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半月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Journal Journal of Imaging Research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崔桂华李宁
    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得以不断提升,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技术已成为一种深受欢迎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微创疗法,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尽管热消融在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方面已经有很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但在治疗甲状腺恶性肿瘤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争议,但是近年来也发布了一些关于热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专家共识,本文中将总结热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目前的临床实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热消融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

    超声在Tietze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李娜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Tietze综合征(TS)是一种良性、自限性、非化脓性上胸部关节疾病,表现为前胸壁疼痛、压痛和肿胀.TS属于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病,且无诊断金标准.目前,TS的确诊仍基于临床诊断,需先排除严重的心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性疾病及其他常见的胸壁骨骼肌肉疼痛(如肋软骨炎)等.然而,由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常常被漏诊或被误诊为更严重的疾病,因此,本文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并重点阐述超声在TS诊断与局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旨在运用最简单可行且敏感的影像学方法辅助诊断并排除TS的鉴别诊断.此外,超声对评价预后也至关重要.

    Tietze综合征超声胸肋关节

    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置管介入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吴晓安唐晋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置管介入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置管介入溶栓治疗)和对照组(30例,常规口服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置管介入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半年内下肢静脉血栓的再通率、再通疗效及远期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半年内下肢静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半年内再通疗效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置管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能够获得更好的静脉再通率及总体疗效,并改善远期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腘静脉置管溶栓下肢深静脉血栓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密度与部分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陈显杰黄婉敏李耀国莊高明...
    13-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密度(BMD)与部分免疫指标的相关性及免疫指标是否影响SLE患者BMD.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1月—5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因患SLE住院的成年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骨密度仪检测患者腰椎骨密度,期间监测ESR、补体C3、补体C4、IgA、IgG、IgM、CRP等免疫指标,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个人基本资料.结果:43例SLE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12±14.13)岁,有67.44%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有51.16%出现骨量减少,16.28%存在骨质疏松.通过Pearson方法分析观察指标之间的直线关系,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补体C3、IgM及年龄是BMD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免疫指标浓度下降将会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密度改变,随着年龄增大和IgM及补体C3指标浓度下降将会导致患者骨密度显著下降.

    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密度补体C3IgM

    对比分析瘢痕妊娠不同分型患者经阴道超声特征及其临床特点

    彭秀丽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妊娠(CSP)不同分型患者经阴道超声特征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3 年 9 月金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SP患者72例,均需经阴道超声检查,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经阴道超声对不同分型CSP的诊断符合率及其超声声像学特征.结果: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经阴道超声对瘢痕妊娠的诊断符合率为 90.28%.孕囊型CSP瘢痕处回声孕囊样结构、瘢痕处不均匀混合回声、病灶丰富血供比例均低于团块型CSP,子宫下段病灶最大径小于团块型CSP,瘢痕处剩余肌层厚度大于团块型CSP(P<0.05);两种类型CSP子宫位置、盆腔积液及宫底部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能提高CSP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且不同分型CSP患者具有典型的超声特征,有助于为正确诊断CSP提供参考依据.

    瘢痕妊娠分型经阴道超声声像学特征

    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对女性不孕症的诊断准确性探讨

    张文静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在女性不孕症临床诊断和评估中,应用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技术的准确性.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2023 年8 月无锡怡和妇产医院收治的疑似输卵管型不孕症患者 112 例,分别开展经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将腹腔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上述检查措施在病症诊断中的价值展开比对,同时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检查操作用时、检查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检查后疼痛评分情况.结果: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输卵管通畅、通而不畅准确性、总准确性均高于经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P<0.05);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操作用时、检查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经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检查后疼痛评分低于经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技术应用于女性不孕症临床鉴别诊断中准确性较高,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女性不孕症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准确性X线

    心脏超声诊断慢性心衰的参数分析

    杨庆娜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心脏超声诊断慢性心衰的各项参数结果.方法:选取 2022 年 9 月—2023 年 9 月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收治的 60 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慢性心衰组;另选取 60 例同期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不同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慢性心衰组LAD、LVEDD大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衰组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级18例、Ⅱ级21例、Ⅲ级14例、Ⅳ级7例,LAD、LVEDD逐级增大,NT-proBNP水平逐级升高,LVEF逐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超声的各项参数能够准确地反映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心脏超声慢性心衰参数分析

    MRI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袁飞李云莹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ACI)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2023 年 5 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93 例疑似ACI患者,均实施MRI-DW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探究MRI-DWI的诊断效能.结果:93 例疑似ACI患者中,DSA共检出 68 例,MRI-DWI共检出 67 例;以DSA为金标准,MRI-DWI诊断ACI的灵敏度为95.59%、特异度为92.00%、准确率为94.62%、阳性预测值为97.01%、阴性预测值为88.46%;MRI-DWI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65,P<0.001);患侧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脑血容量(CBV)低于对侧正常组织,平均通过时间(MTT)长于对侧正常脑组织(P<0.05).结论:MRI-DWI能够有效诊断出AC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临床可推广应用.

    急性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效能

    经会阴超声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评估价值探讨

    吴路凤张文静王艳英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经会阴超声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无锡怡和妇产医院2021年1月—2023年7月收治的115例产妇进行研究,均实施经会阴超声检查,分析产妇的检查结果,观察不同时间段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以及不同动作下的提肛肌裂口左右径、前后径、面积等情况.结果:产妇产后6~8周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以及膀胱颈移动度分别为(131.82±15.66)°、(38.92±12.39)°、(23.52±4.16)mm,均大于孕晚期的(114.39±9.88)°、(29.47±8.82)°、(14.55±3.51)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产后 6~8 周不同动作下的提肛肌裂口左右径、前后径、面积均大于孕晚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评估准确性较高,可以分析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情况,另外,也能及时发现异常现象,为临床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经会阴超声产后早期盆底功能

    基于CT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指标的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模型

    刘国文李智锋钟丽珍赵仕懂...
    32-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基于CT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指标的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接受阑尾切除术并经病理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277例,作为建模队列,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复杂性阑尾炎组(n=74)、非复杂性阑尾炎组(n=203);另收集2023年1月—2023年6月在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55例,作为验证队列.首先收集277例患者相关资料与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临床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并进行独立验证.结果:诊断模型为Z=0.852×坏疽或穿孔赋值+0.015×阑尾周围积液赋值+0.221×阑尾腔内粪石赋值+0.035×脓肿赋值+0.045×回盲部淋巴结增大赋值+0.075×WBC+0.204×NE+0.170×LF+0.210×CRP+0.075×ALB+0.108×SII.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3,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01,灵敏度为84.58%,特异度为75.49%;经验证,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96.58%;灵敏度为90.48%、特异度为100.00%.结论:本次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诊断模型的效果较好,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在急性阑尾炎术前可使用该诊断模型分辨复杂性还是非复杂性,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CT影像学特征临床指标急性复杂性阑尾炎诊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