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物生物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物生物技术
药物生物技术

吴梧桐

双月刊

1005-8915

ywswjs@cpu.edu.cn

025-83220372

210009

南京童家巷24号

药物生物技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C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科委批准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双月刊)。主要刊登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食品化学、农业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研究应用文章。包括生物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信息学、基因治疗学以及生物成份的分离纯化和分析、新生物药物的开发和药理、药效及临床研究。本刊读者是从事生物技术科学研究人员,生物科学工作者,生物药物科技人员,药学工作者,医师,高等院校师生和工农业科技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FRET原理的TEV酶活性检测方法的探索

    王婧瑶祝佳慧续敏王盛...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开发了一种基于荧光蛋白的FRET检测技术,探索其在研究TEV蛋白酶活性等方面的应用。在青色荧光蛋白(Cerulean)和黄色荧光蛋白(Citrine)之间插入TEV酶特异性识别位点,构建基于FRET原理的重组底物。在细菌内、外两个体系中,通过酶切前后SDS-PAGE分析及底物荧光强度的变化,对TEV蛋白酶活性的差异进行表征,以此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随着酶含量的增加,基于FRET原理的底物被切割效果明显增强。且在细菌内、细菌外两个体系中,阳性对照均显示出更低的荧光强度。蛋白酶类FRET底物可以在细菌内和细菌外完成对野生型TEV酶及变体的酶活比较,揭示了其在酶活检测以及筛选方面的应用前景,并为进一步开发其他蛋白酶活性检测技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TEV酶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RET)重组蛋白蛋白表达与纯化青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

    新型塔斯品碱衍生物HMQ-T-B10诱导人结肠癌细胞LoVo凋亡作用及机制研究

    雍素云张丹周楠张鹏...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塔斯品碱衍生物HMQ-T-B10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采用MTT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Hoechst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法检测低(2 µmol/L)、中(4μmol/L)、高(8 μmol/L)3种浓度HMQ-T-B10对LoVo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3种浓度HMQ-T-B10对Bcl-2、Mcl-1、Bax、Cyto-C、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7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MTT 法结果显示 HMQ-T-B10能明显抑制LoVo细胞的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7。9±1。1)μmol/L。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表明3种浓度的HMQ-T-B10均可剂量依赖性抑制LoVo细胞增殖,Hoechst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显示HMQ-T-B10可剂量依赖性诱导LoVo细胞凋亡。Western-Blot结果显示4 μmol/L及8μmol/L HMQ-T-B10可显著下调Bcl-2蛋白表达并增加Cyto-C表达,3种浓度的HMQ-T-B10均可显著抑制Mcl-1蛋白表达并升高Bax及Cleaved caspase-7表达,8 μmol/L HMQ-T-B10可显著性增加Cleaved caspase-3表达。HMQ-T-B10可抑制LoVo细胞增殖,可能通过Bcl-2/Caspase通路诱导其凋亡。

    塔斯品碱HMQ-T-B10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凋亡Bcl-2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

    一种重组蛋白中内毒素的去除方法研究

    陈梅梅秦宇刘世萍胡宏飞...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是受污染的注射剂、制剂辅料和医疗器械等引起热原反应的主要原因,故应进行严格控制。本研究评价了阴离子交换层析、超滤和纳滤三种方法对一种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重组蛋白中内毒素的去除效果。该蛋白的等电点为5。4~6。2,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0 000。采用鲎试剂法检测内毒素残留,并采用SEC-HPLC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蛋白纯度及浓度。结果表明,阴离子交换层析对内毒素的去除效果不显著,30 000的超滤膜将目的蛋白及内毒素同时截留。而纳滤膜将该重组蛋白中的内毒素含量从初始的大于160 EU/mg降低至10 EU/mg以下,该膜对目的蛋白无截留作用,且不影响蛋白纯度。推测蛋白溶液中钙离子等的存在使内毒素聚合成了更大的分子,故可利用纳滤膜进行去除。纳滤法操作简单,无需进行样品调节,故无需进行后续纯化、换液等工作,是精制内毒素超标样品的优选方法。

