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章也

月刊

1672-8610

ywxk@imnu.edu.cn

0471-4393040

010022

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81号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Journal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earn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操纵

    郝祝平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勒弗维尔的操纵理论,翻译是一种改写,受到多重因素的操纵,其中意识形态尤为突出。译者由于受双重意识形态的影响,可能对原文产生误读以致误译,甚至故意改写原文,造成对原文的歪曲等。本文从这个背景下出发,以意识形态的操纵为主要文化视角,以斯诺翻译的《活的中国》为分析材料,分别从译者的翻译态度、译者的文化态度、译者与主要作者之间的关系等意识形态视角对译者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意识形态翻译策略操纵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一间自己的房间》两个中文译本

    黄梦芝王霞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女性主义和文化转向的共同作用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强调译者的主体性,要求在翻译中对性别隐喻进行改写和颠覆,在语言中体现女性。通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贾辉丰和王义国两个男性译者对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一间自己的房间》的中文译本,可得出贾辉丰的译本更充分地表达了随笔中的女权主义思想,打破了传统的"性别译者",即只有女性才能真正的理解和阐释女性作品或者女性主义作品,建议在翻译的过程中采用伍尔芙在随笔中所提出的"雌雄同体"观点。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一间自己的房间》翻译策略雌雄同体

    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比分析杜甫诗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刘袁
    58-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翻译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而翻译古诗中的文化负载词则是其中的难点之一。杜甫诗中有很多文化负载词,本文把文化负载词分为三类:物质文化负载词,制度文化负载词和精神文化负载词。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许渊冲先生和路易·艾黎的杜诗翻译,其目的是看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翻译目的是如何影响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的,而通过选取这种翻译策略,译文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文化负载词杜诗翻译翻译策略

    此"忠"非彼"忠":翻译理论中"忠诚原则"与"忠实标准"之辨析

    侯佳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忠诚原则是诺德提出的功能理论下重要原则,而忠实标准则是中西翻译研究中长期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主题。本文首先回顾了中西传统译论中关于忠实标准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忠实标准和忠诚原则的异同并理清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忠诚原则忠实标准翻译理论

    简化研究述评

    温腾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共性,也称为翻译普遍性或翻译普遍特征。简化,作为翻译普遍性的一个重要成员,简化在近几年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鉴于此,本文将从简化定义、简化假说、简化类别以及国内外简化研究最新成果等多个视角对简化研究现状进行介绍,以期能给有兴趣进行此方面研究的人带来启示。

    翻译普遍性简化简化假说

    英语有无定冠词汉译不同的习语

    胡潇逸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翻译研究工作与高校英语教材相结合,研究者一定会从中收获到不少成果。文章中有无定冠词汉译不同的习语能足以说明这一点。习语具有文化性强的特点,文章中列举了24组习语,它们也都是翻译工作者或广大师生教与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

    英语汉译习语文化冠定词

    大地,无处不在的隐形女主角——从生态女性主义看《黄女人》

    杨柳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莱丝丽·马蒙·希尔柯是受人瞩目的美国印第安文学代表作家。莱丝丽独特的种族背景赋予了她独特的视角,她正是用这种独特的视角来观察男性、女性与大地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女性主义思想和母系社会。在莱丝丽著名的短篇小说中有大量关于自然的描写。在大自然中,年轻的拉古纳普韦布洛女性不仅能和卡其那神相遇,还能与大地及大自然进行交流。作品中太阳、大地、河流、野花、柳树、马群、男人和女人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大地作为无形的女主角无处不在,她像母亲一样陪伴着年轻的女子。作品反映了母系社会中男性与女性的平等,人与大地之间的和谐。

    美国印第安人大地自然描写生态女性主义

    伦理身份视角下《紫颜色》中的西丽解读

    唐明珊蓝云春
    73-75,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当代美籍非裔女作家,曾在1983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紫颜色》是其重要代表作。小说描述了女主人公西丽从一个无知、依赖他人的少女蜕变为一位成熟、独立的女性的故事。本文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出发,分析女主人公对女儿、妻子、母亲这三种伦理身份的困惑,同时讨论她确立伦理身份的原因和过程。黑人妇女只有通过探索自我、获得经济独立并建立自信,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

    《紫颜色》伦理身份伦理身份困惑伦理身份确认

    论《呼啸山庄》的叙事技巧

    潘莉莉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呼啸山庄》问世之初被认为是一部艺术粗糙、笨拙的作品。之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小说在艺术上的独创性,特别是其一流的叙事结构。本文主要从叙事者、叙述视角、叙述层次及叙述顺序入手,分析了《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和技巧,展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以及艾米莉·勃朗特在丰富小说理论和叙事技巧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叙述者视角叙述层次叙述顺序

    《接骨师之女》中的"失语"解读

    孙晶姝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接骨师之女》是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书写华裔移民母女亲情关系的第四部作品,"失语"现象贯穿作品始终。本文旨在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母女三代人被剥夺话语权的过程。

    谭恩美失语后殖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