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章也

月刊

1672-8610

ywxk@imnu.edu.cn

0471-4393040

010022

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81号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Journal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earn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创伤理论视角下的《房间》解读

    钱进蓝云春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表于2010年的《房间》是爱尔兰作家爱玛·多诺霍力作。《房间》讲述了一个19岁少女遭到绑架和监禁长达7年的故事。鲜少研究从创伤理论解读该小说。结合创伤理论,本文分析了母子创伤的原因和症状,走出创伤的过程以及走出创伤后的自我提升。

    《房间》创伤理论心理自我提升

    沉默与抗争——解读《大地》中的阿兰

    吴夏奕王银瓶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地》是赛珍珠以中国农村为题材的代表作。阿兰是《大地》中的女主角,她既传统又拥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本文着重从阿兰个性中具备的沉默与抗争这两大特点入手,分析其沉默与抗争的具体表现以及导致这两大性格特点的原因,从而展示阿兰独特的人格魅力。

    赛珍珠《大地》阿兰沉默抗争

    论《布里尔小姐》中的红色幻影

    左惠连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布里尔小姐》这部短篇小说中,作者凯瑟琳巧妙地利用意识流手法描述了布里尔小姐内心的极度空虚,但布里尔小姐孤独的形象在文中却没有得到全面的解释。本文将从红色的象征意义入手,揭示凯瑟琳对于颜色的应用,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更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现代艺术表现手法。

    《布里尔小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红色幻影

    需求理论视域下克利福德的尊重之旅

    赵小庆
    5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可以发现康妮身上那种追求独立、实现自我的正能量,而克利福德却成了康妮成长道路上的“恶魔”。然而,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域下,克利福德,《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一个悲情人物,却是一个为了找回尊重,不断的尝试,通过写作和经营煤矿来赢得尊重的、执著、富有征服欲的男人。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克利福德写作尊重女性主义

    庞德诗歌研究评述

    庄园于学勇
    5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诗人,意象派与漩涡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创作众多诗作及译作。吸收中国古典诗歌、日本俳句的特点,他的意象诗歌将中西方文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基于庞德在诗界的重要影响,本文对国内外针对庞德诗歌的研究进行全面、系统地评述并发现新的研究立足点。

    埃兹拉庞德庞德诗歌文献综述

    网络原创女装品牌翻译问题

    丁珊珊朱红艳陈馨蕾
    60-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99年底中国互联网高潮的兴起,我国网络购物用户大幅增加,应运而生了许多网络原创品牌,而且这些品牌借此商机已经迅速壮大,并走向成熟。然而随着许多线下品牌相继开始网络营销,这无疑给以网络销售为主的年轻的原创品牌以巨大的冲击。在网络销售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女装,其原创品牌更是遇到了极大的瓶颈。压力、仓促加之尚未成熟,网络原创女装品牌在定位和经营中难免出现各种忽视和不完善,品牌的翻译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表征。鉴于此,文章对其做一具体评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归纳总结就网络营销视域下原创女装品牌翻译要点,并提出具体可实施性的建议。

    网络原创品牌女装品牌翻译

    《茶馆》中隐喻翻译的认知研究

    王颖迪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喻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语言现象,直至近年认知语言学家才用实例论证出其为一种思维方式并且大量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隐喻翻译的研究也随着隐喻研究的增多而逐渐增多,然而隐喻与源语言文化,及译者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而隐喻的翻译就有了一定的主观性。本文选取霍华和英若诚对老舍先生的戏剧《茶馆》的两个英译本中个别隐喻的翻译,从认知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出隐喻翻译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认知隐喻翻译《茶馆》

    从《哀希腊》的翻译看梁启超等译介的拜伦形象

    张娟平
    64-6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英国诗歌译介到近现代中国的过程中,浪漫主义诗歌一直是主流,而作为浪漫主义代表诗人之一的拜伦则最受重视。梁启超是较早译介拜伦诗歌的人物之一。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改良派政论家和思想家,他译介拜伦的意义无疑在于截取适应当时局势需要的方面,而其作为较早的西方文学宣传家,为中国知识分子译介的拜伦形象呈现出鲜明的政治色彩。

    拜伦《哀希腊》梁启超马君武

    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苏童小说《米》英译本为例

    魏春梅
    66-6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含民族特性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这些文化负载词在折射出中华民族灿烂社会历史文化的同时也给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译介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美国翻译家葛浩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文章选取苏童的长篇小说《米》和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的英译本Rice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文化负载词按照尤金·奈达(Eugene Nida)对文化的分类方法分为五类之后进行探讨,以期反思在汉语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能更好地实现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传真”。

    文化翻译文化负载词《米》翻译策略和方法

    变译理论视角下的德语外宣新闻翻译方法研究——以国际在线汉语版与德语版为例

    吴昊龙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宣新闻翻译是新闻翻译的一种,除了具有新闻翻译信息传达的功能外还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对于外国民众心中的中国形象起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变译理论入手,通过对比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版面和德语版面新闻译文,总结和探讨汉语新闻德译过程中的主要翻译方法。

    外宣新闻翻译变译理论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