    内毒素阴离子交换层析超滤纳滤重组蛋白去除回收率

    单细胞RNA测序鉴定纤维化相关基因在糖尿病相关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李小妹黄士蒙高渊博赵思玉...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探寻糖尿病和心力衰竭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并评估纤维化相关基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从GEO数据库中下载心力衰竭的单细胞测序和转录组测序数据;从CTD数据库中下载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通过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寻找与糖尿病相关心力衰竭密切联系的通路;收集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衰患者,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通过对GEO数据库的mRNA表达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从中获取与糖尿病相关心衰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共鉴定了20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包括94个上调的基因和112个下调的基因。同时,通过对糖尿病心力衰竭的心脏组织和非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组织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并从中获取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发现,共鉴定了265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36个上调基因和129个下调基因。PPI网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彼此之间表现出强烈的内在联系。单细胞测序分析结果表明S100A8主要富集在心脏祖细胞中。最后,从之前所有的糖尿病心衰患者和非糖尿病心衰患者中随机选取5名患者进行PCR检测。结果提示糖尿病心衰患者中的S100A8的RNA相对表达水平相对于非糖尿病心衰患者显著提高。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发现S100A8通过损害心脏祖细胞与糖尿病心衰相关联,S100A8可以作为潜在的2型糖尿病引起的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

    糖尿病心力衰竭S100A8心脏祖细胞GEO数据库差异基因表达纤维化相关基因生物标志物

    新型HF-LPME-HPLC对蒙药荜茇生物碱含量测定研究

    郭晶晶张俊清白云霞张胜巍...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建立一种新型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联合高效液相色谱(HF-LPME-HPLC)测定蒙药荜茇中生物碱含量,对影响HF-LPME萃取效率的各项参数进行优化分析。中空纤维膜材料为偏氟乙烯纤维膜(空隙率>50%),正辛醇为萃取剂,萃取温度为室温,振荡速度为200 r/min,萃取时间为128 min。建立了新型HF-LPME的萃取方法,对蒙药荜茇中胡椒碱的R>5,与传统萃取方法相比,富集倍数为40倍。线性范围分别为0。006~0。01 mg/mL,相关系数(r)为0。999 9。相比于传统的萃取方法,该方法使用极少量的有机溶剂,可高效萃取并测定蒙药荜茇中生物碱的含量,打破了仅能在环境和食品中应用的限制,可以在各类化学基础实验中推广应用。

    新型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蒙药荜茇提取方法生物碱含量测定

    mFOLFOX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中的应用

    刘伟辉付江萍吴海波张银...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mFOLFOX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一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纳入本院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贝伐珠单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mFOLFOX6方案,贝伐珠单抗组采用mFOLFOX6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以及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蛋白、S100钙离子结合蛋白A9(S100A9)水平,并记录两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以患者治疗d 1开始随访,随访至2022年5月,比较两组中位生存时间。贝伐珠单抗组(86。67%)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71。67%)(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低于治疗前,贝伐珠单抗组较常规组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肿瘤细胞凋亡指数较治疗前增高,贝伐珠单抗组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COX-2、MMP-9、APE1蛋白、S100A9水平低于治疗前,其中贝伐珠单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损害、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毒性、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蛋白尿、高血压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贝伐珠单抗组(20个月)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14个月)(P<0。05)。mFOLFOX6方案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应用,能更有效提高mCRC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改善肿瘤标记物水平,并下调血清VEGF、COX-2、MMP-9、APE1蛋白、S100A9水平,未增加毒副作用发生风险,且可延长中位生存期。

    转移性结直肠癌贝伐珠单抗mFOLFOX6方案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生存期毒副作用

    POT1、Dickkopf-1、PTEN在不同临床特征垂体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

    闫俊飞王立忠丁奇侯青...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端粒保护蛋白-1(POT1)、Dickkopf-1、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在不同临床特征垂体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回顾性选取54例2018年8月~2022年1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作为病例组,另选63例同期收集的正常垂体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POT1、Dickkopf-1、PTEN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不同临床特征垂体瘤患者垂体瘤组织POT1、Dickkopf-1、PTEN蛋白表达情况,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垂体瘤患者垂体瘤组织POT1、Dickkopf-1、PTEN表达的相关性。病例组POT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Dickkopf-1、PTEN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病理学分级中高分化、肿瘤分期Ⅲ~Ⅳ期、肿瘤直径≥2 cm、浸润深度≥6 cm、有血管间隙浸润、有淋巴结转移的垂体瘤患者垂体瘤组织POT1蛋白阳性率高于病理学分级低分化、肿瘤分期Ⅰ~Ⅱ期、肿瘤直径<2 cm、浸润深度<6 cm、无血管间隙浸润、无淋巴结转移的垂体瘤患者(P<0。05),垂体瘤组织Dickkopf-1、PTEN蛋白阳性率低于病理学分级低分化、肿瘤分期Ⅰ~Ⅱ期、肿瘤直径<2 cm、浸润深度<6 cm、无血管间隙浸润、无淋巴结转移的垂体瘤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垂体瘤患者垂体瘤组织POT1蛋白与Dickkopf-1、PTEN 蛋白均呈负相关(r=-0。713、-0。659,P<0。05);Dickkopf-1 蛋白与 PTEN 蛋白呈正相关(r=0。547,P<0。05)。POT1在垂体瘤患者垂体瘤组织中呈高表达,Dickkopf-1、PTEN在垂体瘤患者垂体瘤组织中呈低表达,垂体瘤患者垂体瘤组织中POT1、Dickkopf-1、PTEN表达具有一定关联性,可能参与患者疾病进展过程。

