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理论与实践

宗玉华

半月刊

1001-7585

yxzz601@188.com

0311-87306708

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农科路1号46号信箱

医学理论与实践/Journal The Journal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查看更多>>本刊是囊括医、药、护、管、卫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期刊,内容丰富,包括专家论坛、综述与讲座,临床研究、临床实践、护理、卫生管理、临床药学等, 适合各类医院医护人员、医科院校广大师生、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鉴定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家族中ABCB1作为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白雪王启彤吴宇碟程乐...
    1-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数据挖掘,研究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中与动脉粥样硬化(AS)诊断相关的基因,以探索潜在的AS标志物.方法:共纳入4个备选数据集(GSE43292、GSE40231、GSE100927和GSE21545),共包含267例AS患者和204例对照进行分析.为了鉴定ABC家族基因,本研究采用ROC分析、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利用检索相互作用基因/蛋白质数据库(STRING)通过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创建和通路分析.并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SEA)进行功能分析.最后,对核心基因进行免疫浸润分析.结果:经过多轮筛选和确认,在48个基因中只有ABCB1(P<0.05,AUC>0.85)基因被保留.在STRING数据库中获得了21个与ABCB1直接相互作用的基因,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PPI网络.对这21个基因进行了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在各种代谢途径发挥作用.GSEA分析结果显示,ABCB1共在112条通路富集,其中40条与ABCB1高表达相关,72条与ABCB1低表达相关.WGCNA分析识别AS中与ABCB1表达相关的基因模块共有14个(β=3),其中绿松石模块与ABCB1相关性最强(Cor=0.98,P<0.001),该模块共包含了4 517个基因.对该模块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ABCB1在细胞黏附、血管生成、病灶黏附、ECM受体相互作用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在AS组中,活化的肥大细胞和M0、M1、M2 巨噬细胞明显增加,而T淋巴细胞、灭活的NK细胞和单核细胞明显减少.结论:本研究发现ABCB1在AS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在AS患者中有显著表达.这些发现可能为未来AS的管理和治疗提供方向.

    动脉粥样硬化ABCB1基因集富集分析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免疫浸润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究宣肺振心方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赵百浩陈玲玉吴英兰包迪妮...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究宣肺振心方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及已发表文献,检索宣肺振心方组成中药物黄芪、刺五加、红景天、丹参、川芎、防己、水红花子、延胡索的活性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进行有效成分靶点预测.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及OMIM数据库检索HFpEF相关靶点,与中药有效成分相关靶点取交集,整合并运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基因校正.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中获取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并运用Cyoscape 3.7.0软件筛选核心靶点,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借助Metascape运用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筛选数据导入微生信网站进行可视化绘图.筛选核心靶点及对应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处理.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及现有文献检索宣肺振心方组方中药活性成分,预测并去重后获得相关靶点390个.在Gene-Cards 和OMIM数据库搜索HFpEF并去重后获得疾病靶点2 053个,与中药活性成分靶点交集靶点167个.PPI网络分析并筛选出TNF、IL-6、1L-1β等7个核心靶点."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分析显示槲皮素、山柰酚、草质素、β-谷甾醇等为核心活性成分.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主要与蛋白激酶活性、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功能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199条信号通路.结论:宣肺振心方中的槲皮素、山柰酚、草质素、β-谷甾醇等有效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TNF、IL-6、IL-1β等核心靶点,干预cGMP-PKG、钙、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从而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起到干预心肌重构及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作用.

    宣肺振心方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作用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Phage蛋白的抗原表位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黄和明张娟李高驰周海金...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结核分枝杆菌Rv1579c基因编码的Phage蛋白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分析.方法:从 NCBI Gene 数据库中获取 Rv1579c 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通过 ProtParam、ProtScale、NetPhos、TMHMM、SOPMA、SWISS-MODEL 在线网站分别对Phage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磷酸化位点、跨膜螺旋结构、二级结构以及三级结构建模进行预测分析;利用IEDB、ABCpred、SYFPEITHI等软件预测Phage蛋白的细胞抗原表位;使用NCBI中BLAST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MEGA-X软件分析Phage蛋白同源性及进化树的构建;STRING数据库预测其相互作用蛋白.结果:Phage蛋白共含有104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480H750N140O164S4,原子总数1 538,为亲水性蛋白,第22、23位氨基酸疏水性得分最高为-1.433;第94位氨基酸亲水性得分最高为-2.511.该蛋白不稳定指数42.81,为不稳定蛋白;无糖基化位点,含有12个磷酸化位点,无跨膜螺旋结构.另外,Phage蛋白共获得多个优势细胞抗原表位.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Phage蛋白为结核分枝杆菌胞膜亲水性不稳定蛋白,介导结核分枝杆菌焦亡和耐药的发生.同时,该蛋白的多个优势细胞抗原表位,可成为未来结核诊断治疗的新靶标.

    结核分枝杆菌焦亡Phage生物信息学

    心血管疾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因果关联的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申梦琦杜泓成郑云飞钟璐...
    20-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研究心血管疾病(CVD)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方法:根据预设的阈值从心血管疾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中提取出与其强相关的独立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作为工具变量,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评估CVD与EM发生风险的关联;并辅以MR-Egger回归、MR-PRESSO、Cochran'sQ检验和"留一法"的敏感性分析来评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在MR分析中显示CVD和EM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OR=1.333,95%CI:1.120~1.587,P=0.001).在反向MR分析中显示,EM与CVD之间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结论:遗传学预测CVD与EM的发生风险升高有关.

