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物生物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物生物技术
药物生物技术

吴梧桐

双月刊

1005-8915

ywswjs@cpu.edu.cn

025-83220372

210009

南京童家巷24号

药物生物技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C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科委批准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双月刊)。主要刊登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食品化学、农业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研究应用文章。包括生物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信息学、基因治疗学以及生物成份的分离纯化和分析、新生物药物的开发和药理、药效及临床研究。本刊读者是从事生物技术科学研究人员,生物科学工作者,生物药物科技人员,药学工作者,医师,高等院校师生和工农业科技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存比较中IPCW校正win ratio法的统计性能研究

    张曼婷虞茜惠王时敏周渝丰...
    457-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评价逆概率删失加权(inverse probability of censoring weighting,IPCW)校正win ratio方法用于两组生存比较的统计性能,为分析带有删失的生存数据提供新的方法选择。采用Monte-Carlo模拟方法,设置等比例风险和非等比例风险下的不同场景,对IPCW校正win ratio法、win ratio法、Cox模型法、log-rank检验法用于生存比较假设检验的统计性能,以模拟样本中P<0。05的样本比例作为评价指标。对前两种方法参数估计的统计性能,以两组的赢率和赢率比的中位估计值作为评价指标。在等比例风险假设下,4种方法的一类错误率均逼近事先设定的检验水准(0。05);当样本量低于100或删失率大于50%时,IPCW校正win ratio法的检验效能略低于Cox模型法、log-rank检验法,始终高于win ratio法;IPCW校正win ratio法的中位估计值与win ratio法无明显差异。在非等比例风险假设下,从检验效能上看,存在延迟效应时,IPCW校正win ratio法高于win ratio法,低于Cox模型法和log-rank检验法,存在交叉效应时,随着交叉位置不同,几种方法表现不一。从参数估计看,无论在何种情形下,只要删失率不超过50%,该方法均能校正由删失带来的赢率偏倚,并获得无偏的估计,即使删失率超过50%,IPCW校正win ratio法对赢率的校正效果减弱,但仍能维持在较小的偏倚范围内。IPCW校正win ratio法作为一种新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可以用于生存数据的比较分析,其统计量能反映组间全局对比赢率情况,且具有较好的无偏性质,可考虑用作非等比例风险时处理效应估计。

    生存比较winratio逆概率删失加权Cox模型log-rank检验Monte-Carlo模拟

    长效生长激素生产用工程细胞株稳定性分析

    魏利刘道琴徐婷黄伟...
    464-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rhGH-Fc融合蛋白(AK2017)是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的长效化生长激素药物,通过其C端融合Fc蛋白来延长药物的半衰期,从而达到长效化的目的。建立适合生产的稳定的CHO工程细胞株是rhGH-Fc融合蛋白商业化生产的前提,也是所有重组蛋白类药物在开发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分析rhGH-Fc融合蛋白生产用工程细胞株CHO-rhGH-Fc的稳定性,通过细胞株筛选的单克隆源性、传代稳定性和GMP条件下三批次样品生产质量一致性的三个维度来对生产用工程细胞株CHO-rhGH-Fc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CHO-rhGH-Fc细胞株的单克隆源性约96。7%,传代过程中细胞形态和倍增速率与传代前工作细胞库细胞一致;传代至G54代目的蛋白表达量和目的基因拷贝数分别为G8代的78%和87。8%,培养过程中不同代次细胞生长趋势稳定,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原始理论序列保持一致;GMP条件下连续三批次200 L生物反应器规模培养的细胞生长和代谢趋势均相似,纯化后的三批rhGH-Fc融合蛋白样品的纯度、翻译后修饰和相对生物学活性相似。数据显示长效生长激素生产用工程细胞株CHO-rhGH-Fc的传代稳定性和批间稳定性良好,细胞在商业化生产规模的培养周期内保持稳定,可满足商业化生产需要。

    长效生长激素CHO-rhGH-Fc稳定性分析拷贝数翻译后修饰生物学活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天山雪莲治疗肌少症的作用机制

    焦敏康莹莹龚福恺于鲁海...
    471-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网络药理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天山雪莲治疗肌少症的分子机制。利用传统中药数据库(TCMID)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来筛选天山雪莲的相关靶点及其活性成分,采用UniProt数据库标准化靶点,并利用Cyto scape可视化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在数据库Gene cards中检索和肌少症有关的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同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接天山活性成分与靶位置。通过类药性(DL)和口服生物利用度(OB)参数筛选得出天山雪莲成分12个;检索疾病数据库得到肌少症疾病相关靶点435个,47个天山雪莲-肌少症共同靶点;生物学过程主要与调节AKT1、TNF-α、IL-6、TP53和VEGFA等蛋白有关,主要作用于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等通路;分子对接表明木犀草素、槲皮素、黄芩素-7-甲醚等关键活性化合物与AKT1、IL6、TNF、TP53和VEGFA等关键靶点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研究初步揭示了天山雪莲多层次、多环节治疗肌少症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治疗肌少症提供科学依据。

