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研究生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研究生学报
医学研究生学报

易学明

月刊

1008-8199

JLYB@chinajournal.net.cn

025-80860347

210002

南京市中山东路305号A7信箱

医学研究生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南京军区南京总院主办的以刊登医学研究生论文为特色的学术期刊,月刊。重点报道各高等医学院校、各医学研究所、各临床学院和附属医院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成果和经验。设有专家论坛(以约稿为主)、论著、文献综述、经验荟萃、医院管理、护理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发病率及术后影响肩关节功能的多因素分析

    戴海峰刘凤王智慧李嘉...
    958-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肱骨近端骨折伴肩袖损伤的发生率,探讨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1年随访时的肩关节NEER评分.对影响NEER评分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患者发病率为25.60%(43/16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骨折分型、复位质量、骨质疏松、肩袖损伤、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等指标与术后NEER评分优良率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骨质疏松、复位质量、肩袖损伤、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是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影响肩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P<0.05);以上述因素建立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26.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发病率较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与年龄、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骨质疏松、复位质量、肩袖损伤、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相关,需要我们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及时发现并积极应对相关因素,使患者获得满意的肩关节功能.

    肱骨近端骨折肩袖损伤肩功能发病率因素

    设计应用防护型呼吸管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

    兰海涛薛庆峰李玲陈赞超...
    962-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设计和应用防护型呼吸管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2020年5月至2024年1月63例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需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三种不同的呼吸管路进行通气,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21):开放式呼吸管路组、半封闭式呼吸管路组和防护型呼吸管路组.比较3组患者吸痰或支气管镜检查时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无菌洞巾表面、操作者手背部、气管导管外表及纤维支气管镜上端的菌落总数;医护人员使用三种呼吸管路的满意度情况以及使用不同呼吸管路对患者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时间及VAP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防护型呼吸管路组的患者在吸痰或支气管镜检查时SPO2无明显下降,显著优于其余两组(P<0.01);在无菌洞巾表面、操作者手背部、气管导管外表及纤维支气管镜上端几乎未检测到菌落生长,防护效果优于其余两组.开放式呼吸管路组和半封闭式呼吸管路组显微镜下检测到的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医护人员对使用防护型呼吸管路的便捷性和防护效果方面满意度高(P<0.01),在主观评价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防护型呼吸管路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较开放式呼吸管路组、半封闭式呼吸管路组缩短(P<0.01).防护型呼吸管路组的VAP发生时间较开放式呼吸管路组、半封闭式呼吸管路组延长(P<0.01).防护型呼吸管路组的VAP发生率较开放式呼吸管路组、半封闭式呼吸管路组降低(P<0.05).结论 应用新型防护型呼吸管路能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交叉感染,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使用满意度,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有益于患者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归.

    防护型呼吸管路呼吸机相关肺炎纤维支气管镜机械通气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治疗脊柱内固定手术深部感染的疗效分析

    蔡晓敏余专一李浩聂小羊...
    967-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骨科收治的25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分为骨水泥组(彻底清创后植入抗生素骨水泥者,n=10)、非骨水泥组(未使用抗生素骨水泥,n=15).比较两组患者清创次数、伤口愈合情况、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SF-36)评分,及内固定保留情况.结果 骨水泥组均行一次性清创+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旷置,感染均被根治,其中2例取出内固定,其余8例保留;9例伤口均于清创2周内愈合,1例因骨水泥间隔外露无法愈合,二次手术取出后愈合.非骨水泥组有8例行一次性清创后治愈,其余7例需多次清创;其中5例取出内固定,其余10例保留.骨水泥组末次随访躯体健康评分及心理健康评分明显高于非骨水泥组(P<0.05).结论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是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在减少死腔的同时,也实现了局部靶向给药的目的.

    脊柱内固定抗生素骨水泥手术部位感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和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徐妍潘寅兵孙晓迪
    972-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LTPA)和射频热凝术组(RFTC)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LTPA组和RFTC组,每组29例.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行疼痛水平评估、腰痛ODI评分(ODI)行腰椎功能评估,改良MacNab标准行手术疗效评估,手术相关并发症行手术安全性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NR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LTPA组术后3天、1、3、6个月、1年NRS评分、ODI评分低于RFTC组(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术后1年时LTPA组优良率高于RFTC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TPA和RFTC均能安全有效地降低LDH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活动功能,且LTPA术后远期疗效优于RFTC.

