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章也

月刊

1672-8610

ywxk@imnu.edu.cn

0471-4393040

010022

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81号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Journal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earn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阅读经典, 圆梦人生——论《富兰克林自传》的现实意义

    姚同安
    82-8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传记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代表作。它讲述了富兰克林从一名身无分文的印刷铺学徒工,通过自身努力最终走向成功。它历经数百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实现了他们的美国梦。本文就《富兰克林自传》中富兰克林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进行了解读分析,指出它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富兰克林自传》本杰明·富兰克林中国梦

    叙事中探索图像文化:詹妮弗·伊根小说《隐形的马戏团》研究

    聂宝玉
    85-86,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版于1995年的《隐形的马戏团》开启了詹妮弗·伊根的小说创作生涯。小说主要描写了18岁女孩菲比在已故姐姐费斯及费斯所代表的20世纪60年代一代人的影响下,寻找自我身份的过程。本文分析小说中的叙事策略,阐述通过"内聚焦"描述费斯所代表的20世纪60年代,小说开始关注图像文化相关的问题,探讨60年代反文化运动中媒介的作用。

    詹妮弗·伊根隐形的马戏团"内聚焦"图像文化

    认知诗学关照下的诗歌意象解读

    陈菲菲
    87-8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诗学作为认知语言学和文学的结合学科,是基于认知语言策略和文学文本的文学理论,着重探讨认知科学对诗学研究的贡献,并试图解释文学语言如何受到人类信息处理的制约这一问题。结合认知诗学角度,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意象图式这一概念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进行解读,为审美效果和非审美元素结构间的关系研究新思路,从而为诗学研究引入新的研究机制。

    认知诗学意象因式诗歌意象

    诗以意为先——以《春晓》英译本为例

    于婷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春晓》英译本的对比和赏析,讨论了"诗以意为先"的问题。汉诗英译中,最重要的是透彻理解原诗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有效地传达原作的美感。

    汉诗英译三美论《春晓》

    乌利亚是个傻子吗?

    吴艳培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赫人乌利亚是《圣经·撒母耳记下》中关于大卫王和拔示巴的故事中的一个小人物。尽管乌利亚的存在只是作者为了突出大卫王某种品性的道具,但是他的存在却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兴趣。绝大多数读者认为乌利亚是一个被大卫王愚弄的傻子。而事实上,乌利亚确实是优秀士兵的典范,但他绝不是一个傻子——他对一切事情了如指掌,并且不动声色地以自己的壮烈牺牲报复了大卫王。

    乌利亚傻子壮烈牺牲

    浅议艾凡赫中的女性角色——对女性哥特特色的个案分析

    李凯
    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拯救身处危机之中的女性"是哥特式小说的传统主题之一,同时也在小说艾凡赫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在同样遭受了封建父权制盘剥的悲惨处境中,更为尊重自然的女性和自然产生一种天然的结合,共同反抗男性的压迫;而自然界也成为女性的力量源泉。本研究探讨艾凡赫小说中的两类女性角色:悲情的女英雄和在民族斗争夹缝中生存的妓女。通过对着两类角色的阐述、对比,我们可以对历史小说中的女性哥特人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艾凡赫女性角色压迫历史小说

    从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看希斯克利夫

    章芳云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米莉以她唯一部小说《呼啸山庄》而闻名,这是一部奇特而有力的小说,曾被许多人誉为英国语言史上最杰出的作品。虽然它一度被尘封,但岁月的流逝终究没有遮住它的光辉。其男主人公以他特有的性格和对爱情的追求方式深深地吸引了众多读者。因为社会及家庭背景会影响一个作家的创作,所以文章首先简单地介绍了艾米莉·勃朗特生活的家庭背景和她的生平,叙述了她的性格特征及才华,以及对小说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探析希斯克利夫性格好的一面,如:坚强、忠诚、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具有反叛精神。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结论:希斯克利夫的性格有可取的一面,如:坚强、忠诚,勇敢等等,能让读者懂得,在生命中,应该要坚强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勇敢追求真爱、自由和平等。

    艾米莉·勃朗特希斯克利夫性格坚强忠诚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意义

    程菊芳车娅楠杨帆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年的完美之作,凭借这部作品,他荣获1953年的普利策奖和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小说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将抽象的事物转化成具体的物象来激发读者心灵、情感与经验的共鸣,表达着深远的意蕴。作品中的大马林鱼,大海,孩子,狮子,鲨鱼,老人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六个主要的象征意义,从六个不同的角度探讨这篇小说的本质,从而让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本文最大的创新在于,通过小说的象征意义为突破点,从多个角度分析理解作品,同时也为读者阅读该名著提供了新的理解方式。

    《老人与海》海明威象征意义

    语言文化安全视角下的大学外语教育

    曹迪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化时代,语言成为国家传播价值观念、维护本国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外语教育不仅承载着"交际工具"和"文化输入"的功能,还承载着"文化输出"、"软实力提升"的历史使命。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应将大学外语教育提升至国家战略视野进行考量,以实现外语维护国家语言文化安全的宏伟目标。

    大学外语教育语言文化安全语言资源现国家语言战略

    新时期英语图书编辑出版分析

    刘政元
    10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英语图书编辑出版事业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由于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网络数字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电子图书和数字出版事业也正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模式。这些都对我国英语图书的编辑出版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时期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英语图书编辑出版人员应当对图书编辑出版市场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我国英语图书编辑出版工作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以适应新时期对英语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要求。本文对新时期英语图书编辑出版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析。

    新时期英语图书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