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情绪、被试来源对儿童青少年创造力的影响,为儿童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提供新视角.方法 于2020年10月-2021年6月分别在陕西省普通中学和精神专科医院选取8~16岁的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2×2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为2(诱发情绪:兴奋情绪、平静情绪)×2(被试来源:学校、医院),其中情绪作为被试内变量,被试来源作为被试间变量.实验分学校组和医院组,每组分别进行兴奋情绪和平静情绪的唤起后完成创造力量表,比较两组创造力量表中的作答数量和Top2分数,观察不同情绪对不同来源儿童青少年创造力的流畅性和独创性的影响.结果 按情绪分组:在医院组中,不同情绪下的儿童青少年作答数量、Top2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校组中,不同情绪下的儿童青少年作答数量、Top2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来源分组:在兴奋情绪下,不同来源儿童青少年的作答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来源儿童青少年的Top2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静情绪下,不同来源儿童青少年的作答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来源儿童青少年的Top2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因变量为作答数量时,情绪的主效应显著F(1,121)=9.545,情绪与被试来源的交互效应显著F(1,121)=14.932,被试来源的主效应不显著;因变量为Top2分数时,情绪的主效应显著F(1,121)=0.561,情绪与被试来源的交互效应显著F(1,121)=0.183,被试来源的主效应不显著.结论 相比之下,兴奋情绪更有利于学校儿童青少年提升创造力的流畅性,兴奋情绪更有利于医院儿童青少年提升创造力的独创性,平静情绪更有利于医院儿童青少年提升创造力流畅性;数据来源和情绪在对创造力的影响上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不同情绪在不同人群中对创造力提升的效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