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

晓苏

月刊

1004-0498

ywjy@mail.ccnu.edu.cn

027-67867086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语文教学与研究/Journal The Language Teacher's Frien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强化理论色彩、突出探索意识、推动教育。扩大阅读视野、加强写作训练、迎接语文考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制造"篇章":统编教材对《劝学》的编写失误

    郑杰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教材把《劝学》中"学不可以已"独立成段并作为"中心论点",是制造"篇章"的努力.但据《劝学》原文介乎语录体和专论体之间的写作体例和先提出观点后比喻佐证的论述风格,选文部分主要内容是"学不可以已""学胜于思""积善成德",并不围绕"学不可以已"论述,也不是严格的"篇章".纠正这一编写失误,有利于从写作体例和论述风格入手,正确理解"劝学"思想,进而为正确开展古文思辨性教学提供指南.

    《劝学》荀子篇章思辨性教学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比喻之变"

    张从慧曾静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谏太宗十思疏》是高考必背篇目.第一段开头两组比喻正反对比,正面先"木"后"水",反面却先"水"后"木".对举错位,逻辑失常.这篇奏疏堪称国学经典中之经典,这里的"比喻之变"有何深意?细读文本发现,这个"比喻之变"在文体上应"章表"之变,在内容上应"重心"之变,在形式上应"顶真"之变.魏征所创造的奏疏"章表体",其行文灵动多变,摇曳多姿.

    《谏太宗十思疏》章表体文本细读比喻之变

    高一论述文读写融通教学策略探微

    胡奇良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认为高一论述文写作任务融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任务群,分别倾向于"向谁说""说什么""怎么说".运用支架理论,可以实现论述文写作的读写融通.教学策略有勾连课外、模仿迁移、思维阶梯以及分项微型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读写融通教学策略

    初中古诗文吟诵教学实施策略举隅

    陈芳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以吟诵之法教学古诗文,不仅能让学生拥有旋律式乐感记忆,感受汉语言音律之美,传承古诗文诗言志、歌咏言、文载道的优秀文化传统;还有开发性灵、涵养诚意、健康身心的独特功效.初中阶段,古诗文吟诵教学的实施策略有:1.积极调动策略:用多样化学习任务引发吟诵学习内在动机;依序安排各类诗文吟诵教学;用灵活的教法培养学生吟诵兴趣.2.传输加工策略:嵌入视音频资料,运用媒体技术创设吟诵情境;提炼"五遍学吟法",精准传授吟诵方法;培养学生领诵员,并用小组合作方式促进吟诵学习.3.有效认知指导策略:用"吟诵指法"指导学生运指寻音,领会"依字行腔"的吟诵规则;通过各类变式对比,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吟诵;提炼"吟诵16 字心决",让学生在吟诵中沉潜涵咏古诗文,受益终身.

    吟诵教学实施策略

    学术类整本书阅读重读阶段的教学路径——以《乡土中国》教学为例

    金哲超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类整本书阅读需要反复进行,相对于以围绕主要概念梳理概括为主的初读阶段,重读阶段的教学应让学生在情境中带着学习任务有选择地重回文本,选择、利用文本内容解决复杂问题.重读阶段,整合包括文本资源、试题资源、现实资源等内容在内的多样教学资源,设计个人体验情境任务、社会生活情境任务、学科认知情境任务等类型的丰富的情境任务,开展以聚焦细小、着眼深度、重视拓展等为原则的学习活动,是一条合适的教学路径.

    学术类整本书阅读重读阶段《乡土中国》

    不同的选择,同样的风骨——《短歌行》《归园田居》群文对比阅读教学设计与解读

    谢泽滔陈晶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的篇目.带领学生穿越历史,走入诗人的世界,明确诗人的心路历程,理解其不同的精神归宿,并且对当代高中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产生积极影响是本课的关键.通过群文对比阅读,进行任务设计,引导学生解读两人在乱世中不同的选择,理解两人选择的内在精神价值,感受不同选择背后亦有着相同的价值取向.

    群文对比阅读统编版语文学习任务

    项目引领设支架,任务活动传文化

    詹玮宜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设计依据",教师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可采用项目式教学.通过给学生构设不同的学习支架,使学生在学习支架的引领下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从而实现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检,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水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项目式教学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

    陈红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关注学习者主体地位和培养学习者关键能力的一种教学认识论,"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依托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是该理念不可或缺的内容.自读课作为架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的桥梁,有其独特的价值,文章从依循教材助读系统、牵引学生自读导学,细研学习任务单、发展学生学习力,巧设项目学习活动、拓宽学生感悟空间三个层面展开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的思考.

    以学习者为中心初中语文自读课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大运河文化的策略探究

    胡笑梅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简要阐释了大运河文化传承的意义,结合本校所处大运河核心地段的区位特性与优势,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与大运河(苏州段)相关的文化素材为例,充分挖掘课内外生态教育资源,探究大运河(苏州段)文化的切入与传承策略,以期达成大运河文化传承、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目标与意义,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新的视角与路径.

    初中语文教学大运河文化传承策略

    以任务为支架,变"讲堂"为"学堂"

    肖连珠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讲"代"学"是事实存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依然没有找到有效的实施路径.如果能够学习和借鉴高中语文教材学习任务设计的理念于阅读教学课堂之中,以任务为载体来设计课堂教学,把课堂学习方式从教师教课文推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学"得更完整些,更深入些,从而实现在真实、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任务支架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