    天山雪莲肌少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机制研究民族药

    氧化石墨烯负载精氨酸纳米体系对乳腺癌4T1细胞的影响和生物安全性初步评价

    谢黎崖卓素联张真侯振清...
    479-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研究氧化石墨烯负载精氨酸纳米体系(GO-Arg-SL)对乳腺癌4T1细胞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生物安全性的初步评价。选择乳腺癌4T1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GO-Arg-SL 对4T1细胞产生NO的影响;采用MTT法和活/死细胞染色法,观察4T1细胞的抑制和杀伤情况,评价GO-Arg-SL对4T1细胞的毒性;采用BALB/c小鼠进行生物安全性实验,观察溶血情况,检测血生化和血常规。结果表明,GO-Arg-SL能使4T1细胞内产生大量的NO;GO-Arg-SL能抑制4T1细胞的生长,加激光照射组的抑制和杀伤能力更强;溶血结果符合规定,血生化和血常规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说明GO-Arg-SL光热协同NO气体具有优异的细胞杀伤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氧化石墨烯负载精氨酸纳米体系4T1细胞BALB/c小鼠细胞毒性活/死细胞染色法生物安全性

    多柔比星诱导的结肠癌细胞衰老促进NK细胞激活

    隋铭浩杨红沈杰田宝鹏...
    484-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完善多柔比星抗肿瘤机制,本文研究了多柔比星诱导结肠癌细胞衰老、对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原因。首先验证了一定浓度多柔比星在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中均能促进结肠癌细胞衰老的发生,接下来在脾淋巴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与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的共孵育体系中,发现多柔比星诱导的细胞衰老能够使NK细胞激活。为寻找NK细胞激活原因,对多柔比星诱导的衰老结肠癌细胞进行了转录组学检测与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发现衰老结肠癌细胞中IL-7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随后的研究发现IL-7能够显著促进NK细胞激活标记CD69+上升。综上所述,一定浓度多柔比星诱导结肠癌细胞衰老、促进IL-7产生并激活NK细胞,可能是多柔比星抑制结肠癌细胞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拓展了多柔比星的免疫调节抗肿瘤机制,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多柔比星结肠癌细胞衰老自然杀伤细胞白介素-17

    APP异常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朱向宇范新昊刘钟月吴娜...
    491-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异常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培养人OSCC细胞系WSU-HN13,脂质体转染法建立未感染细胞组、对照质粒组、对照shRNA组、APP过表达组及APP shRNA组,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APP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24、48和72 h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APP过表达组APP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未感染细胞组、对照质粒组、对照shRNA组和APP shRNA组(P<0。05),APP shRNA组APP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未感染细胞组、对照质粒组和对照shRNA组(P<0。05)。转染后24~72 h,APP过表达组细胞增殖活性高于未感染细胞组、对照质粒组、对照shRNA组和APP shRNA组(P<0。05);转染后48~72 h,APP shRNA组细胞增殖活性低于未感染细胞组、对照质粒组和对照shRNA组(P<0。05)。APP过表达组细胞迁移能力、侵袭细胞数高于未感染细胞组、对照质粒组、对照shRNA组和APP shRNA组(P<0。05),APP shRNA组细胞迁移能力、侵袭细胞数低于未感染细胞组、对照质粒组和对照shRNA组(P<0。05)。APP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低于未感染细胞组、对照质粒组、对照shRNA组和APP shRNA组(P<0。05),APP shRNA组细胞凋亡率高于未感染细胞组、对照质粒组和对照shRNA组(P<0。05)。研究结果证实APP异常表达可促进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抑制细胞凋亡,或可作为OSCC诊疗的新靶点。

