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课内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课内外
语文课内外

010-52165441/5456;010-52165556;010-5216544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院2号楼501

语文课内外/Journal YUWEN KENEIW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运用"微课"策略创高效语文课堂

    叶剑雯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课做为信息技术的最新应用方式之一,有着简短精练、重点突出、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的优势,更能以此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达成.本文围绕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了灵活使用微课来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拓展学生的视野等三大方面的策略,希望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微课高效课堂

    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青春的情绪》教学设计探讨

    蔡梅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教学设计取材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会用面部表情表演各种情绪和尝试归纳情绪的含义;认识情绪的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理解情绪的含义、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青春的情绪情绪的含义和多样性

    新课改下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

    张世华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下,教学模式的方式和导向也更加明确,大部分学校为了能够更好地追上改革的脚步,每个学科都相应的进行了改革,在这其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也在进行改革研究.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中展露出教学方式流程化严重,学生学习不主动,态度不积极等问题.根据上述问题,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方法展开探究,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成果和能力.

    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策略

    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赵美娟
    116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合作学习

    陈美开
    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阶段十分重要,它的发展关系着我国整体教学水平的高低,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一生中的基础性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反之则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按照新课改要求,改变落后教学方式,创新自身授课思维,寻找到适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倍受关注,笔者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出几点建议.

    语文教学方法有效合作学习转变

    基于多元化教学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陈星国
    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方法是教师将知识、技能等传授给学生的途径,这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为了增强教学实效性,教师在授课中应当摒弃过去旧的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教学法,让课堂始终充满活力,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基于此,本文立足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从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这几个方面就使用多元化教学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进行论述.

    多元化教学法初中语文构建高效课堂

    聚焦"生命、生存、生活"升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卢惠玲
    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从人文和精神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素养以及内涵进行培养,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认书识字的基本技能,还需要对学生的德育教学进行关注.在整个学生的教学体系中,初中阶段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在生命、生存以及生活的基础上,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教学,结合教材文章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健康的理念,使学生能够对生命、生存以及生活进行尊重,掌握和感悟.

    "生命、生存、生活"升华初中语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伍惠玲
    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日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教师要用好文本教材,重点是要找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让学生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让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融合促进,使学生在有效阅读中健康成长.

    课外阅读衔接点课堂教学

    打造活跃课堂,提升语文素养

    庄敏
    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高低对其听课效率及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课堂参与性明显有所降低,这与知识难易程度及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都有关系.教师需从自身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激励课堂参与度的提高,收获语言、思维能力的提升.

    课堂参与原因及措施

    《渔家傲·秋思》之"异"教学设计

    李玉
    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