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半月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Journal Journal of Imaging Research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IETA的子宫内膜癌超声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扎给娜·沙力克周慧丽张宇祺范林霞...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病变是妇女生殖器的最常见疾病,其中子宫内膜癌的占比逐渐上升,严重危害妇女的生命安全,因此进行经济、高效及科学的子宫内膜癌防治措施已成为重点.目前,超声检查因自身优越性已成为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检测方法,随着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超声新技术的出现,因自身优点在妇科疾病的超声诊断中展现了优势,更为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就基于IETA利用超声新技术在子宫内膜癌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子宫内膜癌超声新技术IETA共识声明

    精准定量SPECT/CT显像及临床应用进展

    谭祖稳靳琮旻彭东李希...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标准化摄取值在核医学领域常常是指肿瘤或者病变组织对放射性示踪剂的摄取能力,是一个定量分析工具,既往仅用于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近年来,随着核医学成像设备及图像重建算法的不断完善,衰减和散射的复杂补偿技术的进步,该项技术开始用于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使其不仅能获取病变的解剖、代谢信息,而且能对代谢情况进行客观量化评估.本文就SPECT精准定量的优势、原理及临床应用进行概述.

    标准化摄取值PETSPECT/CT定量

    内脏脂肪测定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宋俊洁杨华
    8-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日益严重的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属于一种代谢功能障碍的相关脂肪性肝病,主要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成.肥胖不仅与NAFLD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而且与其病理生理、生存预后等密切相关,特别是内脏脂肪,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内脏脂肪与NAFL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及NAFLD患者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内脏脂肪脂肪测定研究进展

    影像学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预后的研究

    白婉荣刘烁李辉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其预后评估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影像学技术能够为AMI患者进一步的诊疗计划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旨在对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及超声(US)检查评估AMI患者PCI术预后的研究状况和进展进行综述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介入术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超声

    乳腺癌超声影像特征与分子分型相关性研究

    张茂山
    14-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超声影像特征与分子分型的关系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泰安市中医医院2022年3月-2023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进行分子分型,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1(HER-2阴性)型、Luminal B2(HER-2阳性)型、ERBB2+型、Basal-like型5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超声影像特征.结果:5组分子亚型超声影像在肿瘤的肿瘤最大径、形态、边界、微钙化、后方回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多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后方回声无变化、较少出现淋巴结转移.Luminal B(HER-2阴性)型较多出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伴有淋巴结转移对诊断Luminal B(HER-2阳性)型有提示作用.Basal-like型乳腺癌多>2 cm,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后方回声无改变.而肿瘤>2 c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微钙化、淋巴结转移对ERBB2+型乳腺癌有提示作用.各组肿瘤纵横比、血流分级、弹性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影像学特征可为乳腺癌分子分型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乳腺癌超声分子分型

    CT影像组学与传统影像学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对比研究

    朱儒焱范鑫邱建华黄文俊...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CT影像组学与传统影像学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在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确诊的8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对颈部平扫132枚、增强(静脉期)157枚共289枚取得病理结果的淋巴结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组淋巴结按3∶7的比例随机分为平扫组测试集(n=40)和训练集(n=92)、增强组测试集(n=48)和训练集(n=109).通过影像组学软件提取CT平扫期和增强期(静脉期)的纹理特征,经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ASSO)回归分析降维、筛选影像特征后,构建了线性支持向量机(SVM-Linear)分类器来预测淋巴结转移.传统影像学模型采用两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对随机分配的淋巴结大小、形态、密度、纵横比、强化等特征进行盲法判读,以一致意见作为预测最终结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T影像组学及传统影像学两种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提取CT平扫期和增强期(静脉期)图像纹理特征各130个后,筛选出平扫7个、增强8个共15个价值特征.平扫组CT影像组学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传统影像学模型AUC值0.660;增强组CT影像组学模型AUC值0.940,传统影像学模型AUC值0.765.结论:CT影像组学的预测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影像学,可辅助临床术前准确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影像组学传统影像学

    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肿瘤标志物结合低剂量CT技术的作用

    张倩姜鑫刘丹丹岳梅...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结合低剂量CT(LDCT)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诊治的47例早期NSCLC患者为观察组,同期47例肺良性病变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LDCT技术检查,并检测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LDCT技术联合肿瘤标志物在NSCLC早期诊断中作用.结果:早期NSCLC患者与肺良性病变者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容量(BV)、灌注值(PV)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CT与血清CEA、CYFRA21-1、NSE联合检测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2、91.49%和87.23%.结论:在NSCLC早期诊断中,LDCT与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低剂量CT技术

    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分级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朱学文方艳琼母秋星
    26-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分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12月在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66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双源CT检查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133例.常规剂量组设置管电压120 kV进行双源CT冠脉成像检查,低剂量组设置管电压100 kV进行低剂量双源CT冠脉成像检查,比较两组冠脉成像质量、电离辐射的差异,以冠脉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不同CT检查方案对冠脉狭窄病变诊断的临床效能及其对狭窄程度分级诊断的一致性.结果:两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电离辐射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诊断冠脉狭窄程度分级的结果与冠脉血管造影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分别为0.809、0.798).结论: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影响不明显,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冠脉狭窄分级诊断效果,且能够减少患者接受的电离辐射,值得推广应用.

    冠心病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冠脉狭窄程度

    128层螺旋CT小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对PE诊断图像的影响

    陈日芳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小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的69例P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对比剂的使用剂量分为常规组(36例,注射对比剂80mL)和小剂量组(33例,注射对比剂30 mL).评价两组血管强化情况、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常规组与小剂量组患者肺动脉主干、肺动脉分支血管强化后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剂量组患者肺静脉血管强化后CT值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小剂量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辐射剂量相关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长度与剂量长度之积(DLP)以及有效剂量(ED)值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小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应用于PE诊断,不仅可保证与常规剂量情况下相同的图像质量,且可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肺动脉栓塞肺动脉CT血管成像128层螺旋CT小剂量对比剂

    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在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焦海红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在对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诊断过程中按照经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金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卵巢肿瘤患者为对象,入院后均进行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诊断,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单一诊断(P<0.05),但联合诊断与单一诊断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流最大峰值、平均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低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良性肿瘤、恶性肿瘤血流信号分布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诊断过程中按照经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进行诊断,可以有效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有助于患者迅速进行确诊.

    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