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与社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与社会
医学与社会

刘建凡

月刊

1006-5563

bjbabc@163.com

027-83692517;83657967

430030

武汉航空路13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医学与社会/Journal Medicine and Society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学科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医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方面的学术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适合于卫生战线各级干部、管理工作者及医药院校广大师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33家三级肿瘤医院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美岑吴依诺时黎明马晶...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我国三级肿瘤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我国高水平肿瘤医院医护队伍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我国30个省份的33家三级肿瘤医院采用分层等距抽样法抽取1125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获取其所在医院及科室、社会人口学特征、职业特征和工作负荷等资料.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测量工作满意度,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三级肿瘤医院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得分为80.73(医生76.37,护士 84.89),工作满意率为53.07%(医生38.62%,护士 66.86%).中部地区、麻醉科、中级职称、年龄大、编外聘用、年收入低、自评健康状况差、每周工作时间长的医生工作满意率更低(P<0.05);非教学医院、放射治疗科、初级职称、年龄大、编外聘用、年收入低、自评健康状况差、每周工作时间长的护士工作满意率更低(P<0.05).结论:我国三级肿瘤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较好,医生工作满意度有待提高,组织因素、个人和职业因素等均会影响工作满意度.应重点关注弱势地区及科室,提高医护人员收入水平,减轻其工作负荷,以期整体提升我国肿瘤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医护人员肿瘤医院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

    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怡冉林伟权陈嘉敏黄晶晶...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均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源自2021年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状况公众评价调查,纳入广州市48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043名全科医生,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识别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一步使用敏感性分析证明结果的稳健性.结果: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98±0.95),工作满意率为53.6%,工作本身维度、工作回报维度、医院组织维度、医院内工作环境维度、社会职业环境维度满意率依次为60.7%、55.8%、61.4%、59.3%、58.7%.辖区、编制类型、工作年限、夜班次数、家人支持度及工作热爱程度是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广州市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但仍可通过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建设、健全晋升评价机制、增设编制、调整工作时长、提升社会认可度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

    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州

    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就业偏好研究

    魏艳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就业偏好,为我国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离散选择实验设计调查问卷,对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开展调查.利用条件logit模型分析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对7个工作属性的偏好与未来是否选择疾控机构就业的关系.结果:纳入的7个工作属性对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就业偏好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收入对其疾控机构就业偏好具有重要影响,非经济因素中博士研究生更关注工作地点以及住房.此外,是否愿意选择疾控机构就业的博士研究生的就业偏好存在差异,愿意到疾控机构就业者更关注住房和子女教育条件(P<0.05).结论: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未来是否选择疾控机构就业主要受月收入、工作地点以及住房的影响.疾控机构应完善住房补贴、编制等激励措施,将薪酬体系改革完善与缩短晋升年限等非经济激励措施相结合,促进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未来选择疾控机构就业,减少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流失.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就业偏好公共卫生博士研究生

    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门诊服务利用情况、影响因素及城乡差异分析

    喻月慧贺敬芯许博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门诊服务利用情况、影响因素及其城乡差异,为优化门诊资源配置、推进我国慢性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统计老年慢性病患者门诊基本情况并检验其城乡差异,通过零膨胀负二项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门诊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城乡差异.结果:共纳入7463名研究对象,老年慢性病患者的4周内门诊就诊率为17.81%.相比于农村患者,城镇患者更多地选择到公立(P<0.001)、县/市/区级以上(P<0.001)、10公里内(P<0.001)的医疗机构门诊就诊.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门诊服务利用情况更多地受患者性别、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情况影响(P<0.05),而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和各类健康行为因素则在城镇老年患者中发挥显著作用(P<0.05).结论: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门诊就诊率较低,尤其是居住地为农村、受教育程度较低、没有医疗保险的患者.影响门诊服务利用各类指标的因素并不统一,且这些因素在城乡患者中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性别因素在农村患者门诊服务利用上导致的差异明显;城镇收入差距较大,家庭收入是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是否门诊以及选择诊疗机构的重要因素.