    口腔鳞状细胞癌淀粉样前体蛋白迁移增殖侵袭凋亡

    辛伐他汀对肋骨骨折大鼠模型骨愈合的影响以及机制探讨

    逯娜黄素伟张伟巍张雁...
    496-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肋骨骨折大鼠骨组织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选取60只SPF级SD大鼠建立大鼠肋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15)、辛伐他汀低剂量组(n=15),辛伐他汀中剂量组(n=15)、辛伐他汀高剂量组(n=15)。辛伐他汀处理组大鼠造模后分别采用辛伐他汀2。5、5。0、10。0 mg/(kg·d)灌胃,连续4周,于实验终点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肋骨愈合情况;HE染色确定肋骨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1L)-1、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骨代谢分子骨保护素(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OPG)及核因子 κ 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 B ligand,RANKL)表达水平的变化;蛋白电泳检测成骨细胞骨钙素(osteocalcin,OCN)、Runx2蛋白的表达。小动物活体成像结果显示辛伐他汀低剂量组、辛伐他汀中剂量组和辛伐他汀高剂量组大鼠骨骼愈合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辛伐他汀用量的提高愈合程度提高;HE染色结果表明辛伐他汀低剂量组、辛伐他汀中剂量组和辛伐他汀高剂量组大鼠骨排列方向较为一致,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并且随着辛伐他汀用量的提高病理损伤程度降低;ELISA结果表明辛伐他汀低剂量组、辛伐他汀中剂量组和辛伐他汀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IL-17及TNF-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骨代谢相关分子OPG、RANKL表达水平显著升高,OPG/RANKL比值也显著升高,并且随着辛伐他汀使用的剂量增加显著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电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组大鼠OCN、Run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且随着辛伐他汀使用的剂量增加显著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辛伐他汀对大鼠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炎症因子释放、激活成骨信号通路OPG/RANKL、骨细胞活性有关。

    辛伐他汀骨折炎症因子OPG/RANKL信号通路骨愈合机制大鼠模型

    NLR、PLR与胃癌患者肿瘤标记物指标、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

    李心怡李晓庆郑靖凡陈禹宇...
    502-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胃癌患者肿瘤标记物指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蛋白、P53蛋白]及临床特征的关系。选取2018年7月-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110例胃癌患者,纳入胃癌组;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比较两组受试者NLR、PLR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NLR、PLR对胃癌的预测价值。采集胃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R-2、Ki-67、P53表达情况,分析NLR、PLR与HER-2、Ki-67、P53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随访2年,分析胃癌患者NLR、PLR水平与预后的关系。胃癌组NLR、PLR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均<0。05);ROC曲线显示,NLR、PLR诊断胃癌的AUC分别为0。719、0。794(P均<0。05);高NLR(PLR)组与低NLR(PLR)在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LR、PLR水平与HER-2、Ki-67、P53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高PLR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PLR组。NLR、PLR对胃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水平越高,胃癌患者HER-2、Ki-67、P53阳性率越高,肿瘤直径越大,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越大,分化程度越低,TNM分期越高,浸润深度越深,PLR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胃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蛋白P53蛋白临床特征

    水飞蓟宾调节肠道菌群保护NAFLD患者肠屏障的机制研究

    陈俊石拓
    507-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水飞蓟宾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保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肠屏障的作用机制,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医院收治的经临床诊断确诊的NAFLD患者共96例,以单号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加用双环醇,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水飞蓟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炎症因子水平、肠屏障功能、肠道菌群,以及统计不良反应情况。在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47例(97。92%),与对照组40(83。33%)相比明显较高;观察组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白介素-6(IL-6)、血清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多糖(LPS)、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等指标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P<0。05);α多样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hao 1指数(Chao 1)明显低于对照组;而Shannon多样性指数(Shannon index)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属、乳酸菌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相较于对照组则较低(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在NAFLD患者中应用水飞蓟宾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对患者的肝功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并且能够对肠屏障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水飞蓟宾肝功能肠屏障肠道菌群不良反应临床应用

    血红蛋白对未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赵茗茗乔晓梁凤叶彬...
    513-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血红蛋白对未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未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RU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Mayo评分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基线资料与RUC严重程度和改良Mayo评分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模型评价RUC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UC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共纳入符合标准的RUC患者94例,其中男性54例(57。45%),平均年龄为(46。43±14。67)岁。高风险组29例(30。85%),低风险组65例(69。15%)。住院天数、改良Mayo评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水平在RUC不同风险分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住院天数、血小板、C反应蛋白、血沉、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与RUC严重程度和改良Mayo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血红蛋白和白蛋白与RUC严重程度和改良Mayo评分呈负相关(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是RUC疾病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3),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是RUC患者改良Mayo评分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分析所示,尽管血红蛋白、血沉、白蛋白、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都能预测RUC的疾病严重程度,但是血红蛋白对其的诊断价值最高(AUC=0。879,P<0。001)。血红蛋白对未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和改良Mayo评分具有中等强度的预测价值。

    溃疡性结肠炎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程度血红蛋白改良Mayo评分生物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