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学刊
语文学刊

章也

半月刊

1672-8610

ywxk@imnu.edu.cn;1339808298@qq.com

0471-4393040

010022

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81号 内蒙古师范大学《语文学刊》编辑部

语文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CHSSCD
查看更多>>为高师函授中文专业教学与科研服务,为广大自觉青年,大中专院校师生及中学语文教师提供学 习与参考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连续体关系视角论"文心"与"立文之道"

    胡海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连续体关系角度研究《文心雕龙》术语,首先认为整个理论体系可以分解为一系列核心术语,其次强调术语释义要始终联系全书宗旨和周边术语.本文由关乎写作宗旨的"文心""圣谟""文德",到关乎写作总则的"立文之道""情文""声文""形文""文采"等,展开系列考察,以说明《文心雕龙》内在的连续体关系,并在此视角上对这些术语作出具有一定新意的解释:"文心"是明道设教的"圣谟"及后世作者对圣人用心的传承;"道"特指圣人作为天地之心所悟之道,"文"特指具有明道设教功能的圣贤书辞;"立文之道,其理有三"意思是,立言的根本尺度和旨归是明道,需要同时考虑形文、声文、情文要素,形、声成采,情采兼备方可谓"立";"立文之道,惟字与义"指传承明道设教之用心须着落于准确用字和整体立意.

    连续体文心立文之道

    陆侃如"龙学"的思想倾向

    王洁叶当前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刘勰对现实主义的态度,部分《文心雕龙》研究者浅尝辄止地表述了其肯定倾向,陆侃如则从"情""志""物"三者的关系入手进一步阐述了文学创作的主客观统一性与文学作品的认识性.关于刘勰对于浪漫主义的态度,文艺理论界众说纷纭,在此基础上,陆侃如阐述了刘勰对于积极浪漫主义的肯定,同时给出了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创作边界,提出形式要依附于内容,文辞要传达真挚的思想.

    陆侃如刘勰《文心雕龙》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八十年来盛唐诗文用韵研究述评

    汪业全廖灵灵程辉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80年来的盛唐诗文用韵研究可分为草创、蓬勃发展、转型创新三个阶段.本文意在从个案、分体裁、分区域、断代、方法等5个方面,分析归纳盛唐诗文用韵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拓展盛唐诗文用韵研究提供参考.

    盛唐诗文用韵研究述评

    "尸位素餐"新解

    谭生力李晓洁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尸位素餐"这个成语意义较为明确,但是"尸位"为何?"素餐"为何?学界对此尚有一些争议.我们对"尸祭"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且结合"尸"的分化字"居"含有闲居之意,对"尸位"词义进行了旁证.关于"素餐"的解释,我们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素""索"二字的同源关系认为"素"是后起字,"素"在这里应该理解为索取之意,"素餐"可理解为不劳而获索取饭食之意,即吃白饭.

    尸位尸祭素餐

    汉语缩略语成分择取方式的量化研究

    冯耀琳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结合实际语料数据,关注缩略语成分如何从原式中被择取出来(即缩略语成分的择取方式),并将之细化为3个问题:选何处?选多少?如何排?为了解决以上3个问题,文章先提出了"内部小节"的概念,定义为"缩略语对应原式根据层次分析法或自然音步划分出来的缩略语择取成分源单位",并说明了其存在意义及划分方法.针对"选何处",研究认为,缩略语成分常择取自原式的某层内部小节首字,而择取第1层两个内部小节的首字是最强势的缩略语组配模式.针对"选多少",本研究不仅认为双音节是缩略语的优势音节数,还发现了缩略语的音节数和原式第1层内部小节的数量存在相关关系.针对"如何排",研究表明,缩略语择取成分往往按照原式组成成分的顺序进行排列.

    汉语缩略语择取成分内部小节择取方式构造方式

    互动语言学视角下电商主播的话轮转换研究

    张雅宁原苏荣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从互动语言学视角对电商直播语言的研究还不多,本文以某头部主播618预售首日的直播话语为语料,以互动语言学和会话分析为理论基础,探究电商主播在直播互动中的话轮转换策略.研究发现:(1)主播通过主动接话和打断策略取得话轮;(2)使用话语未完成语和重复策略延续话轮;(3)指定下一说话人以及受话人自我选择策略放弃话轮.

    电商主播话轮转换互动语言学

    流行语"多巴胺"的符号学解读

    吴辰越林纲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多巴胺穿搭"的提出与流行,"多巴胺"通过语义象似与认知联想的再符号化产生了以"色彩丰富""快乐"为核心意指的抽象符号意义,并进入日常话语、商品命名、广告编辑等多领域的构词表达中.从网络模因的模仿到语言模因的复制是符号"多巴胺"的流行机制,这一过程离不开个体叙事者与广大社会群体的能动合作.作为意识与行动的产物,"多巴胺"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对社会价值认知具有塑造作用,其符号意义的解释与流行反映了当下社会环境中焦虑、压抑的大众心理,对传统的解构与思维的创新倡导着自由个性与自我关怀的悦己价值观.然而,商品命名的自然化策略与大众的盲目跟风又会造成社会自我追寻的趋同化,使社会群体陷入符号的规训活动中.

    "多巴胺"符号意义模因认知

    论韩愈士不遇诗虚词造语与比兴意象之新变

    孟毅苗黄伟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愈七应科举,二贬南荒,是中唐"士不遇"文人的典型代表,韩诗中约有三成主题涉及"士不遇".韩愈士不遇诗贯彻其"自树立,不因循"的诗学之旨:在语言表达上,锻炼字词,多用文言反问、疑问词语,借助"其""且""与""所"等虚词新创"虚词造语";在艺术手法上,追求奇异,比兴意象"奇诡化"的新变背离了诗歌雅正传统,形成"奇崛险怪"的审美风格.韩愈将幕府生活、党争革新、贬地风物等新题材引入诗歌,士不遇诗在呈现新面貌的同时,更寄托着不遇文人崇高的精神信仰.韩愈在"自树立,不因循"诗学之旨引导下大变唐诗风貌,推动诗歌从唐音至宋调的转型.

    韩愈士不遇虚词造语比兴意象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重读杨尘因日记

    许丽莉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著名作家杨尘因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对他的研究却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近年发现的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杨尘因1919年日记手稿,记录了他创作的作品多达十余部,其中就有《民潮七日记》——长期被列为五四爱国运动重要史料——这部杨尘因亲历现场撰写的日记体纪实性文学作品,至今尚未有人对其进行文学维度的研究.文章在细读其1919年日记的同时,从创作过程、叙述视角、写作态度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对此书进行文学解读,以期探讨杨尘因写作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杨尘因日记历史真实艺术真实

    论长篇小说《主角》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

    彭博王泉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讲述了5位旦角演绎与传承秦腔的故事,以忆秦娥为中心,描写了她在老一辈旦角胡彩香和米兰的影响下的成长历程.她们传承传统戏曲的过程,也是她们日渐成熟、走向自立自强的过程.通过刻画其中的女性形象,作家发掘出女性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困境,揭示了传统戏曲传承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这使得《主角》成为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

    陈彦《主角》女性形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