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章也

月刊

1672-8610

ywxk@imnu.edu.cn

0471-4393040

010022

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81号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Journal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earn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格式塔心理学视角下的化境论研究

    陈菲菲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崇尚物我两忘、圆满谐和的审美境界。化境讲究整体感悟,要求译者具有艺术的审美修养和思维方式,能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神韵和意境,这和格式塔心理学注重整体谐和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将格式塔心理学视角与中国传统译论之化境论进行结合,从格式塔心理学整体性原理出发对钱锺书译文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寻求中西方在翻译领域里思维模式上的共通之处。

    中国传统译论化境论格式塔心理学整体性原理

    以译促学,加强实训——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方法

    赵红丹张丽萍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的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而应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灵活性。翻译,这一重要的外语学习方法,同英语教学相结合势必会产生很好的效果。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从四个方面对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出建议,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及其外语学习的综合素质。

    翻译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再析旅游景点外宣资料日语翻译现状——以潮州八景为例

    黄珂黄建娜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宣资料是景点信息的浓缩,在对外展现旅游景区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外宣资料外文翻译是旅游对外推广的重要环节。笔者在走访调查并分析了潮州景点外宣资料翻译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汉日两种语言的特点和两种文化的差异,归纳景点的特点和功能及其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推荐最利于传播地方文化的译法,提高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以期丰富景点外宣资料日文翻译的研究,从而提升旅游景点形象,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旅游外宣潮州八景日语翻译文化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与翻译——以《对于〈文化交流〉的祝贺》的译文为例

    张苗苗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汉英属于不同的语系,两者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也很明显,尤其在形合与意合、复合句与简单句和物称与人称这三个方面。这种的差异给汉译英造成了一定障碍。本文将选取《对于〈文化交流〉的祝贺》的译文片段进行分析,以深刻了解汉译英的翻译规律,为汉译英实践提供参考。

    形合与意合复合句与简单句物称与人称

    华盛顿·欧文对美国早期文学的贡献

    范小玲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盛顿·欧文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是美国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本文通过对欧文的个人经历和他的主要作品特点的分析与归纳,总结出他对美国早期文学的贡献。

    美国文学贡献华盛顿·欧文

    《俄狄浦斯王》的命运分析

    张芳荣张军历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常见的主题。按古希腊的现念,命运是一种超乎人类精神之上的抽象观念,是无法改变的,不可解释的,难以抗拒的,但悲剧主人公仍旧用自由的意志和坚贞不屈的品质与命运抗争。悲剧性的结局预示了命运之神的强大和无法抗拒,但另一方面却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命运的不屈。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是希腊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希腊命运悲剧。通过对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分析,探讨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进而理解古希腊人原始朴素的命运意识。

    悲剧性的命运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

    《隐形人》中主人公身份的探索

    康晓佳
    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对备受世界瞩目的《看不见的人》做一简要地分析与评论。作品的主人公,作为一个没有名字的美国黑人形象,他在敌对的环境里在思想上经历了从盲目崇拜到清醒地认识,从失去自我和最终寻找到自我的转变。埃里森讲述了主人公的一部抗争的历史。“他”的宗旨不在于对种族歧视进行批判,而是希望借此打破种族的界限。本文重点分析了《看不见的人》的主题、写作手法以及对现代人的一点启发。

    美国黑人找寻自我种族歧视

    论庞德诗歌《心理一小时》的语篇衔接特征

    庄园于学勇
    90-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语篇衔接视角分析和研究埃兹拉庞德的诗歌Villanelle:The Psychological Hour,探讨该诗歌的语篇衔接特征,同时构建更为全面系统直观的语篇衔接模式。旨在通过对庞德诗歌的分析,发展运用衔接理论。本研究首次运用衔接理论分析庞德诗歌,拓宽对庞德诗歌的研究领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欣赏庞德诗歌的美学价值。

    语篇衔接模式构建庞德诗歌

    《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中主人公的疯狂行为研究

    沈佳静
    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作,是文学宝库中的历史巨著。书中所塑造的两位主人公——哈姆莱特和堂吉诃德在性格上不仅有许多相似点,而且也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两位主人公的疯狂行为,来分析人物行为背后的不同性格特征。

    哈姆莱特堂吉诃德疯狂行为

    从荒诞和异化两个方面分析《哈姆雷特》中的存在主义

    徐薇
    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文学的不朽之作。作为经典,它于这个新的时代又蕴含着新的意义。本文就是对这部巨著进行新的阐释,特别是从存在主义两个重要方面——荒谬和疏离来详细阐述。这有利于我们在当下对于《哈姆雷特》的深刻理解,更是一种引领我们走入经典的途径,让经典切实地感召我们的心灵,警醒我们的现实人生。

    《哈姆雷特》存在主义荒谬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