    孟德尔随机化心血管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因果关系

    转移性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刘莹袁玉华康义华杨夕...
    26-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在我院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m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开始前、治疗12周、24周时分别取所有患者的血清,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在治疗24周时观察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并分析上述细胞因子及治疗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37.88%,无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治疗有效组的VEGF、VEGFR和IL-8均显著高于无效组,在治疗24周时治疗无效组HER-2水平高于有效组(P<0.05);治疗有效组的所有细胞因子在治疗12周、24周时较基线水平都有显著下降;治疗无效组患者的HER-2在治疗12周时较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24周时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VEGF、VEGFR和IL-8基线水平可能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相关,高水平的VEGF、VEGFR和IL-8可能预示着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期间血清中HER-2表达的变化与治疗结果相关,HER-2过表达可能提示治疗无效、疾病预后不佳.

    转移性结直肠癌贝伐珠单抗血管生成联合化疗

    肝硬化并发肺部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关芬海林彩战陈明倩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肝硬化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数学模型并进行验证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实施治疗的200例肝硬化患者,其中43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组),另外157例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数学模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资料、实验室指标等与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感染组患者的年龄大于非感染组,合并慢阻肺的占比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白细胞测定值、肝肾综合征患者占比、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占比、合并腹水患者占比、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占比、电解质失衡患者占比、低蛋白血症患者占比均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合并慢阻肺、合并肝肾综合征、合并自发性腹膜炎、合并腹水、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电解质失衡、出现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P<0.05);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判断价值(C指数=0.801,95%CI:0.656~0.883),列线图模型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86,95%CI:0.805~0.931,预测临界值总分为267分.结论:肝硬化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建立各项因素的列线图模型用于预测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肝硬化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

    入ICU 12h内相关指标构建危重症患者预后预测模型

    李淑娴翁慧纯洪春燕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28d死亡的影响因子,以入ICU 12h内指标构建危重症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ICU接收的危重症患者资料,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因子,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Nomogram模型展示影响因子对预后影响可视化.结果:共纳入259例危重症患者,入ICU 28d存活180例,死亡7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1,95%CI:1.002~1.040)、收缩压(OR=0.990,95%CI:0.981~0.999)、血清肌酐(OR=1.142,95%CI:1.018~1.281)、氧合指数(OR=0.998,95%CI:0.996~1.000)、格拉斯哥昏迷评分(OR=0.992,95%CI:0.868~0.981)是危重症患者28d死亡的影响因子(P<0.05);建立危重症患者 28d 死亡的预测模型为 P=1/(1+e-z),Z=0.021 ×年龄-0.010 × SBP+0.133 × SCr-0.002 × OI-0.081 ×GCS,该模型对危重症患者预后预测AUC为0.752(95%CI:0.685~0.819,P<0.001),敏感度为0.658,特异度为0.767.结论:入ICU 12h内的年龄、收缩压、血清肌酐、氧合指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是本组危重症患者28d死亡的影响因子,依托入ICU 12h内建立的预测模型在早期预测危重症患者有良好的价值.

    危重症患者重症监护室12h内相关指标预测模型

    不同结核感染人群CD4+记忆T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

    全斌王妮张强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CD4+记忆T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在不同结核感染人群[结核潜伏感染组(LTBI组)、健康对照组(对照组)以及活动性肺结核组(PTB组)]的表达水平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1)CD4+T淋巴细胞:对照组以CD4+Tn为主,占比(44.65±8.23)%,其CD4+Tcm的占比要低于PTB组和LTBI组,CD4+Tem的占比低于PTB组(均P<0.05),CD4+Tem在三组间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而LTBI组和对照组间的CD4+Tem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浆IFN-γ在三组间的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LTBI组和对照组间的IL-17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3)PTB组在有效抗结核后CD4+Tcm比例增高,CD4+Tem降低,炎症因子(IL-17、IFN-γ)表达水平减少(均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人体后不同阶段的外周血 CD4+记忆T细胞亚群的平衡状态不同;检测CD4+Tcm、CD4+Tem、IL-17和IFN-γ不仅可作为MTB感染人群初步筛查的实验指标,还有助于活动性PTB抗结核疗效的评估,CD4+Tcm和IFN-γ有望作为PTB、LTBI患者鉴别诊断的标志物.

    肺结核结核潜伏感染记忆T细胞白细胞介素17干扰素-γ

    糖尿病足全周期一体化中医外科干预模式构建及实践

    朱朝军宋连义杨凯君施悦...
    42-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疮面愈合困难,容易复发,重症会导致截肢、死亡.糖尿病足溃疡5年生存率甚至低干部分肿瘤患者,患者全生命周期内受到足溃疡复发和截肢的困扰,给其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推崇多学科协作模式,囿于我国医疗实践实际,多学科有效协作并完成各项技术有机整合难以实现.津沽疮疡学派致力于糖尿病足全周期的管理,形成了预防、治疗、康复、防复体系,构建了一站式、下沉式的中医干预模式.本文介绍了糖尿病足全周期一体化的中医外科干预模式.

    糖尿病足全周期一体化中医外科一站式下沉式

    慢性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的发病机制概况

    姬甜甜陈伟国马素馨张佳旭...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左室射血分数≥50%.目前,HFpEF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研究表明与内皮功能障碍、心肌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有很大关系.其中,多种慢性病诱发的慢性系统性炎症反应被认为是驱动HFpEF发生的关键原因,但由于慢性系统性炎症反应的通路十分复杂,不同慢性病导致的慢性系统性炎症反应通路和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及所参与炎症反应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本文将对各种慢性病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炎症反应进而导致HFpEF的具体发病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后续HFpEF的机制探索和治疗方向提供思路.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慢性系统性炎症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