    慢性病管理门诊服务利用影响因素城乡差异

    我国慢性病防治干预措施的实施性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文静吴尚钱爱兵
    30-3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慢性病防治干预措施的实施性研究现状,探讨影响慢性病干预措施实施的因素,为改善干预方案、提升干预措施的实施效率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数据库,利用End-Note软件进行文献筛选.对纳入的慢性病防治干预措施实施性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主要关注发表年份、地区分布、干预措施和影响因素.结果:慢性病防治干预措施的实施性研究逐渐增多.慢性病一、二、三级预防相关干预措施的实施性研究分别占比为30.00%、34.44%、35.56%,研究类别均衡分布.影响慢性病防治干预措施实施的因素从供需两方面共归纳出8个一级因素.供方层面包括服务水平、政策保障、经费投入和媒体宣传,相关报道文献数分别为34篇、8篇、6篇和5篇.需方层面包括知信行因素、个人因素、医疗保险和心理因素,相关报道文献数分别为50篇、49篇、12篇和6篇.结论:需方层面的知信行因素和个人因素是影响我国慢性病干预措施实施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慢性病防治干预措施的实施性研究逐渐增多,但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关注.宣传教育是推动慢性病干预实施进展的重要手段,可利用个人-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模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慢性病防治干预措施实施性研究影响因素

    乡村私人诊所医疗纠纷处理的影响机制研究

    陈钰玲何浩贤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探讨乡村私人诊所医疗纠纷处理的影响机制,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经验和参考.运用田野调查方法,获取重大医疗纠纷个案的第一手资料,并提取出纠纷处理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学界已有的解释医疗纠纷处理的维稳机制有其局限性,因为乡村私人诊所处在半熟人社会和竞争性市场的结构中,声誉机制才是诊所处理医疗纠纷时的主要影响机制.基于此,诊所医生发展出间接调解、积极妥协、情感沟通等维护声誉的应对策略,但由于声誉机制具有灵活性、连贯性的特点,纠纷处理的结果往往是多元的、复杂的.声誉机制的作用表明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基础仍然很重要,对声誉机制的重视有助于完善诊所的管理,促使诊所真正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补充,最终推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乡村卫生医疗纠纷私人诊所声誉机制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共生视角下的云南省Y县M镇"中心村卫生室"模式探讨

    高红霞胡西子刘丽珠郑佩瑶...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我国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从注重机构全覆盖逐渐转向更加注重服务全覆盖,力求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云南省Y县M镇通过合理选点三方共建、人员派驻和居民需求衔接,有效构建"中心村卫生室".基于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共生视角,从共生单元目标一致性、共生关系的互利互惠、共生环境的活跃性分析"中心村卫生室"模式共生逻辑,并对其长效发展的管理机制提出建议.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可及性

    2007-2021年湖北省卫生总费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魏俏俏黄丽红王彤陈中阳...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核算2007-2021年湖北省卫生总费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方法:以筹资来源法卫生总费用核算为基础,分析湖北省2007-2021年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及构成,并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不同分位点下人均卫生总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湖北省卫生总费用不断增长,2021年达到3051.01亿元,卫生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6.09%)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72%).2007-2021年湖北省卫生筹资逐渐以社会筹资为主,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不断降低.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3个宏观因素对人均卫生总费用均有正向影响,分别为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比例.结论:湖北省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逐渐优化,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降低,但居民就医经济负担仍然较重.应适度增加政府卫生投入,着重优化投入方向,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加强对老龄人口健康管理、护理服务的资金倾斜;科学整合医保制度,提高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积极引导卫生总费用合理增长.

    卫生总费用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个人卫生支出湖北

    基于结构变动度和秩和比法的2017-202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状况研究

    李巧凤何悦菡晏毅龙李永泰...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动趋势以及各省份卫生人力资源水平的差异,为优化卫生人力配置提供参考.方法:以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和技师等卫生技术人员为评价指标,运用结构变动度和秩和比法,对2017-2021年我国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我国注册护士数量持续增长,呈正向变动趋势;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增速减缓;药师和技师结构整体呈负向变动;结合RSR法最佳分档原则,我国31个省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等级可以分为少、相对较少、中等、相对较多、多5档.结论: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结构不均衡、区域间差异明显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扩大医师规模,增加护理服务供给,加强药师、技师的培养,协调区域发展.

    卫生人力资源资源配置结构变动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比较及影响路径研究

    孙瑜吴爽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并探索影响路径,为我国不同地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以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卫生资源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BCC)测算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路径.结果: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别为0.838、0.761、0.838,东部和西部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优于中部地区.条件组态分析表明,卫生资源配置高效率组态分析得到5个解,总覆盖度为0.582,总一致性为0.904,低效率组态分析得到2个解,总覆盖度为0.371,总一致性为0.898.卫生资源配置高效率与低效率组态路径总一致性均大于0.8,模型解释程度高.结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差异显著,多种复杂因素会影响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其中人口集聚度对卫生资源配置高效率的影响较大,多方要素间的协同作用促成东中西部地区卫生资源配置高效率的实现.

    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区域差异