者探讨了基于对分课堂模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的哲学基础是解释循环理论,心理学基础是建构主义.从哲学解释循环理论和心理学建构主义角度分析,该课堂模式能进一步提升群文阅读的课堂效果,更能让学生理解融贯形成整体建构、达成整体的视域融合,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更有效.

    对分课堂群文阅读教学解释循环理论建构主义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策略研究

    谢先丽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科大概念.但是在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一部分教师要么囿于单篇教学的惯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全方位的解读,要么只取大概念的"形",而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这都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大概念的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既能拓展教学的广度,又可以挖掘教学的深度.

    大概念文本细读核心素养

    以事传理,由文到法——《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视角探析

    蔡忠平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的写作特色在于"以事传理",教学时可以结合这一写作特色采用由文到法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学得文章的写"事"方法,又能得到人生成长的"理".本课的教学视角可以从以目标预设的具体性追求教学效益的实然性、以学习任务的关联性体现文本解读的独特性、以学习支架的支持性实现学习能力的进阶性三个角度切入,尝试将文本特点与课堂教学两者之间实现高度的有效融合.

    以事传理由文到法《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视角

    《琵琶行》中的"棘轮效应"与"投射心理"

    顾海学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古代迁谪文化思想影响,对《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等同理解一直停留于人物今昔落差的形式认同,而未发掘思想层面等级观、价值观的文化认同.琵琶女所秉持的是"棘轮效应"式的高消费生活观,白居易在同情的作用下产生无意识的"投射心理",在身份地位的等级观、物质享受的价值观等方面与琵琶女同频共振,完成非理性的等同互应.

    《琵琶行》棘轮效应投射心理等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