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天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天地
语文天地

杨金波

月刊

1007-8665

yuwentiandi123@sina.com

0451-88060093

150025

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师大路1号

语文天地/Journal Chinese Language World
查看更多>>以学发展观为宗旨,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学术理论创新,凸显语文学科的前沿理念,实践经验和中学生的写作才华,弘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良传统,努力为育人、教学和语文学科的发展服务,积极创办一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

    黄莺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整本书阅读现已是高中语文教育研究的焦点,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坚持问题导向,能够以更加真实的阅读情景、更加深入的阅读讨论、更加丰富的阅读成果,引导学生进入高阶思维场域.项目化学习与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从而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效应.

    高中语文项目化学习整本书阅读

    项目式学习背景下高中语文苏轼作品教学研究

    陈颖彬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项目式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模式,通过设计系列驱动任务引发学生主动、合作解决学习问题,从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将项目式学习的核心要素融入高中语文中苏轼作品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更深层次地把握苏轼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围绕"知人论世,走进苏轼"这一主题,采用设计、实施、评价、反思四个步骤的项目学习模式尝试苏轼作品多样化教学,以期为项目式学习应用提供一定的思路.

    项目式学习苏轼作品核心素养任务驱动

    革命文化题材选文的项目化教学

    冯蒋培白梦瑶胡洪强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项目化教学的方法运用到革命文化题材选文教学中,能有效解决革命文化题材选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在革命文化题材选文的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确定革命文化项目主题、设置革命文化驱动问题、开展革命文化项目活动、展示革命文化学习成果、进行革命文化项目评价五个方面设计教学.

    革命文化项目化教学中学语文

    百科全书与语文词典之异同——以《中国大百科全书》与语文词典的选词为例

    丁洁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科全书和语文词典都具备查检作用和教育作用,是工具书概念的重要分支.百科全书阐述知识,语文词典解释词语,两者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互有交叉,彼此重叠,关系密切,但在性质和功能等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文章以《中国大百科全书》与语文词典为例,从定义与性质、类型与功能、读者群体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两种工具书的差异,并结合实际词条,深入分析了选词原则、选词方法、选词标准、选词尺度、选词倾向等方面的异同.百科全书是知识的宝库,语文词典是汉语的精华,都是人们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百科全书和语文词典相互补充,相互成就.比较两者之异同,以便人们更好地区分和使用百科全书与语文词典.

    百科全书语文词典选词原则

    "双减"背景下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回顾、探讨与反思

    崔豫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业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它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双减"背景下,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正确选择.以"双减"政策下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理论和现状为出发点,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作业设计进行研究,对如何设计高质量的作业进行探讨与反思,进一步挖掘作业价值,优化作业质量,促使"双减"坚实落地.

    双减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反思展望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价值探究——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为例

    王珍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新课程、新课标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为本,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时,教师要统整各种革命传统教学资源,落实好借助群文联读贯通单元主题、设计专题研习凸显学习任务群、挖掘教材文本培育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等方面的教学价值,让学生从革命传统作品中增强对革命传统的价值认同,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继承革命意志,始终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革命传统群文联读任务群核心素养课程思政

    语文学科说课的价值及优化策略

    张同欣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说课是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之后,依据具体教学内容阐述教学设计和理论依据等,并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得的一种教研形式.良好的说课设计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厘清教师授课思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并不断发展等多方面素质.语文教师应当在明确说课内容、价值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紧密围绕课程目标开展说课、注重说课过程中的互动、不断强化说课能力,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实现课堂、教师、学生的多效联动发展.

    语文学科说课内容说课设计教学策略

    嵇康诗歌用韵考

    李翼飞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嵇康身处三国曹魏后期,这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的过渡时代.嵇康今共存诗六十首.通过对其诗歌韵脚用字的分析,可以看出其用韵及声调的变化,发现其用韵或类于两汉,或近于南北朝,有过渡时期的特点.并且,将嵇康与阮籍诗歌的用韵进行比较,以期更好地窥探魏晋时期的用韵习惯.嵇康诗歌用韵是中国语音由两汉向南北朝过渡时期的体现.

    嵇康诗歌用韵

    《沁园春·长沙》中倒装句的艺术鉴赏方法

    向贤凯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中学生因对古体诗词的常识,如句子,会因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用语新奇等要求而倒装现象缺乏必要的了解,以至于在理解《沁园春·长沙》时天然地受现代汉语语用习惯的影响而不能识别倒装,进而看不懂句意,衔接不了上下句的内容,导致无法准确理解该词的意思和情感.本文旨在帮助学生厘清《沁园春·长沙》为代表的古体诗词倒装的内涵、成因及鉴赏方法.

    《沁园春·长沙》古体诗词倒装鉴赏方法

    有心与无心:《小石潭记》的两重创作心境

    徐若昀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文学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强调审美者必须保持自然之心,以"无心"应物.柳宗元以"自然无心"的审美状态创作,与自然环境进行无心的遇合,从而在其作品中呈现出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心境.但现实生活的愁绪使柳宗元回到有心状态下,因此在其创作中表现出有心与无心的两重审美心境,构成《小石潭记》特殊的审美效果.两种审美状态皆与"情"紧密相连,无心与有心的变换体现出柳宗元主客同一的自然之道及深处现实困境的悲伤之感.

    《小石潭记》无心有心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