    腰椎间盘突出症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射频热凝术临床疗效安全性

    肺癌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分析

    张云雁
    97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汇总、对比、剖析肺癌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入院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肺癌并发VTE患者63例(VTE组),选择同时入院的肺癌患者63例(非VTE组).比较并分析了2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合并症、肺癌TNM分期、肿瘤类型、治疗方式、实验室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等,进一步分析肺癌并发VTE的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结果 VTE组在高龄、糖尿病、肿瘤TNM分期Ⅲ/Ⅳ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VI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7.23±8.39)岁vs(60.21±7.28)岁,39.7%vs 15.9%,69.8%vs 47.6%;P<0.05或P<0.01];VTE组在呼吸困难、心悸、肢体疼痛肿胀的发生率上均高于非VT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8.7%vs 36.5%,55.6%vs 28.6%,60.3%vs 0;P<0.05);2组实验室检验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铁蛋白、D-二聚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VTE组发生肺栓塞(PE)和深静脉栓塞(DVT)分别为27.0%vs 73.0%(P<0.05)o2组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Ⅲ/Ⅳ期肺癌患者并发VTE的危险性较Ⅰ/Ⅱ期肺癌患者高(P<0.05),D-二聚体升高是肺癌患者出现VTE的风险因素(P<0.01).结论 肺癌并发VTE的可能性大,高龄、合并糖尿病更易发生,肺癌Ⅲ/Ⅳ期、D-二聚体升高是肺癌患者并发VTE的风险因素.这提示临床应对于合并以上风险因素的患者给予防治血栓方面的更大关注.

    肺癌静脉栓塞症肺栓塞D-二聚体临床分期

    BTKI不良反应评估:基于FAERS数据库的研究和分析

    陈颖初晓玲高茗
    981-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发掘比较新的不良反应,为临床个性化方案的选择和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FAERS数据库中2013年第四季度到2023年第三季度的相关信息,通过比例失衡法对3种BTK抑制剂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综合标准法,识别信号.结果 伊布替尼在耳以及迷路疾病的信号较强,泽布替尼在皮肤以及皮下组织类疾病信号较强,阿卡替尼在血液以及淋巴系统疾病信号较强,且发现了一些说明书中未提及的不良事件.结论 BTK抑制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共性,但各有特点,在选择以及用药期间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个性化的选药和监测.

    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不良事件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汤玉杰钟永忠曾彩虹
    986-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O-GlcNAc糖基化(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糖基化)修饰是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涉及将O-连接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O-GlcNAc)添加在蛋白质上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上,在各种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代谢、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O-GlcNAc糖基化修饰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蛋白质O-GlcNAc糖基化修饰也广泛参与肾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为了解O-GlcNAc修饰在常见肾脏疾病中的变化,文章就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肾脏(胚胎)发育、基因突变或肾脏发育异常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未来继续研究肾脏疾病中O-GlcNAc糖基化修饰的扰动并以此为靶点研发出特异性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O-GlcNAc糖基化修饰肾脏固有细胞肾脏疾病

    冠状动脉支架内组织脱垂的研究进展

    廖祎崔同涛陆睿鲁明军...
    992-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可提供接近组织学分辨率的活体冠状动脉成像,在OCT检查的实践中,研究者发现支架植入后组织脱垂(TP)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斑块特征、支架设计、斑块负荷、坏死核心及炎症状态等因素可能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目前,针对TP的处理策略尚未标准化,基于危险分层及危险因素等综合分析下的措施各有局限性,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进一步证实.文章主要就支架内组织脱垂的危险分层、预测因素、干预策略等进行综述.

    冠心病支架内组织脱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三阴性乳腺癌诊治的新机遇

    徐晓帆李秋荣
    997-10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一种预后较差的分子亚型,治疗手段有限.但因其高表达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PNMB),为靶向该蛋白的分子诊断及抗体偶联药物治疗提供了生物学基础.文章就GPNMB的生物学特征及靶向该蛋白的诊断及治疗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三阴性乳腺癌抗体偶联药物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

    艾司氯胺酮在产后抑郁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李静冯善武
    1003-10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后抑郁是产妇围产期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会影响产妇的产后情绪,甚至造成患者出现自杀或杀害婴儿的行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产后抑郁的药物具有治疗失败率高、起效缓慢以及价格昂贵等缺点,迫切需要能够快速起效且安全性高的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艾司氯胺酮具有快速抗抑郁及抗自杀的作用.2019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氯胺酮的右旋异构体艾司氯胺酮作为难治性抑郁的治疗选择,也使其在产后抑郁的预防和治疗中受到关注.文章就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艾司氯胺酮在产后抑郁治疗领域的应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产后抑郁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艾司氯胺酮产后抑郁症机制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