    垂体瘤临床特征端粒保护蛋白-1Dickkopf-1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相关性

    微球TACE对小肝癌治疗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王秀香李海霞郭琳许淑君...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原发性小肝癌血清趋化因子CXC配体9(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9,CXCL9)水平及近期疗效的影响及预后因素的分析。选择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行续贯微波消融术,观察组患者行载药微球TACE,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碘化油TACE。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血清 CXCL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术后并发症、生存期等指标。随访至2021年9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小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确定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CXCL9、VEGF和AF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肾毒性、发热、脏器损伤和膈肌损伤等并发症,但差异未见显著性。观察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为25。9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9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431,P=0。01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肝癌中位无瘤生存期与年龄、冠心病、高血压、肝硬化、腹水、吸烟史、术中输血量、肿瘤数目、包膜是否完整、门脉癌栓、治疗方式、CXCL9、VEGF和AFP等指标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肿瘤数目、门脉癌栓、包膜不完整、治疗方式和CXCL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载药微球TACE联合续贯微波消融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清CXCL9、VEGF和AFP水平,安全有效,且术中出血量、肿瘤数目、门脉癌栓、包膜不完整、治疗方式及血清CXCL9是原发性小肝癌癌症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原发性小肝癌趋化因子CXC配体9近期疗效影响因素

    地塞米松对肝癌微循环及能量代谢影响机制的研究

    许英刘英杨晓霞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地塞米松对肝癌微循环血管生成及能量代谢的影响。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肝癌HepG2细胞,原位移植法建立原位肝模型,荧光成像系统观察地塞米松对裸鼠肿瘤负荷情况;建立金黄地鼠颊囊肝癌模型,微循环活体观测显微镜记录给药周期内模型鼠微循环生长状态及肿瘤生长情况;免疫印迹试验检测小鼠肝癌H22细胞不同给药浓度下糖异生关链酶PEPCK、G6Pase蛋白的表达情况;建立小鼠肝癌移植瘤模型,WB法检测PEPCK、G6Pase表达情况,双抗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裸鼠原位肝癌模型对照组小鼠体重增长了27。3%,肝癌面积增长了6。7倍;而地塞米松给药组小鼠体重只增长了0。3%,肝癌面积仅增长了4。7倍。2。金黄地鼠颊囊肝癌模型新生瘤体明显,血管明显比正常组多;地塞米松治疗组血管增长缓慢,7 d仅增长4。2%,其肿瘤体积也明显变小。3。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处理肝癌H22细胞后,PEPCK、G6Pase的表达量随给药浓度增加逐渐升高。4。地塞米松小鼠肝癌移植瘤,PEPCK、G6Pase随给药浓度的增加表达量逐渐升高,蛋白表达量超过正常组的50%;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VEGF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与给药浓度成反比。地塞米松对肝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功能,推测其调控机理可能是,一方面通过促进肝癌细胞内的糖异生过程,抑制其能量代谢;另一方面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减少血管生成和能量供应;两条调控通路均能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地塞米松糖异生血管生成肿瘤抑制肝癌PEPCKG6Pase

    药品中需氧菌总数计数能力验证方法分析

    王家芳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品检验机构的检测能力是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药品检验机构通过持续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可以对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了解实验室检测能力及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实验室的检验水平,发现自身在检验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促进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的提升,增强政府监管部门对本实验室能力的信任度。此次能力验证活动,收到上海市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的样品3份,编号分别为:QA03400153,QA03400333,QA03400440。根据《NIFDC-PT-340药品中需氧菌总数计数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平皿法,进行需氧菌总数计数。结果:3份样品结果分别为:QA03400153:2。5 ×104 CFU/mL;QA03400333:小于 1 CFU/mL;QA03400440:3。3 × 104 CFU/mL。本次能力验证获得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给出的满意结果,其中样品QA03400440的Z值比分数为-0。21;样品QA03400153的Z值比分数为-0。50。证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具备承担食药品等监督检验及日常监测检验任务的能力。通过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可以提升检验者的操作水平,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完善。

    药品微生物限度需氧菌计数能力验证质量管理人员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